莫扎特父親撰寫的小提琴教科書有了簡體中文版

音樂週報 發佈 2024-04-09T18:17:16.784262+00:00

文 | 盧暘沃爾夫岡·莫扎特的超凡天賦,在父親列奧波德·莫扎特(老莫)眼中是「音樂史上前所未有的事」:13歲的莫扎特已經以驚人速度全面掌握了音樂知識。

文 | 盧暘

沃爾夫岡·莫扎特的超凡天賦,在父親列奧波德·莫扎特(老莫)眼中是「音樂史上前所未有的事」:13歲的莫扎特已經以驚人速度全面掌握了音樂知識。老莫帶著兒子遊歷法國、荷蘭、英國、義大利等地,並在歐洲各皇室得到熱烈讚賞,以至於沒有時間去修訂《小提琴教學與演奏的基本原則》(Gründliche Violinschule)。

《小提琴教學與演奏的基本原則》是老莫撰寫的德語小提琴教科書,於莫扎特出生之年1756年問世,1769年售罄多年後才發行第二版。該書不僅詳細論述了小提琴演奏技術,同時講解了樂理並建立了「正確的音樂演繹」規則,在小提琴教學文獻中具有重要地位。老莫親自負責兒子的音樂教學,他建立的規則無疑影響著莫扎特對小提琴的理解。近日,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中文譯本《莫氏琴論——小提琴教學與演奏的基本原則》供弦樂師生及廣大音樂愛好者閱讀參考。

老莫強調打好基礎,抨擊好高騖遠

老莫幾代祖輩都是泥瓦工匠,這是當時最受尊重的職業之一。後來父輩們開始向其他行業發展,老莫的叔叔轉行成為雕塑工匠,父親則做了一名書籍裝訂工匠。老莫在家鄉完成了小學至高中的學業後,1737年隻身來到薩爾茨堡,進入本篤會大學攻讀哲學和法律。「他的少年經歷在當時並不常見。作為一名裝訂工的兒子,列奧波德在出生地奧格斯堡的耶穌會學校接受了多元全面的教育。這解釋了他緣何對音樂不懈追求,對美術、哲學、科學、外語和各種文化產生興趣。」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大學前院長、莫扎特國際基金會主席團成員賴因哈特·馮·古特菜特說。

入學不到兩年,老莫因曠課過多被大學開除。次年,他在薩爾茨堡大教堂主管手下謀得小提琴手兼宮廷雜務員的工作,過了三年,以第四小提琴手身份進入大主教宮廷樂團,直到1746年正式入編,才有穩定收入。除了小提琴手的工作之外,老莫還從事提琴教學,積累了豐富經驗。他對教學充滿熱忱、態度嚴謹,不但通曉樂器、歷史、音樂理論,而且對音樂的詮釋和演奏一絲不苟,並對時代審美趣味有敏銳的洞察力。

「每當看到學生們沒能得到正確的指導,我都非常難過,他們不僅要從頭學起,還必須付出巨大努力糾正錯誤。」老莫一直為上門求教的人編寫小提琴演奏規則,1756年正式出版小提琴教學指南《小提琴教學與演奏的基本原則》,1769年又修訂出版了第二版,以生動的語言講述歷史、理論、技術、審美等話題。他在書中反覆強調打好基礎的重要性,抨擊好高騖遠,批評不正確的觀念和現象。比如,有些人的演奏不是毫無表情,就是過於誇張,或者自以為是地在音符上胡亂加花等。老莫認為,一名合格的演奏者必須懂得正確讀譜,要從樂譜中揣摩作曲者的創作意圖,然後才能恰當地運用書中教過的弓法、指法、聲音變化及裝飾音等各種技巧來表現蘊藏在音樂中的情感。

首批專業教材中最全面實用的一本

最早的西方音樂教材出現在17世紀中後期,以歌唱教材為主,1695年出版的《自學小提琴》等三本小提琴入門教材,並不能滿足職業訓練的需要。18世紀50年代,歷史上首批專業小提琴教學指南——《小提琴演奏藝術》《小提琴教學與演奏的基本原則》《小提琴演奏原則》相繼問世。老莫的《小提琴教學與演奏的基本原則》是其中最全面、詳細、實用的一本。

《小提琴教學與演奏的基本原則》內容清晰易懂,評論幽默犀利,配有大量譜例,一經出版就確立了其在小提琴教學文獻中的重要地位。「這不是一冊短期性或地區性的應用教材,而是今天全世界仍然迫切需要的寶貴資料。」維也納國立音樂與演藝大學副院長約翰內斯·麥斯爾介紹,除了對當時通用的小提琴演奏技術、發音長短和連斷、裝飾音、揉音使用等方面的說明外,老莫對音樂以及對音樂表現的陳述和思考都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遠遠超出了小提琴演奏本身。該書討論了當時較普遍的演奏習慣和做法,並提出了批評和糾正建議。因此,在演奏實踐「可行」和「不可行」的問題上,他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完整且寶貴的全景視角,超越了任何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與人們心中不苟言笑的嚴師形象不同,老莫在書中表現了幽默風趣的一面,其文筆清晰易懂,教學論述常伴有幽默和諷刺的評論。比如,吐槽樂器工匠在裝飾物上耽擱的時間比琴本身還多,把琴頸末端雕成精緻的獅子頭,但是,一個漂亮的獅子琴頭不會對小提琴的音質起到任何作用,如同一頂高聳假髮不會提升「假髮架子」的智商。

