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縣城老人背後的多方守護

中國新聞週刊 發佈 2024-04-10T00:58:00.428193+00:00

從河南周口市區到轄內第一大縣太康縣,全程84.8公里。到達太康縣後,再一路向東南出發,驅車20多公里,就會達到張集鎮王樓村。這是67歲的張俊修和老伴陳玉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見到張俊修的當天,下了小雨,天氣有點冷,老人家穿著厚厚的棉服,精神很好。

從河南周口市區到轄內第一大縣太康縣,全程84.8公里。到達太康縣後,再一路向東南出發,驅車20多公里,就會達到張集鎮王樓村。這是67歲的張俊修和老伴陳玉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

見到張俊修的當天,下了小雨,天氣有點冷,老人家穿著厚厚的棉服,精神很好。

去年12月27日(臘月初五),張俊修和老伴先後在傍晚和凌晨發燒,體溫37度,胸悶,難受。因為自己和老伴分別患有糖尿病和慢性支氣管炎,第二天早起二老就來到了距家500米的蔡集村衛生室。

幾乎同一時間,張俊修了解到的,村里大部分的人都出現了發燒的症狀,大家先後來到蔡集村衛生室開藥或輸液治療。

「最多的時候,一天有四五十人來看病抓藥,大家症狀都差不多,我就先給大家拿兩天的口服退燒藥,如果還是胸悶、咳嗽或者高燒不退,就再輸液。」蔡振是蔡集村衛生室唯一的醫生,他的愛人則是唯一的護士,日常負責附近三個自然村1000多常住人口的看診服務。

但見到像張俊修和其老伴這樣有慢性基礎疾病的村民,蔡振必須打起十二分的警惕,他們都是縣衛生系統檔案卡上的重點關注對象。所以,看到一同來就診的二老,蔡振當即就為其測了血氧飽和度,顯示血氧飽和度底、心率過快,立馬聯繫轉診至張集鎮衛生院。

經過抗病毒藥物和中醫藥聯合治療,待病情穩定,五六天後張俊修和老伴就出院了。隨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複查、吃藥,他們終於過了一個團圓熱鬧的春節。「現在該吃吃該喝喝,沒啥特別不舒服的。」張俊修說。

讓農村老人有醫、有藥、有保障

太康縣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是人口大縣和勞務輸出大縣,總人口165.4萬,外出務工勞動力約50萬人,留守老人、婦女和兒童居多。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5.79%,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比例又為55.25%。這也為疫情防控帶來巨大壓力。

但實際在疫情高峰時,當地並未出現嚴重醫療擠兌,老年人口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不高。

去年12月底,農村的疫情感染潮幾乎與城市一同到來。蔡振清楚記得,自己在12月13日開始高燒,隨後幾天他所在的太康縣張集鎮蔡集行政村,迎來了放開後的新冠感染高峰,其負責的三個自然村村民也在短短一周里接連中招。此前,在疫情防控沒全面放開時,蔡振的主要工作是上門送醫、送藥,日常監測村民病情,並隨時通過電話關注像張俊修和其老伴這樣的重點人群的居家身體情況。感染高峰時,蔡振不再上門,而是在小小的村衛生室為每一位到來的村民問診、開藥和輸液。

春節前夕,鄉村醫生蔡振挨家挨戶為有基礎疾病的村民上門送藥及監測血氧飽和度,以防治重症的發生。

回顧整個應對期間,蔡振表示「基本上沒缺藥」。一方面,早在「新十條」發布前,村衛生室就儲備了足量的藥物和設備,尤其是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基礎疾病的治療藥物。正因為足量的儲備,蔡振的村衛生室一直是附近村民的「安全屋」。

與此同時,由於老年人口就醫占比達75%,為了預防重症發生,太康縣衛健委通過摸排,為每一位老年人建檔立卡,並為每個鄉村醫生配備2台指氧儀。這就為有潛在重症風險的感染老人爭取了生命時間。

所以,當看到張俊修攙著老伴走進衛生室,他就知道「壞了」,當即在為二老測了血氧後,發現情況果然不太對,立馬聯繫轉診至張集鎮衛生院。而這背後依託的就是嚴密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作用。

去年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在發布通知中提到,充分發揮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網作用,做好重點人群健康調查,加強醫療資源配置,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療藥物和制氧機等輔助治療設備。按照分區包片的原則,建立健全城市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與縣級醫院對口幫扶機制。暢通市縣兩級轉診機制,提升農村地區重症救治能力,為農村老年人、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提供就醫保障。

