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容錯過的11條經典徒步路線,你都去過嗎?

行讀山水 發佈 2024-04-10T08:32:17.178148+00:00

北京三面環山一面迎海以居庸關、八達嶺高速所在的關溝為界西部屬太行山余脈呈「西南-東北 」走向東部屬於燕山山脈呈「西-東」走向北京境內稱軍都山東北部的泃河和潮白河北部的北運河(溫榆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五大水系貫穿長城循山而建烽火連台北靠燕山、西望太行、東眺渤海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

北京三面環山

一面迎海

以居庸關、八達嶺高速所在的

關溝為界

西部屬太行山余脈

呈「西南-東北 」走向

東部屬於燕山山脈

呈「西-東」走向

北京境內稱軍都山

東北部的泃河和潮白河

北部的北運河(溫榆河)

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

五大水系貫穿

長城循山而建

烽火連台

北靠燕山、西望太行、東眺渤海

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

長城內外的山水格局

造就了北京獨特的山地文化

眾多郊縣區域擁有大量

集歷史、人文、自然

為一體的戶外運動場所

私家整理北京及周邊

10條徒步路線

包含高山草甸、峽谷、長城、丹霞等

北京最具特色與代表性的

風光地貌與長城景觀

是戶外徒步愛好者

所不能錯過的經典路線


相關路線軌跡

請在至「行讀山水」公眾號

後台回復「北京徒步」獲取


一、東北靈


東靈山,北京市門頭溝西北部,與河北交界處,是北京市最高峰,海拔2303米,被譽為京西的「珠穆朗瑪」。北靈山,又稱九山、韭山,海拔1915米,位於東靈山東北方向6~7公里處,是北京與河北懷來、涿鹿兩縣的交界,夏季長滿韭菜,腳下的塔爾寺村保存有金代「拒撣禪師塔」和一塊無字碑。

路線推薦:下馬威-東靈山-北靈山-柏峪村,全程約27Km,累計爬升約1629m。


體力好,一日可走完,也可以東靈山與北靈山分作兩次。比較成熟的路線是從江水河村上,柏峪村結束。東靈山路線可以從下馬威上至東靈山景區出口聚靈峽結束。


路線特色:高山草甸景致,值得每個夏天都去一次。七八月份,野望四合,群山連綿,綠草滿地,野花遍野,令人心曠神怡!


二、香八拉


「香八拉」,「香」指的是香山,「八」指的是八大處。狹義的「香八拉」便指的是從香山到八大處這條路線。廣義上的「香八拉」包括從百望山、太舟塢、東山、三家店、植物園等大片西山區域的徒步路線。香山是北京西山的余脈,太行山的一條支阜,古稱「太行山之首」。

路線推薦:香山郵局-好漢坡-掛甲塔-南馬場水庫-八大處公園,全長約13Km,爬升800m。(香山路線豐富,這是最經典的一條,另外個人喜歡從香山徒步至植物園。)


路線特色:北京玩戶外的人沒有不知道的香八拉的,它是很多的戶外人入門級徒步路線。不僅是因為它離市區最近,西郊線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到達徒步起點,其是也在以它路線的豐富性,和文化內涵。很多的「好事者」用徒步在西山上畫出了眾多有趣的形狀軌跡地圖,有「玉兔」「小松鼠」「大蝴蝶」」美人臉「「中國地圖」等等,惟妙惟肖。


三、「三峰」

「三峰」和「香八拉」一樣有名,相較香山,三峰海拔更高,所經三座山峰蘿芭地北尖、陽台山、妙峰山,海拔均在一千米以上山峰,故而也稱之為三峰連穿線路。


三峰是北京越野跑最熱門的路線,很多戶外把三峰成績作為中大強度線路的把門關,一些戶外招募領隊則把三峰成績當成篩選條件。


這一條線路,曾是通往妙峰山娘娘廟的一條古香道。舊年娘娘廟香火鼎盛,燒香許願者踏出了一條橫貫陽台山風景區的進香之路。

路線推薦:大覺寺-望京塔-北尖-廟窪-陽台山-妙峰山-澗溝-埡口-古道-大覺寺,全程約22km,爬升1800m。


路線特色:一路上途徑多種地形路況,公路、台階、山野小道、碎石、硬石板、大石塊與平路、緩坡、陡坡,加上離市區近,這些因素使之成為北京戶外徒步越野的經典路線。


四、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是指北京西部山區的古代交通道路,統稱西山。這裡人文歷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物產資源豐富。群山之中,遍藏烏金。


元明以來,京城百萬人家,皆以石炭為薪。加之這裡出產石材,琉璃的燒制更是聞名京城,於是,拉煤運貨的駝馬成群結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來來回回,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區,再遠至內蒙、山西的商旅道路。它以西山大道為主線,連接了眾多支線,形成一個道路系統。


西山大道在王平口以東分為北、中、南三線,分別從三家店、圈門、潭柘寺進山並會合於王平口。壯觀的京西古道在王平口會集,被稱為「過山總路」,王平古道是京西古道中最美麗、豐富的一個部分。


王平古道兩側遺蹟眾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馬致遠故居。漫步其中,能讓人觸摸到那歷經千年的厚重古風遺韻。

路線推薦:王平-圈門,全程約14km,爬升700m;


