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體外受精,是不是一次想要幾個就要幾個?

中華醫學期刊網 發佈 2024-04-10T05:39:46.652540+00:00

哪些人可以做體外受精?一般來說,對於經過藥物、手術或夫精人工授精仍無法實現妊娠的難治性不孕女性,IVF就會成為首選治療方案。

本文來源: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


結婚多年還是沒有孩子是很多不孕不育夫妻的遺憾。如今,體外受精技術成為不孕不育夫妻的福音。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體外受精的相關問題。



一、哪些人可以做體外受精?


體外受精即IVF(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一般來說,對於經過藥物、手術或夫精人工授精仍無法實現妊娠的難治性不孕女性,IVF就會成為首選治療方案。

適宜IVF的情況主要包括女性盆腔輸卵管病變、子宮內膜異位症、排卵障礙、高齡、卵巢功能減退、男性因素不育、不明原因不孕等。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也可以進行IVF治療,如需要生育力保存的腫瘤患者。如果是未婚女性,則只能冷凍卵子,不需要完成IVF的所有步驟。

總體來說,身體有一定疾病而自然受孕困難的女性可以在醫生綜合評估後行IVF助孕。


二、體外受精可以多胎嗎?


很多人會覺得,既然是體外受精,可以人工干預,那麼是不是可以想要幾個就要幾個?答案是否定的,無論是自然受孕還是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受孕,多胎的母嬰安全問題均比單胎更多。

數據表明,IVF助孕成功後最常見的母嬰併發症就是多胎妊娠早產。早產的風險與雙胞胎顯著相關,50%~60%的雙胞胎在預產期1個月前甚至更早出生。

為了降低IVF多胎妊娠的發生率,減少胚胎移植數目是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專家建議的還是進行選擇性單胚胎移植,儘量減少雙胎妊娠,杜絕三胎妊娠。



為了降低輔助生殖技術的多胎妊娠率,更好地保障母嬰安全,相關共識推薦,有以下情況的病例儘量行選擇性單胚胎移植,包括卵裂期胚胎或囊胚。

1. 第1次移植,且沒有明顯影響妊娠因素的患者。對於35歲以下的女性,主要推薦選擇性單胚胎移植。

2. 子宮因素不宜雙胎妊娠者,如瘢痕子宮、子宮畸形或矯形手術後、宮頸功能不全或既往有雙胎妊娠流產、早產等不良孕產史者,生育風險相對較高,如果想要生育,還是建議行選擇性單胚胎移植。

3. 全身狀況不適宜雙胎妊娠者,如患有能有效控制的全身性基礎疾病者,還包括身高<150cm、體重<40kg等因素。

4. 經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獲得可移植胚胎者。

5. 經卵子捐贈的受卵者。

  但有特殊情況的人群可酌情考慮多胚胎移植,如當患者年齡>40歲或出現胚胎質量差或既往多次胚胎移植失敗時,可酌情增加胚胎移植數目,增加妊娠率,但不能超過3個。

若需要雙胚胎移植,醫師需要與患者夫妻進行充分溝通,告知多胎妊娠的母嬰風險和預防的重要性,才能最終決定。

為了母親和孩子近期和遠期的健康,也為了實現優生優育,應儘量避免自認為高效率的「一胎生倆」,還是以單胎、足月、健康分娩為主。

關於胚胎移植數目,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多方面考慮,但最終目標還是保障母嬰安全,讓所有想成為媽媽的女性都能安全地分娩出健康的孩子。


三、體外受精生育的孩子健康嗎?


經IVF出生的孩子是否健康?這是接受治療的夫妻和所有生殖醫師共同關注的問題。

畢竟是體外受精是將精子和卵子拿到體外進行受精後再行胚胎培養的,實驗室環境、培養液成分與母體體內還是有差異的,部分還涉及一些器械操作的輔助治療,這些人為因素是否會導致IVF助孕出生的孩子未來發生疾病的風險更高,需要進行臨床驗證。

已有多項研究表明,IVF助孕出生的孩子與自然受孕出生的孩子類似,並未增加出生缺陷。但業內對於輔助生殖技術相關衍生技術的安全性確實仍存在一些爭議,如胚胎活檢、輔助孵化等操作是否有一定風險目前尚無確切結論。

不過,輔助生殖技術已歷經40多年的發展,在不斷地進步和完善中,相關子代安全性的研究數據也在不斷積累,第一批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的孩子很多都已升級為父母了。因此,業內共識是,IVF總體是安全的。



不過,當治療中涉及風險操作或要應用新技術時,醫生會提前告知患者任何已知或可疑的風險,經過總體評估後才會進行。因此,這一點大家不用太擔心。

作者:徐麗清 劉 頓 李子濤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審核:劉風華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主任醫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