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用文治武功的帝王生涯,能否洗清玄武門前罪惡的鮮血?

歷史求知所 發佈 2024-04-10T07:07:13.716003+00:00

#歷史開講#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公元前628年西域諸國來朝,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李世民擁有雄才大略,做事果斷有膽識,但能夠寬厚待人,禮賢下士。其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公元前628年西域諸國來朝,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

李世民擁有雄才大略,做事果斷有膽識,但能夠寬厚待人,禮賢下士。其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終其一生勵精圖治,重用賢臣,開啟大唐盛世。

李世民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大力改革科舉制度,十分注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奠定了其統治基礎。在經濟上重視農業發展,大力扶持,鞭策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在民族關係上,對所有民族一視同仁,使民族關係融洽,促使了民族大團結。李世民的功績與歷史地位是超然的。

綜合能力在歷代帝王中,也是極為出眾的。軍事上,政事上他皆獨領風騷,但人無完人,他身上有一個污點是洗不掉,擺脫不開的。那便是殺兄逼父退位的玄武門之變。

看清局勢,起義反隋唐

隋末,苛捐雜稅,統治者荒淫無度迫使農民起義。地方官僚見此情景乘機起兵,一時間烽煙四起,各大勢力逐鹿中原。

李世民與革職下獄的晉陽縣令劉文靜堪稱知交,二人一番交心相談,覺得現王朝已搖搖欲墜,隋煬帝猜忌弒殺,繼續這樣,恐自身難保。

一番審時度勢之後,李世民果斷決定起兵謀反,那年李世民才19歲。

隨後便展開行動。勸說一直舉棋不定,猶猶豫豫的李淵起兵反隋,以圖天下。李淵也因李世民的堅持,終於下定決心起兵。

大業十三年(617年)農曆七月,見時機成熟,李淵與李世民迅速自晉陽起兵,帶領3萬大軍打著「隋煬帝聽信讒言,殺害忠良(檄文)」的旗號向長安殺去。

在古代封建社會,事事講究個禮法道義,哪怕在當時社會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起義此等大事,在百姓看來依舊是賊子做派,但又因李淵與隋煬帝楊廣的關係頗有淵源。

這讓他們的起兵順利了不少,李淵成功抵達長安後,架空隋煬帝,使其成為沒有實權的「倒台皇帝,擁立懦弱的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

在李淵的操作下,李淵被進封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很顯然,楊侑就是讓其大業名正言順的一個棋子。

次年三月,隋煬帝外出巡遊到江都時被殺,同年五月,李淵瞅準時機,廢舊立新,登基為王。隨後便下令冊封李建成為皇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征戰四方,平定天下

公元617年,薛舉乘隋朝風雨飄搖,便擁兵自重,於秦州稱帝,自稱西秦霸王。薛舉趁李淵剛剛立國,根基尚不穩固,便大舉發兵進攻關中。

公元618年,秦王李世民受命討伐,但忽然身患疾病,將軍隊交給部下治理。但其部下貪功冒進。結果兵敗淺水原。李世民被迫還軍長安。高墌城也落入了薛舉手中。

薛舉想趁此士氣大漲時,直取長安。卻因病去世,太子薛仁杲即位。李世民再次掛帥討伐,李世民整兵出發,在抵達高墌城後,發現薛仁杲坐鎮城中。薛仁杲派大將宗羅睺出城迎敵。

李世民因地制宜。決定採用足下深溝高壘、堅營不戰的戰術。好似溫水煮青蛙,與其慢慢消耗。

待相持兩個多月以後,薛仁杲兵糧早已耗盡,軍心渙散。李世民見戰機已到,便派部將在淺水源附近排兵布陣。

宗羅睺早已被磨光了耐性,見唐軍有所動作,沒做太多推演。便迅速出兵淺水源,不出意外地與唐軍陷入了苦戰。

李世民靜等宗羅睺筋疲力竭後,便帶數千精銳從唐營後衛中殺出,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很快便將宗羅睺斬於馬下,並趁此機會包圍了高墌城。