張集鎮衛生院是蔡集村衛生室的管理單位,轄區服務人口為5.6萬人,因醫院大內科、慢病科、康復疼痛科(含國醫館)等六大科室建設健全,同時吸引著周邊外省市近20萬人口前來就醫。張集鎮衛生院院長劉勁松介紹,鄉村醫生基本承擔了大部分的新冠患者救治,一般他們會先給予患者對症治療,如果症狀沒能減輕,就及時轉診到鎮衛生院。到了鎮衛生院,再進行病情評估,能夠處理的就留在衛生院治療,症狀確實比較重的隨時轉到太康縣醫院的重症治療中心。

「這樣明確的三級分類治療制度,能夠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率發生。目前張集鎮衛生院在治療期間沒有出現一例因新冠引發的死亡病例。」劉勁松表示。

事實上,考慮農村地域廣、老年人口多、人均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國家衛健委在編著發布的《農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健康教育手冊》中也提到,為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帶來的影響,各地圍繞「保健康,防重症」目標,突出重點人群管理,做到醫療救治「關口前移」,核心就是「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轉診」。

在太康縣衛健委副主任王國曦看來,該縣對農村老人防疫工作的重點,關鍵也是一個「早」字。如在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前半個月,在縣委縣政府部署下,提前儲備抗病毒、解熱鎮痛等藥物;成立1400多人的家庭醫生簽約隊伍,對轄區老年人建檔立卡並為有基礎疾病的老人進行回訪、送藥;抽調縣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家組,下派到鄉村指導鄉村醫生科學治療、規範用藥等。

僅在保障藥物需求上,由縣衛健委組織的物資採購專班在疫情感染高峰時就多次採購。以張集鎮衛生院為例,在劉勁松提報藥物需求後,很快就一次性採購了解熱鎮痛類藥物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抗病毒藥物阿茲夫定,以及清熱解毒中成藥和抗感冒等藥物,此後又幾次採購,基本滿足了群眾的用藥需求。

而隨著疫情防控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王國曦強調,「日常的疫情防控檢測,以及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變異監測,我們仍在做。」同時,根據國家對進一步加強醫療救治服務和醫療物資保障等提出的新要求,也需抓緊細化落實,築牢農村老人的健康防疫網。

老年人的健康安全是底線

過去三年,因脆弱人員高度聚集,養老機構一度是封閉管理時間最長的場所之一。即使疫情全面放開以後,養老機構的管理也始終嚴於其他場所。

鄭新國是國德養老服務集團的負責人,管理著86家養老機構,其中鄉鎮敬老院55家,縣級及以上31家,共有入住老人4000多人。他介紹,今年1月5日左右,其管理的部分養老機構內開始出現感染病例。「鄉鎮敬老院只配備了基礎的護理人員。」鄭新國表示,因此在疫情期間,國德抽調更多醫務人員在其管理的鄉鎮敬老院巡診,一旦發現老人感染,先用藥,如果有重症風險,就直接轉到縣或市級養老機構配套的醫院進行醫治和照護。

「我們有一個『自循環』的系統。」鄭新國介紹,從運營結構來說,國德擁有的市、縣、鄉三級閉環網絡,為爭取老年人的救治時間提供了堅實保障。他舉例說,在市一級設國德老年康養中心,同時會配備一家按三級標準建設的二級綜合醫院;在縣一級設國德老年公寓,同時配設一家一級醫院;而在縣以下通過接管鄉鎮敬老院進行運營,不設醫護人員,主要配備護理人員,醫護需求一般由其自有的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定期巡診保障。

通過市、縣、鄉三級閉環網絡,國德管理運營的鄉鎮敬老院內老人一旦有重症風險會被轉診至其配設的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進行救治。圖為國德配設的省市級醫院重症監護病房場景。

就在1月初,一位他們養老機構內的老人被緊急送到國德在市區配套的醫院時,血氧飽和度一度掉到60多,醫院緊急調配一台呼吸機,再加上對症治療,兩三天後這位老人就恢復過來。「現在天天在園區里溜達,說再也不回家了。」鄭新國表示,該醫院有衛技人員近1000人,因此不但能夠自己養老機構內人員的就醫需求,同時還承擔了院外重症感染患者的就醫需求。

國德管理的55家鄉鎮敬老院,服務的大部分是基層老年群體,他們基本上為68-78歲的自理或半自理老人。感染高峰時,雖然因感染人數突然增加,導致國德內救護車調度緊張,但幾乎都能及時向上轉診,避免了重症和死亡的發生。

