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只圍堵中國,從不遏制印度發展,印度的大國夢何時能夠實現?

歷史有點冷 發佈 2024-04-10T00:56:25.910977+00:00

2022年中國人口正式進入負增長時代,而據聯合國的推測,到2023年,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2022年中國人口正式進入負增長時代,而據聯合國的推測,到2023年,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在各個領域都沒拿過第一,沒想到在人口數量上一躍成為世界第一了。

印度的大國夢由來已久,而在印度人看來,橫亘在印度崛起道路上最大的阻礙就是中國。為什麼同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和印度,都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西方國家只圍堵中國,對印度卻視而不見呢?長期遊走在美俄之間的印度,是憑藉著何種手段贏得美國對它的寬容?

一、印度往事

印度將中國當做競爭對手,那可真是錯怪我們了。隨便問問身邊的人,中國未來的對手是誰?那麼答案毫無疑問是美國。至於印度強烈的自我意識過剩,其實源自這個國家複雜曲折的歷史。

追溯印度文明的起源,要從發掘在印度河流域的哈帕拉文化說起。哈帕拉文化是由印度的原住民達羅毗荼人創造,年代約為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公元前18世紀滅亡。這一文化發展到了青銅時代,建立了奴隸制社會。但隨著外族的入侵,古印度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至今只留下一些殘骸。

不過印度要是拿哈帕拉文化為自己臉上貼金,那可是認錯了祖宗。自古印度這片大地便是多民族角逐的戰場。還處在原始社會時期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侵入南亞次大陸,將古印度的文明摧毀殆盡,完成了文明向野蠻的倒退。

這些雅利安人在征服了古印度後,就將皮膚黝黑的古印度原住民達羅毗荼人貶為最下等人,而皮膚白皙的雅利安人則成為了統治階級,統治印度千年的種姓制度就此誕生。

南亞次大陸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山地中部的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直到公元前3世紀的孔雀王朝,才首次統一了印度大部地區。孔雀王朝只維持了187年就分崩離析,印度次大陸再次陷入分裂。

可以說印度這個國家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實現過政治、文化、宗教的統一,並且伴隨著不斷地外族入侵,讓印度的宗教問題、民族矛盾、種姓矛盾延續到了現在都難以解決。

促成印度統一的最大助力就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通過英國之手,分裂的印度各邦實現了統一。因此儘管在二戰後實現國家獨立,印度對它曾經的宗主國英國還是報以極大的感激和崇敬。

當然,英國促成印度統一也不是它的主觀意願,而是不列顛的蒸汽和科學摧毀了印度古老的農業和手工業,分散的、自給自足的小生產讓位於資本主義大生產。與其說是英國的收稅官和士兵促進了印度的發展,不如說是英國的機器和自由貿易的結果。

侵略者對原住民的殘暴統治,只不過是為了攫取印度次大陸的財富。印度社會的那種愚昧、消極、野性的生活方式,註定要被拋棄到歷史的垃圾堆中。身為主宰自然的人,竟然向猴子哈努曼和牡牛撒巴拉虔誠地叩拜,足可見印度宗教的愚昧迷信是多麼地糟踐人了。

英國在印度完成的社會革命是以卑鄙的利益驅動的,一個國家的統一和發展,是通過侵略者之手來實現,正是印度這個國家的可悲之處。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獨立,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結束了,接下來的路需要印度人民自己去走,究竟該如何帶領內部矛盾重重的印度實現國家富強呢?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將目光看向了蘇聯。

有意思的是,時至今日,印度憲法序言上還寫著印度是「社會主義的非宗教的民主共和國」,可印度現在一沒社會主義,二宗教遍地,三毫無民主。不過印度在當時還真沒有在鬧著玩。尼赫魯時期印度傾向社會主義,並仿照蘇聯制定了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以重工業和基礎工業作為它的戰略發展目標。

印度的親蘇舉動也換來了蘇聯的回報,在整個冷戰時期,印度秉承著不結盟的方針,但和蘇聯的經濟、政治往來頗為密切,如今印度和俄羅斯良好的貿易往來,就是承襲自上世紀的印蘇關係。

二、印度野心

上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時期,原本和我國外交關係較為友善的印度立馬換了一副面孔,開始在中印邊境頻頻挑釁,我國被迫發起對印反擊戰。此戰中,蘇聯雖然沒有直接插手,但在暗中給予了印度當時最先進的軍事裝備。

美蘇共同支持印度,給了印度極大的自信,沒想到被我國吊起來打,我軍劍鋒直至新德里。此戰過後西方國家原本對印度寄予的厚望,變成了對印度的不屑。丟了大臉的印度,之前放出的豪言壯語,成為了國際笑柄。

印度的大國夢在尼赫魯的一段名言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是銷聲匿跡。」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印度的大國夢實現了多少呢?

