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掛彈與加油看殲15與大黃蜂保障效率的差距,四代艦載機值得期待

艦聞雜談 發佈 2024-04-09T22:36:21.678133+00:00

近日,海軍的招飛宣傳片提到海軍航空兵即將迎來「新任務、新挑戰」,背景出現了一架外形、尺寸都與殲15明顯不同的戰鬥機。

近日,海軍的招飛宣傳片提到海軍航空兵即將迎來「新任務、新挑戰」,背景出現了一架外形、尺寸都與殲15明顯不同的戰鬥機。這架用於模擬甲板調度的模型機已經預示了新一代艦載戰鬥機即將正式公開。但艦載機的測試項目更多、程序更複雜,因此彈射型航母服役初期的主力戰機依然是殲15。

上文已經提到,殲15的原型機沒有考慮上艦問題,所以起落架設計過高,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首先就是掛彈,掛彈作業是戰機保障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們從媒體公開的圖片可知,殲15的掛架高於地勤人員的頭頂,掛彈就比較費勁。掛一枚短程格鬥彈就需要5-6人,5名地勤人員抱彈掛不上,舉過頭頂又站不直,只好雙手托舉飛彈,頭向上仰著,旁邊還需人員協助,這樣操作累得夠嗆。

對於大型彈藥,我們使用電動掛彈車,能夠實現全向移動,甚至是原地轉彎,但掛彈速度較慢。

相比之下,大黃蜂的掛架高度矮得多,大致與地勤人員的胸口齊平,地勤人員的手臂只需抬起就可輕鬆掛彈。還有一個細節,殲15掛彈後機翼無法手動摺疊,而大黃蜂掛彈後可手動將機翼重新摺疊,不影響其他飛機掛彈。

美軍掛大型彈藥也用掛彈車,但掛載的模式不是機械臂托舉,而是鋼索吊掛,即用掛架上的輔助吊點連接上鋼索,用手動掛彈葫蘆把運彈車上的彈藥吊起,連接掛架後再拆下鋼索和手動葫蘆。這種方式有些費勁,但手動葫蘆體積小,不占用甲板空間,便於對各種彈藥進行作業,適應性增強,與我們的掛彈車相比各有利弊。

另外,美軍的一些彈藥設計與我們的有所不同。例如AIM120中距彈掛載時是裸彈,5個地勤人員抬起飛彈,等彈掛好後再安裝彈翼。我們的霹靂12中距彈掛載時已經裝好彈翼,導致搬運時彈翼處無法下手,需要6個人抬,還要防止碰壞彈翼。


再談加油,加注燃油是勤務保障的一項重要內容。大黃蜂的加油口設計簡單易操作,加油口位於機頭左側,高度與地勤人員的頭部齊平,這樣地勤人員可以輕鬆地將加油槍插入受油口。

殲15的加油口有兩處,一處是位於前起落架艙內的標準加油口,另一處是右側機翼後緣下部的油箱加油口,但這兩處加油口使用起來都不方便。因為起落架較高,殲15前起落架艙內的加油口超過了地勤人員的身高。加油時,需要一名地勤人員站在工作梯上,等同伴把加油管扛過來,兩人合力將加油管提上去對接。而油箱加油口是朝下的,這就需要地勤人員舉起加油槍從下向上對接,這活幹起來可以說是相當費勁。同時,油箱加油口在右側機翼後緣下部,而艦載機又是機尾朝向飛行甲板外側停放,使用這個加油口就意味著地勤人員要在甲板邊緣作業,增加了危險係數。

以上只是從掛彈、加油兩個方面作簡單比較。造成殲15的保障效率和靈活性明顯不如大黃蜂的原因是蘇33這類艦載機在設計之初根本沒有考慮到上艦,後續修改成本巨大。而我們自己的四代艦載機是完全按照自己想法設計的,已經充分吸取了殲15的經驗與教訓,我們的確照抄了美軍海軍的一些設計理念,沒有任何其他因素,只是為了少走彎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