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政壇,玩弄女性,國民卻麻木,韓國財閥為何發展到如此猖狂?

星火彪waroh 發佈 2024-04-09T19:24:21.772978+00:00

2022年8月底,韓國娛樂圈又爆出噩耗,年僅27歲的美女演員劉珠恩在家中自殺。劉珠恩生前說,自己喜歡演戲,但是卻承受不住這一行的壓力,被工作搶走了人生,最後決定「先走」。

2022年8月底,韓國娛樂圈又爆出噩耗,年僅27歲的美女演員劉珠恩在家中自殺。劉珠恩生前說,自己喜歡演戲,但是卻承受不住這一行的壓力,被工作搶走了人生,最後決定「先走」。

這一新聞傳出到國際後,網友們習慣性地懷疑起一個群體——財閥。

雖然劉珠恩的遺書沒有提到相關信息,但韓國財閥對娛樂圈女藝人的迫害已經是世界新聞,人們習慣性懷疑也是有道理的。

韓國的財閥問題困擾該國幾十年,從20世紀中期韓國經濟崛起開始,財閥們就壟斷著韓國的主要經濟領域。

如今,十幾家大財閥每年的營收甚至占到韓國GDP的一半以上,財閥家族個個富可敵國。

韓國財閥的影響不止在經濟領域,韓國政壇也是財閥們的舞台。歷任韓國總統都要跟財閥過招,凡是跟財閥過不去的,往往沒有好下場。

比如盧武鉉,因為得罪了財閥,最後被逼的跳崖自殺。

近些年來,西方也開始稱韓國為「財閥的國家」,被大企業操縱政治,這在如今的發達國家裡極為罕見,歐洲學界都把韓國當做研究模板。

那麼,如此猖狂的韓國財閥是怎麼誕生的?他們為什麼有左右國家的力量?韓國還能從財閥的手裡解脫嗎?

一、韓國財閥,帝國主義的血脈

2015年,韓國總統朴槿惠抵達北京,參加中國舉辦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朴槿惠在北京受到了高規格待遇,韓國和中國的關係也在當時達到至高點。

可當時卻有人提出了個問題:韓國是二戰的戰勝國嗎?

很多人說韓國肯定是戰勝國,不然怎麼出席了紀念儀式呢?但真實答案很殘酷。

歷史上的韓國,不僅不是二戰的戰勝國,而且從法理上來說,二戰時朝鮮半島是屬於日本的殖民地,屬於被解放地區,甚至不能算成參戰國。

只是戰後鑑於朝鮮人的抗日勢力在中國長期活動,所以二戰後各國不太提朝鮮半島在二戰的屬性。

然而,韓國歷史和帝國時期的日本聯繫之深,卻超過很多人想像。現在的韓國財閥,其根子就扎在日本帝國時代的遺產上。

首先要知道,在日據時期,朝鮮半島北方要比南方發達,因北方有礦產,日本把重工業都放在北方,這是一個國家的基石產業,而南方只有農業和輕工業。

相比起來,南方的基礎沒有北方好,但這卻給了南方的韓國經濟更靈活的空間,也為韓國歪曲的財閥經濟埋下了伏筆。

隨著1945年8月日本的投降,朝鮮半島被美國和蘇聯分頭占領,並分別建立了政權。北方是社會主義制度,南方是資本主義制度。

朝鮮半島分裂後,南北雙方都謀求統一半島,又接著爆發了韓戰。朝戰結束後,半島統一的希望更是破滅了,朝韓雙方背靠美蘇開始對峙,美蘇都開始扶持各自的跟班。

在韓國,美國曾沒收了日據時代的大量資產,美國本想拿在自己手裡,但韓戰結束後卻全部交給了韓國李承晚政府。

同時,美國開始給韓國經濟貸款,讓這個國家早點獨立起來,成為抵禦朝鮮和蘇聯南下的橋頭堡。

李承晚政府本來一窮二白,突然手上有了大筆資產,他對於靠資本提振經濟毫無計劃,而是把大筆資產分割、拍賣。

李承晚想著:東西賣掉了,換成資本注入銀行,銀行再放貸款,國家的金融不就活起來了嗎?

