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這個特產,游進海拔1900米雲貴高原的水稻田中

上海崇明 發佈 2024-04-10T01:13:33.834179+00:00

得益於崇明、臨滄兩地的滬滇協作幫扶項目,日前,地處雲貴高原的雲南臨滄市臨翔區的水稻田內,迎來了一批來自崇明的優質蟹苗。天氣晴朗、風和日麗,位於臨翔區博尚鎮的瀛尚水產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水稻田內,來自崇明的蟹苗被輕緩投放,一隻只行動敏捷的小螃蟹,爭先恐後地爬向稻田深處。

得益於崇明、臨滄兩地的滬滇協作幫扶項目,日前,地處雲貴高原的雲南臨滄市臨翔區的水稻田內,迎來了一批來自崇明的優質蟹苗。

天氣晴朗、風和日麗,位於臨翔區博尚鎮的瀛尚水產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水稻田內,來自崇明的蟹苗被輕緩投放,一隻只行動敏捷的小螃蟹,爭先恐後地爬向稻田深處。

瀛尚合作社總占地面積318.6畝,這裡是崇明區掛鈎幫扶的重點基地。2021年春天,在崇明援滇幹部牽線搭橋、區農業農村委等部門的技術指導下,10000多隻崇明蟹苗「坐」著飛機來到了臨翔,毫無養殖經驗的阮禮華在瀛尚合作社開始了螃蟹養殖。

今年,探索高原「稻蟹」生態種養試點工作,是該基地的重要項目。2021年以來,在崇明援滇幹部的牽線下,瀛尚合作社負責人阮禮華多次到崇明考察學習,受崇明本地「稻蝦鱉綜合種養模式」的啟發,回到家鄉的阮禮華,想要在海拔1900米的雲貴高原上嘗試「稻蟹」種養模式,以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為了避免螃蟹誤食水稻幼苗,阮禮華決定,開展先在稻田中投放蟹苗,然後再移栽水稻,並在稻田中插種水草的模式,來達到稻、蟹和諧共生的狀態。眼下蟹苗已經投放,等到5月將種下水稻,水稻、水草為蟹提供庇護場所,同時達到淨化水質的功效;而蟹的排泄物則是水稻的天然養料;蟹食用害蟲,水稻不用化肥農藥。「一田雙收」、「一水兩用」,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養殖出的蟹更加清潔味美,種出的稻米也更加優質綠色。

阮禮華的基地背靠瀾滄江省級自然保護區,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從山林間引流山泉水來養殖大閘蟹,為小蟹苗提供了最優越的生長環境。崇明島地處長江入海口,鹹淡水交匯處,是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天然蟹苗的發源地。

好水加好苗,試養螃蟹的第一年,阮禮華就嘗到了「甜頭」。今年開始,合作社養殖規模再次擴大,從30多畝擴張到80多畝,如果按照往年收益比來看,預計能有60多萬元的收益。

依託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和臨滄市、臨翔區等農業部門的資金和技術扶持,目前,瀛尚合作社所在的戶有村,摸索出「村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展生態養殖。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隨著多種種養技術落地,一個新的高原生態農業品牌將在這裡茁壯成長。

記者:蔣曉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郭王旖喆

責編:李琳、郭王旖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