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請群臣,劉伯溫看到杯底四字大驚失色,立即告老還鄉

王朝說文史 發佈 2024-04-10T06:46:19.848528+00:00

歷史上一共有三位布衣皇帝,第一位是漢高祖劉邦,第二位是光武帝劉秀,第三位是明太祖朱元璋。只有朱元璋才算得上真真正正的布衣天子,而且是那種窮得掉渣的人,因為只有朱元璋體會過民間那種刻苦銘心的疾苦,親眼看到過親人因為沒有飯吃而活活被餓死,自己卻又無能為力,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到的。

歷史上一共有三位布衣皇帝,第一位是漢高祖劉邦,第二位是光武帝劉秀,第三位是明太祖朱元璋。不過準確的說,前兩位並不算是真正的布衣,因為劉邦當時身兼亭長之職;劉秀雖然是農民,但畢竟頂著一個皇族後裔的身份。

只有朱元璋才算得上真真正正的布衣天子,而且是那種窮得掉渣的人,因為只有朱元璋體會過民間那種刻苦銘心的疾苦,親眼看到過親人因為沒有飯吃而活活被餓死,自己卻又無能為力,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到的。

為了活著,為了一口飯吃,朱元璋做過和尚,也當過乞丐,受盡了人間的冷眼和惡語,或許他從來就沒有想過,也不敢去想會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正所謂亂世造英雄,正是在元朝末年那個混亂的時期,朱元璋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雄才大略,消滅掉一個又一個對手,終於以布衣的身份榮登九五,創造歷史上的一個奇蹟。

但是客觀地說,也正是由於朱元璋出身底層,局限了他的思想和大局觀,以至於過度的追求權力,從而導致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結局,這大概也是朱元璋永遠都洗不掉的一個污點。

事實上,朱元璋屠殺開國功臣也不完全是為了去除後患、集中權力,因為有一部分功臣確實該殺。明朝開國有六位公爵,二十八位侯爵,根據歷史記載的一些數據,這三十四位開國功臣一共擁有三萬八千多戶佃農,平均一千多戶佃農供養一位功臣。

儘管如此,有些功臣甚至還用一些非法手段,強取豪奪百姓的土地,長此以往必將成為一個尾大不掉的大禍患。據說朱元璋曾經想出一個辦法暗示眾功臣不要貪得無厭,可惜很多人都沒有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話說有一日朱元璋宴請群臣,剛開始只上了四道素菜,分別是蘿蔔、青菜、韭菜和豆腐。然而大部分功臣面露不悅之色,有些人甚至大發牢騷,怎麼皇帝給我們吃這種東西。朱元璋看到眼前的情景,只得長嘆一聲,又吩咐御廚做了許多山珍海味。

功臣們的臉色才緩和下來,開始推杯換盞、有說有笑。但是有一個人卻將朱元璋的面容變化看得清清楚楚,他便是劉伯溫。劉伯溫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並且很善於洞察人性和人心。除了觀察到朱元璋的臉色有變化,他還發現一個非常特別奇怪的現象。

因為宴席上人們用的酒杯不盡相同。朱元璋是皇帝,用的自然是金杯;開國功臣用的是陶瓷杯;而一般大臣用的則是銀杯。劉伯溫是伯爵,用的也是陶瓷杯,但是他發現杯底刻著四個字:「建隆官制」。

看到這四個字劉伯溫倏然大驚失色,那麼劉伯溫為什麼看到這四個字會產生恐懼呢?原來建隆二字正是宋太祖趙匡胤使用的第一個年號。此時朱元璋宴請群臣,讓他們使用宋太祖時期的陶瓷杯,目的再明顯不過了,就是效仿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只可惜明朝的開國功臣沒有那麼高的覺悟,要麼是沒有發現杯底的字,要麼就是不以為然。只有劉伯溫一個人弄懂了朱元璋的意圖,幾天之後立即向朱元璋告老還鄉,從而全身而退。其他開國功臣大部分都不知進退,最後被削爵處死,令人可悲可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