按照李承晚的想法,韓國政府先拍賣日本的資產,養出一幫資本家,然後再用美國的援助來扶持這些人。

在分割資產過程中,李承晚又要求受到政府扶持的企業,必須忠於自己,要拿利潤出來幫助政府,支持自己獨裁。

而這些接受李承晚支持的大商人,其實都是日據時代和獨立之初崛起的投機者,有白手起家者,但大部分都是靠人脈。

例如三星公司的開山鼻祖李秉喆,就和李承晚關係甚密——李承晚和李秉喆他爹是故交,兩人以叔侄相稱,所以三星得以壟斷韓國的進口市場,完成了早期的資本積累。

李承晚時期崛起的這第一批韓國大企業,就是現代財閥的雛形,他們靠政府的扶持做大,並對企業進行家族管理,防止權力和資本外流。

而這些大企業儼然是私人開辦的國企,把國內的中小企業活活壓死,但是本身又不具備強大的活力,導致韓國經濟畸形,經濟發展緩慢,貧富差距大,民眾嚴重不滿。

二、朴正熙養出真正的財閥

1960年,李承晚最終被民眾趕下了台,但他的繼任者尹潽善上任後也沒什麼作為,僅僅幹了兩年,就被韓國史上的著名狠人朴正熙給篡權了。

朴正熙是軍人,早在日據時期就參軍,所以骨子裡有軍人的殺氣,在治國時更是殺伐果斷。

朴正熙上台是靠一場軍事政變,他為了讓自己獲得民眾的支持,向韓國人承諾要打擊這些「私人」國企,提振經濟,讓韓國成為世界一流國家。

當時韓國在亞洲排在末位,隔壁的朝鮮已經成為工業化強國,這讓美國也感到危機。於是在美國的支持下,朴正熙對內反腐,並順帶打擊大企業,讓他很快得到了民意支持。

朴正熙上台不到一個月,韓國排名前11的富豪全部被扔進大牢,他們被命令必須補繳稅款,而且要把手裡的金融行業吐出來。

朴正熙這麼做有兩個目的,第一當然是提高個人威望,穩定自己的統治。第二則是獲取資本,以充實國庫。

朴正熙對韓國的貧弱非常痛心,他一開始真的以為打擊了大企業,把資本釋放到民間,就能促進經濟發展。可現實很殘酷,在削弱了大企業後,朴正熙發現韓國經濟居然更差了。

作為一個小小的半島政權,本身沒有基礎的韓國,幾乎缺乏發展工業的一切條件,只有勞動力比較廉價,小企業生產些廉價的輕工產品,自產自銷,完全掙不到錢。

在當時的時局下,反倒只有這些大企業能最大化地把技術、設備、資金、人力組織起來,生產先進工業產品,再出口創匯。

朴正熙明白了現狀後,便放鬆了對大企業的打擊,並和各大財閥簽訂協議——國家出錢,企業必須不斷擴大生產,靠出口把韓國經濟搞起來。

為了獲得發展的資本,韓國又向日本低頭,宣布和日本和解,換取日本的資金和技術支援。

後來越戰爆發,朴正熙找到美國,稱願意幫助美國生產軍需物資,因此又得到了美國提供的十幾億美金貸款,韓國的工業至此開始發展。

而這些貸款,最終基本落到了這些私人國企的囊中。

為了加快提振經濟的效率,朴正熙雷厲風行,把市面上的商業銀行收歸國有,然後瘋狂給大企業貸款,讓他們生產產品並賣出去。

當時美國在打仗,韓國的貨輪不停地往南方運貨,供美國大兵們消耗。

在這一階段,韓國的私人國企開始向財閥過渡,但是他們依然依賴於政府的貸款,政府是他們的債主,財閥們此時還不敢亂來。

為了促進這些企業壯大,朴正熙又讓韓國政府從海外銀行借款,貸給本國企業生產,最後養出了30個行業巨頭。

這樣的生產模式是不健康的,韓國內部也有人反對,但是朴正熙不考慮那麼多,「先達到目的,再解決風險」,這是這位軍人總統的行事邏輯。

三、韓國之痛:成也財閥,敗也財閥

朴正熙執政後期,韓國三星、LG、大宇、鮮京、樂天、現代、起亞這些巨頭已經成型。

因為畸形的貸款政策,韓國企業是大的越大,小的越小,最後形成巨型企業和小作坊為主的奇怪經濟體。

在朴正熙執政末期,韓國的現代產業基本成型,可經濟體制卻也正式步入了財閥當道的時代。韓國財閥們已經富可敵國,每個公司都橫跨多個行業,對國家的影響很大。

朴正熙在世時,他以鐵腕統治壓制著財閥,等他在1979年遇刺死亡後,韓國的財閥們就野蠻生長了。

在1980年,也即是朴正熙遇刺次年,韓國前10大財閥的營收占韓國GDP的48%,這樣的畸形經濟體在全球獨一無二。

80年代,韓國幾個總統還是執行朴正熙的政策,韓國經濟模式基本沒變。當時韓國是亞洲四小龍里的排頭兵,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極其繁榮,摸到了發達國家的門檻。