1962年中印戰爭結束後,遭遇慘敗的尼赫魯受到了極大打擊,他終於認清了自己以及印度的驕傲自大是如此地可笑,他在1963年反思這場戰爭時說

「如果我們有遠見,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我們會是另一種做法……這個世界容不下弱國……我們一直生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中。」

一年後尼赫魯鬱鬱而終,而印度也徹底將中國當做了實現大國夢過程中最大的競爭對手。

蘇聯的解體,讓世界格局為之一變,沒有了冷戰的威壓,世界各國迎來了經濟大發展時期。印度也適時做出改革,調整國內的蘇聯模式,開展經濟自由化改革,結束了印度國有企業的壟斷。

此後的印度經濟進入了國有企業私有化和開放外國投資的時期,開放國內市場,擁抱市場經濟的措施,為90年代的印度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隨之而來的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激增,又成為印度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阻礙。

城市、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根本承受不了印度人口的爆炸性增長,大批貧苦的農村人員進城打工,髒亂差的貧民窟和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相依為伴,一堵牆之隔,便是生活差距天壤之別的兩撥人,儘管他們說起來都是印度人,但一個是驕奢淫逸、紙醉金迷,一個是飽受飢餓困苦。

在我國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印度只有一億人,剩下的10多億底層大眾是幹活的牲口。印度新德里最貧窮的愛國者,一想到印度的財富和工業,也會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貧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印度,其底層民眾對於印度政府一直宣揚的印度大國崛起,又該報以什麼樣的態度呢?還是說只要印度能夠贏過中國,印度底層民眾就能過上好日子?最近三十年,印度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而作為後發國家,其經濟發展越快,也就意味著本國的貧富差距愈大,因為這是一個資本快速增殖的時期,伴隨而來的則是對底層勞動者的極端壓榨。

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鐵律,無論在工業革命時期的英、法、美等國,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韓國、日本,都有所體現。如今嘗試一周四天工作制的英國,在一百多年前它們本國的工人還在為一天工作十小時而抗爭。

底層民眾對印度「大國夢」毫不關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的中產、富裕家庭狂熱的印度自傲心理。這些群體從小接受過優良的西式教育,長大後有著光鮮的工作,經常前往西方國家。他們在國外時,常常以印度為驕傲,在評價各國時最後都會引向印度最優秀的結果。

同時因為印度曾受到英國殖民,西方世界能夠接受印度人的存在,並將他們視為可以容納的「自己人」。譬如有著印度血統的英國首相蘇納克,頂著一張印度臉為英國人辦事,印度民眾還將他視為印度的驕傲。如果這事發生在中國,那毫無疑問他將成為遭受眾人唾罵的「漢奸」。

正是這些印度上層人士和西方有著差不多的價值觀,西方國家對待印度才會如此寬容,而那些印度底層民眾,則是印度上層人士和西方國家眼中廉價的勞動力,是為他們創造財富的勞動機器罷了。

所以別看印度是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其中1億是與西方沆瀣一氣,長著印度臉的「自己人」,剩下的10多億底層民眾則是思想被嚴重禁錮、社會地位低下的現代「奴隸」罷了。

印度大陸原住民達羅毗荼人,在雅利安人創造種姓制度後,被列為最低等級首陀羅,而比首陀羅地位更低的,被稱為「賤民」「不可接觸者」的達利特,在印度社會依然遭到嚴重的歧視和虐待。

1947年秋,印度舉行獨立國慶日狂歡,一個薩蒂亞地區的男孩對他身邊的人說:「你覺得這個獨立是給像你我這樣的人的嗎?」不久後印度的「英雄」尼赫魯派遣軍隊鎮壓薩蒂亞地區的貧農叛亂,回應了這個問題。

三、印度困局

蘇聯解體導致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讓整個世界大幅右轉,西方老牌發達國家再也不必提心弔膽地過日子,人類社會再次進入一戰前那般對勞動力的殘酷剝削和對全球資源的爭奪階段。

而當前印度最需要的就是社會變革,不是印度從美俄買來多少軍事武器,就能讓印度躋身世界大國之流。早在1951年印度學者安倍卡就曾警告過尼赫魯政府:

「對階級與階級之間、性別與性別之間的不平等置之不理,繼續通過關於經濟問題的立法,無異於把我們的憲法變成鬧劇,在糞堆上興建宮殿。」

在歷經半個世紀之後的印度,這一警告同樣適用,不正說明了印度社會問題的根源不在於所謂的發展經濟,而是在於對社會進行徹底的變革。正如舊中國的問題,不是國民政府能夠解決的,唯有進行深入人心的經濟、政治、思想的革命,才能讓舊中國煥發新生,而這個任務是腐朽、反動的統治階級不可能做到的。

莫迪政府代表著誰的利益呢?是廣大的底層「賤民」,還是那少數的富裕家庭組成的上流社會?答案顯然是後者。

自從人類社會進入到資本主義時期以來,槍炮摧毀了封建貴族的統治。而軍隊這個用以對外擴張,對內鎮壓的暴力工具,其普通士兵已經全由底層民眾組成。以至於少數的統治者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偽裝成民族的、國家的利益,才能順利地驅使軍隊發動戰爭。

人是進行戰爭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抗美援朝時,志願軍拿著落後的裝備,能打得聯合國軍節節敗退。反動的蔣介石政府發動了對紅軍的無數次圍剿,仍然難逃覆滅的結局。

印度通過遠交近攻,在南亞次大陸與鄰國頻頻挑起爭端,試圖擴大自己的控制範圍和政治影響力。有著西方國家各種軍事援助的印度,看似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但實則本國的軍工體系薄弱和部隊素養極差,就算是印度悍然發動對外侵略的戰爭,那麼等待它的結局無非兩種:要麼在對外戰爭中落敗,要麼在國內爆發內亂,這是可以預見的。

印度的這副戰爭狂熱模樣,是西方國家樂於見到的,正是西方國家一步步的扶持、拉攏,驅使著印度逐漸自大自狂。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解放,仍是印度人民所要進行的一場艱難、漫長的鬥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