宗羅睺死後,薛仁杲無異於被砍了左膀右臂。在當天夜裡,守城的人紛紛向唐軍投降。見此情形,薛仁杲自知不敵,很快地也向李世民投降,西秦國就此滅亡,隴西一帶歸唐朝所有。

公元619年,向東突厥稱臣的「定楊可汗」劉武周在東突厥的推動下,便任命宋金剛為領頭大將,徑直南下進攻由齊王李元吉鎮守的并州。

李元吉並無治軍之才能,連連大敗。無奈向李淵求助,但派來援助的大將也無出眾的軍事才能,以至於唐軍接連戰敗,并州全境幾乎被劉武周所侵占。

李世民再次臨危受命,掛帥上陣。公元619年11月,李世民自龍門渡河後,沿用之前的戰術,在柏壁練兵屯兵,加固防禦工事,與宋金剛展開了對峙。

此次相持半年後,宋金剛兵糧耗盡,不得不撤兵逃走。李世民當機立斷,率兵追擊宋金剛,李世民不分晝夜地追擊,一路長歌,勢如破竹。連破宋金剛兩次防守。

劉武周聞敗無比驚懼,便放棄并州撤回馬邑,李世民便一舉收復并州。劉武周和宋金剛兵敗後投奔東突厥,被其殺死。此戰為柏壁之戰。

李世民用其出色的軍事能力,獨到的用兵戰略。以數千精兵打破十幾萬夏軍,生擒竇建德。這也使王世充再無抵抗之心,主動投降。

接連收復河南河北,為唐朝統一整個北方打下了堅實基礎。

自古無情帝王家

李世民不斷地立下赫赫戰功,班底雄厚,且在朝廷中的威望日益增高。身為太子的李建成感到李世民是個巨大的威脅。他便未雨綢繆,提前打擊李世民。誓要將這個最大的威脅除掉。

就這樣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矛盾不斷加劇,李建成不惜冒著禍亂後宮的風險,不斷收買後宮嬪妃,讓其在李淵耳邊吹枕邊風,道盡李世民的不是。

成功讓李淵聽信讒言,與李世民產生了隔閡,親情紐帶越來越淡。但李世民的地位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也是開國之功臣。

就算父子離心,實質上還是無法再動搖李世民在朝堂中的根基。

李淵隨著年齡的增長,立長立幼的問題上始終搖擺不定,優柔寡斷。再加上其承諾過事成之後立李世民的消息被李建成知曉。最終這讓暗流涌動的矛盾,被擺到了明面上。

帝王交接只有血緣或者暴力爭奪這兩條路可走。很顯然,李建成選擇了後者,他聯合李元吉,決定在下次李元吉出征的餞行酒宴上找機會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得到消息後,本還對親情還抱有一絲希冀,一時難以接受。雖深陷爭儲鬥爭中,但未曾想過要取他人性命。

但李世民向來殺伐果斷,很快冷靜下來,決定先發制人,先下手為強。當晚便召集了自己的智囊團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謀劃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7月,李淵召見李世民,把傅奕上奏的密奏給李世民看,其奏道:「金星現秦地,秦王當擁天下。」

見此情形,李世民乘機密奏李淵,說要告發李建成和李元吉穢亂後宮,而且說:「自己本沒有對不起他們,他們卻要置自己於死地。就像是要給王世充和竇建德報仇一樣。」

李世民還表示:「如果今天我死了,靈魂到了黃泉,如果見到了王世充那些亂臣賊子,實在會感到羞恥!」


李淵看著李世民字字泣血的李世民,面露震驚,其心中也是明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不能再有所差錯,便讓李世民與李建成第二日一同進諫。他欲親自審問。