另一方面,在「新十條」發布後,多地隨之出台相應的細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其中均提到督促各醫療機構按照滿負荷運轉3個月的量足額儲備防疫物資等。國德最早在去年12月7日就購入阿茲夫定等小分子新冠口服藥,「我們儲備的非常充足,也發揮了極大作用,發病的三天內吃上抗病毒藥物,基本沒有轉重症的,發生因新冠死亡的病例極少。」鄭新國說道。

恰恰是政府的重視、養老機構的謹慎,使得聚集大量老人的養老院內重症率和死亡率低於社會面。這也導致了疫情防控放開後的另一種現象。鄭新國介紹,疫情平穩後,前來預約他們養老機構的人大幅增多,「都要提前預約和排隊」。

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老年人的健康安全是疫情防控的底線,守住這條底線,才能守住老人的健康和整個社會公眾的安全感。而經歷過上一波疫情高峰,養老服務業人士也表示,有了更多經驗,也有更大信心和更多勇氣面對將來的突發狀況。

築起基層老年群體的「健康堡壘」

當前,新冠疫情走勢、二次感染等仍是人們關心的話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近期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剛剛經歷一次疫情高峰,會不會有下一波疫情發生,下一波是什麼時候出現,現在很難準確預估。

但可以明確的是,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經歷過上一輪疫情的衝擊和考驗,我們已經建立了比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感染後3到6月發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不過,即使大概率不會發生大規模傳染的情況,但面對零星、散發病例以及疊加其他流感病毒影響,脆弱人群依然需要重點防護。

各地也在總結經驗,落實「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的疫情防控新要求。如政府層面,持續關注基層老年群體。河南太康縣衛健委同步建立台帳,推進基層老年群體的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目前當地60歲以上老人新冠疫苗兩針接種率為93.8%,全程接種率為89.46%,推進疫苗全程接種率仍有發揮空間。因為這在張集鎮衛生院的真實世界數據中已得到驗證,在實施「乙類乙管」前半個月,醫院為託管的養老院內30多名老人接種了第四針疫苗,目前僅出現3名感染病例。

機構方面,鄉鎮衛生院、養老機構等基層機構組織發揮帶頭作用,在落實物資儲備、加強醫療救治體系等方面為基層老年群體站好崗。

另一方面,社會力量也在基層疫情防控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年春節前,考慮農村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人口多,且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聚集,可能會面臨更嚴峻的健康挑戰,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聯合復星醫藥、真實生物於1月9日發起「鄉村暖冬計劃」,計劃向中西部農村地區180縣捐贈價值1億元的新冠口服藥阿茲夫定,尤其是針對65歲以上的農村老人,以期加強鄉村地區醫療設備與藥品儲備,應對防疫壓力。除此之外,還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院士、上海廣慈轉化醫學研究發展基金會事長陳賽娟院士共同倡議,邀請來自全國20多省市的專家以線上直播、在線問診等形式,對農村基層醫務工作者開展相應的用藥和健康管理培訓。

雲南省瀾滄縣岩因村鍾麗萍醫生與同事在線上觀看「鄉村暖冬計劃」村醫新冠防治培訓課

截至2月28日,「鄉村暖冬計劃」已落實捐贈阿茲夫定284,800瓶,愛心包512.5萬元,覆蓋到安徽、雲南、貴州、河南、甘肅、新疆、西藏、黑龍江、廣東、上海等29個省市自治區的250個市/縣。其中捐贈給河南太康縣和國德養老服務集團的各1000瓶阿茲夫定均已落地。與此同時,為了能夠助益更廣泛的基層老年群體,春節過後,藥品捐贈還抵達更多鄉鎮以及三線以下城市及鄉村養老機構、福利院的老人,助力基層養老機構預防重症與二次感染,築牢健康防線。

春節前夕,復星基金會、復星醫藥工作人員以「人肉」運送抗病毒藥物阿茲夫定到偏遠鄉村,並通過其鄉村醫生項目駐點隊員將藥品交到村醫的手中。

多數老年人是網絡世界中「沉默的大多數」,但他們不會被遺忘。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圍繞保健康、防重症,重點做好老年人、兒童、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守護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的確,只有通過政府、機構、企業各方力量,為基層老年群體這一疫情防控中的脆弱一環提供保障和守護,才能為老年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營造幸福感和正能量。

作者:劉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