《小提琴教學與演奏的基本原則》出版後,老莫獲得學界一致認可與讚揚。同年底,他正式接管了宮廷樂隊的小提琴教學工作,1758年升為第二小提琴手,1763年晉升為大主教的宮廷副樂長,直至1787年去世。在繁雜的事務中,老莫還多次策劃和陪同小莫扎特四處遊學巡演,協助兒子上演了多部歌劇,足跡遍布歐洲各地。「列奧波德樂於寫作,勤於交流。我們之所以了解沃爾夫岡·莫扎特甚多,多虧列奧波德這位父親給兒子和其他人寫的數以百計的書信。」賴因哈特·馮·古特菜特介紹,幽默感是莫扎特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元素,這種家庭氛圍無疑影響了小莫扎特的個性發展。

中文譯本為讀者開闢一條全新道路

施晶(右四)分別贈書給國際莫扎特基金會和莫扎特音樂大學

上世紀80年代初,中文譯本譯者施晶留學維也納國立音樂與演藝大學攻讀小提琴教育學,第一次接觸到這本德語世界弦樂專業必讀書《小提琴教學與演奏的基本原則》。「當時的版本仍是古德文的,閱讀非常困難,直到2007年德語版才用現代印刷體出版。」施晶介紹,書中絕大部分內容今天仍然適用,為小提琴教學與演奏制定了標準,無論學生、教師還是職業演奏者,都能全方位地學習並掌握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近年來,該書逐漸引起國內業界重視,但遺憾的是大陸始終沒有中文譯本出版。

2019年,上海音樂學院音樂藝術研究院與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重啟「上音譯叢」。「上音譯叢」是雙方早年便開始合作的系列叢書,出版過《音樂作品的想像博物館》《二十世紀音樂的和聲技法》《音樂史學原理》等西方音樂學術的經典書目,在國內學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重啟的新「上音譯叢」明確了「表演藝術理論系列」和「音樂理論系列」兩個選題方向。《小提琴教學與演奏的基本原則》入選「音樂理論系列」,由施晶與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副教授鄭煒珉、上海音樂學院中提琴教授劉念共同翻譯。

由於這本書時代早、專業性強,翻譯工作困難重重。翻譯團隊首先要解決文字難關。比如,原著語言是17世紀前後形成的高地德語,無論發音還是拼寫,都與現代德語有一定差異。此外,書中一些過時的習慣用語、專有名詞,或與歷史表演實踐相關的問題不要說中文詞典,連外文詞典也少有提及。

「老莫這本書,猶如時光隧道中一片片閃爍的剪影展示著歷史的瞬間。而捕捉那些瞬間的過程,讓我們再次體驗了當年求學時期的興奮和刺激。」翻譯團隊搜集大量原始資料與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參觀樂器博物館等拉近與老莫之間的距離。維也納國立音樂與演藝大學古樂教授英戈瑪·賴納、瑞士伯爾尼音樂學院中提琴教授派屈克·於特在原文理解、歷史樂器和古樂演繹實踐方面給予翻譯團隊很多幫助。英戈瑪·賴納還為他們展示了仿古羽管鍵琴和管風琴上的斷鍵鍵盤和半音鍵,以及這些樂器演奏時的和聲效果。

「原始資料對研究和理解古典音樂美學及其演奏理論和實踐至關重要。」約翰內斯·麥斯爾說,中文譯本為中國音樂人和音樂教師開闢一條全新的道路,使讀者可以獨立自主地探索這部歐洲歷史文化遺產核心原始資料。

近日,施晶帶著中文譯本回到老莫的第二故鄉薩爾茨堡,分別贈書給莫扎特國際基金會和莫扎特音樂大學。賴因哈特·馮·古特菜特表示,「對致力於保護莫扎特遺產、傳播和研究其作品等相關文獻的莫扎特國際基金會而言,列奧波德·莫扎特是一個中心人物,他的教科書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因此,我們非常高興,在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熱愛音樂的人們現在也能以自己的語言欣賞這部經典,並進一步更新對小提琴演奏藝術和古典時期音樂的認識。」

- THE END -

訂閱 音樂周報

訂閱 音樂周報(小程序電子刊)

連彈4個半小時,為什麼王羽佳能刷新鋼琴界「天花板」?

2023年音樂藝考:人數多、政策變,挑戰與機遇並存

音樂高校跨學科新專業火了

視唱練耳,規範學音樂的一把鑰匙

四十載軍旅藝程,五次天安門慶典,他以零失誤率指揮軍樂團為祖國獻禮 | 人物

新課標來了,音樂還是聽覺藝術嗎?| 爭鳴

金鐘獎鋼琴冠軍孫麒麟:舞台是檢驗作品演奏的最好標準

張國勇:談談職業病

歌劇導演陳蔚:歌唱的審美誤區、提高方法與三種境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