但是1997年末,亞太金融危機吹到韓國,韓國在年末產生債務危機,海外債務爆發,國家即將破產。

很快,靠吃國家貸款存活的30個財閥企業破產了一半,剩下的也苟延殘喘。這些企業是韓國經濟的半壁江山,他們破產了,韓國幾十年的發展結果就原地蒸發。

為了拯救大企業,韓國向IMF貸款300多億美金,解決了債務問題,盤活了大企業。

最後的代價就是韓國中小企業幾乎全部死亡,大企業成為韓國的唯一依靠,而這些企業的股份被海外資本收購,韓國的財閥成了海外資本的代言人。

從1997年開始,韓國財閥進入了「完全體」時期,他們的企業一半股權在海外資本家手裡。

比如巨無霸三星集團,其55%的股權在外國資本家手裡,這55%之中8成是華爾街投行的股份,所以說三星是家美國公司,一點也不過分。

其他韓國財閥的情形也類似,股權大頭在美國,只是各大財閥家族還有大量股權,靠複雜的合同控制企業,明面上還是企業的擁有者。

現在,韓國有70%的GDP是由前10大的財閥創造的,韓國經濟對財閥的依賴比20世紀更深。有人就開玩笑說:「哪怕摘掉韓國政府,韓國也能運作,因為財閥在維持國家運轉。」

至於韓國歷任總統,不是不想打倒財閥,只是財閥的根系太茂盛,已經伸展到韓國的方方面面,政府想限制都無處下手。

況且,韓國政治圈如沒有財閥的金援,政黨就沒法工作,政客就沒錢競選,但拿了財閥的錢,國家就要圍著他們運轉。

而在輿論方面,韓國所有的媒體都是財閥開的,哪個政客甚至哪個總統要跟財閥對抗,那媒體立刻就曝黑料,將這些人名聲搞臭,最後下台。

諸如盧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這些總統,無不致力於壓制財閥,但通通失敗。盧武鉉甚至被財閥潑髒水,最後自殺明志。

後來的韓國政壇萬馬齊喑,總統成了高危職業,於是財閥的代言人——CEO總統李明博上台,把韓國徹底變成了「五大財閥共和國」。

李明博執政之後,韓國財閥就變成了電影上看到的那樣,不把社會上的公序良俗放在眼裡,因為他們控制了國家,他們自視是國家的主人。

韓國具有代表性的娛樂圈,就經常爆出的「性虐待醜聞」,財閥家人對下屬、僕人甚至路人的侮辱、毆打,常常占據著韓國的新聞媒體。

韓國人一開始很憤慨,但後來就變得麻木,因為這些現狀無法改變。

2017年,隨著朴槿惠下台,韓國開始調查她背後和財閥的往來,樂天創始人辛格浩老爺子更是被韓國最高法院傳喚。

在庭審現場,95歲的辛格浩老爺子很生氣,他衝著法官用日語喊道:「誰敢審判我?」把韓國法官氣得語無倫次,最後判處其4年徒刑。

辛格浩站在法庭上的那句日語,就是韓國財閥的歷史脈絡,起於日本的遺產,發展於海外的貸款,最後卻站在韓國政府的頭上。

目前來看,要限制財閥的權力,韓國政府內部既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韓國只能依靠民意向財閥施壓,逼迫財閥向國家讓步。2016年的朴槿惠下台,三星太子爺入獄就是這個過程。

當然了,這個過程將是非常艱辛和漫長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未來究竟如何,只能看韓國人的造化了。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韓國財閥企業制度形成的原因及教訓》,李光勇、楊衛、傅明華

2、《朴槿惠之父朴正熙怎樣讓韓國經濟騰飛?》,賴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