張婕妤暗中得知此事,便急忙告知李建成。李建成心下一驚,急忙把李元吉召來商議此事,最終二人決定先進入皇宮向李淵表態。

卻不料自己的親信居然被李世民策反了。此人就是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因此宮內禁軍已經全部倒向秦王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時還毫不知情,還以為宮中都還是自己人,沒有任何懷疑地就進入了紫禁城。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等不知情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一起入朝,騎馬奔向玄武門時。來到臨湖殿時忽然察覺到了些許變化,便不做遲疑,立即調轉馬頭,準備先回去,再商議對策。

此時,李世民忽然跟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本就在心裡打鼓,被這一叫頓時心慌,沒多想便先張弓搭箭向李世民射去,一時間劍拔弩張。

但李元吉由於心急,接二連三地都沒有將弓拉滿,箭沒有射出多遠,以至於一箭未中。

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決絕一箭正中其眉心。李元吉也死於尉遲恭的劍下。並成功阻擊了為太子報仇的隊伍。至此,此次政變以秦王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

等李淵知道此事,事情早已結束。李世民回稟時說:「太子與齊王犯上作亂,現已伏誅。」李淵無奈。顯然現在能繼承大統只能是嫡次子李世民。

李世民如願被立為皇太子。兩個月後,李淵見自己大勢已去,只能無奈退位。

626年李世民登基為帝,改國號為「貞觀」,其貞觀之意為「濟世救民」。看得出來,李世民心懷大愛,心系蒼生。

只是最是無情帝王家,在極致的權利面前。親情始終是一種奢望。唐朝李家是如此,歷朝歷代帝王更替亦是如此。

做為一名合格的帝王,必須殺伐果斷,這樣才能穩固江山。讓百姓遠離那戰亂之苦,百姓才可安居樂業。

開啟大唐盛世,萬國來朝

李世民早年時期的經歷,讓其明白選用人才的重要性。為了改善門閥世家長期壟斷仕途的現狀。

李世民便昭告天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打破出身資質的限定。力抗打破制度帶來的壓力。

制度上完善了科舉制度,此番舉措激勵了寒門學子們,那時見此盛況的百姓說:「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在李世民扶持下,新科進士不斷湧現,李世民喜不自勝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一系列改革後終讓李世民得償所願。收穫大批人才,從而能夠給各地輸送新鮮血液,讓大唐被源源不斷地活力充實。

在朝堂上,李世民任用賢臣,不但重用自己身邊的長孫無忌,房玄齡等親信,甚至連其父留下的蕭瑀、封德彝等大臣,他也一併任用。

舉賢不唯親、也不論家境門第,只要有真才實學,就能得到李世民的青睞。

在求諫和納諫上的風度也是其一生最大的亮點,雖然貴為帝王,卻經常能謙虛聽取納諫。面對魏徵的激烈言辭,也能不降罪反而稱讚。蘇軾也曾說過:「太宗幾乎諫近乎聖。」

在李世民這種人格魅力和氣度的影響下,大唐變得包容,開放,一片盛世景象。李世民也將君臣關係變得融洽,幾乎做到了君臣一體。

公元628-645年,為讓王朝長期穩定發展,便向東突厥,吐谷渾,高句麗,薛延陀四國發動戰爭。並取得成功。唐朝在李世民帶領下實現大一統。正式開啟了大唐盛世。

李世民遠擊漠北的進取精神,華夏古代帝王中無出其右者。一生殺伐果斷,勤政愛民,用其出色的能力開啟大唐盛世。

當然是否能洗清玄武門的鮮血,顯然是不能的。殺兄奪位,放在哪裡都是說不過去的。他登位也是大勢所趨,與其看做是罪惡,不如看做是必要時期的必要手段。

用人倫道德和世俗的角度去評價一個帝王,也是片面的,不全面的。歷代帝王中,能像李世民這等感同身受地去珍惜愛護百姓的天子,那真的屈指可數。

並且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李世民究其一生,文治武功,大刀闊斧地改革,開創了大唐盛世,讓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安定。堪稱千古明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