路線特色:王平地區地處要衝,歷經滄桑,自漢代開始遺存甚豐。王平古道是京西古道中最美麗、豐富的一個部分,漫步古道,依稀會聯想到古道悠悠、西風獵獵的情境以及商旅不斷的古道盛況。此行程會路過京西古道馬蹄窩最密集的路段,離峰口庵不足200米的地方。坐公交地鐵出行,從一線地鐵蘋果園站,乘坐929路公交,至王平村站下車。返程從圈門乘坐370路公交,一線地鐵蘋果園站下車。


五、古北口長城

古北口城北,東有蟠龍山,西有臥虎山,山勢險峻,崖壁陡立,兩山緊鎖潮河,河岸道路僅容一輛車可以通過。古北口長城在山海關與居庸關中段,距北京100公里,是長城重要關口之一。自古為「京師鎖鑰」重地,為北京東北門戶。


古北口明長城長約40公里,是明萬里長城中最堅固雄偉的一段,也被眾多學者和遊客譽為「最壯美、最險要」的一段長城,共分為臥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金山嶺長城和司馬台長城四段。


這四段明長城中,蟠龍山長城因其敵樓和城牆富於變化景觀壯美而聞名,城牆獨具特色,有土牆、石牆、磚牆等不同風格。這裡有著名的將軍樓,獨特雄偉的「二十四眼樓」,以及由士兵思鄉而得名的好望樓等等。

路線推薦:古北口鎮-烈士碑-蟠龍山長城-金山嶺長城,全程約13Km,爬升400m;


路線特色:古北口長城被稱為「中國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長城依山而險,山川之間跌宕起伏,蜿蜒曲折,形勢極為壯觀。長城內外,山勢險峻,林海無邊。這裡的敵樓密集,建造精美,形式多樣,是八達嶺、山海關、嘉峪關等地長城無法比擬的。


六、箭扣-慕田峪

箭扣長城位於京郊懷柔區西北的八道河鄉境內,海拔1141米,距懷柔縣城約30公里,山勢非常富於變化,險峰斷崖之上的長城也顯得更加雄奇險要。箭扣長城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是近年來各種長城畫冊中上鏡率最高的一段。

路線推薦:九眼樓-北京結-鷹飛倒仰-將軍守關-箭扣(澗口)-小布達拉-正北樓-牛角邊-慕田峪,此為箭扣-慕田峪長城全程穿越。全程約20Km,累積升高約1800m。


路線特色:思索再三,還是決定將箭扣長城放上來。推薦的這十條路線,有的路線或可以替代的。但是,少了箭扣,這北京十條徒步路線是不完整的!


如果說,位於燕山之上古北口長城是「鎖鑰要道」,它所代表的是是一段又一段的歷史悲歌。那麼,箭扣長城則是長城最精彩絕倫的風光代表,驚、險、奇、絕!


走這條路線,一定要慎之又慎!慎之又慎!慎之又慎!戶外無小事,再低的山,下一步也將是萬丈深淵。身處箭扣,即便已經「身經百戰」,也有失蹄的風險。


七、聖水峪-南/北梯-棺材山

聖水峪村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鎮,距離市區約70公里,毗鄰上方山風景區、上太湖村,因地近漢唐以來佛教聖地上方山,為牤牛河谷上游,故名。


聖水峪村向西有北京戶外圈著名的「南梯」、「北梯」,以陡峭險峻聞名,站在山上,可看見村子蔚為壯觀的梯田。經笛子草可至霞雲嶺牛山、鬼門關峽谷看怪石嶙峋,至杏黃、大斷崖可至著名的「紅螺三險」。


杏黃大斷崖為壯觀的深淵絕壁景觀,從大斷崖可至淶瀝水村、坡峰嶺等。棺材山因外形而得名,因避諱,又有人將其稱為「官帽山」。從棺材山「月亮門」下至三岔路口有條橫切小路,可通至一處天然溶洞,洞內幽深,鐘乳石千奇百怪。

路線推薦:聖水峪-南/北梯-笛子草-杏黃-大斷崖-棺材山-聖水峪,全長約22Km,爬升約1800m;


路線特色:這條路線算是南北梯的加強版,南北梯被稱為「北京戶外十大驚險路線」之一,爬北梯必須手腳並用,恐高者慎行。


南北梯位於京西南太行山脈、燕山山脈交匯處,濃縮了華北30億年來的地質演變史,谷內翠壁兀立,從巒萬屻,兩壁幾乎與地面垂直,為地質學上典型的沖蝕障谷,為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八、東西龍門澗

龍門澗位於門頭溝區清水鄉燕家台西北側。龍門澗分為東西兩澗,各綿延十餘里,以大峽谷為主,全長15公里,為北京之最。其間蜿蜒曲折,深邃奧妙,峻岭迤邐,群山疊翠,怪石嶙峋,陡崖高聳。


因這裡聚集了我國幾類著名風景區的景色,諸如「三峽之氣勢」、「桂林之秀美」、「匡廬之飛瀑」、「黃山之疊泉」,都可以在這裡看到縮影。因此,龍門澗得到了許多如「燕京小三峽」,「京西小桂林」、「京西小黃山」等美譽。

路線推薦:燕家台-西龍門澗-椴木溝-東龍門澗-燕家台,全長約18Km,爬升約850m;


路線特色:龍門澗為典型的狹長型峽谷,亂石嶙峋、起伏不定,適合秋冬遊玩。進入龍門澗峽谷,兩側山峰對峙,高聳碧空,如斧劈成,澗內溪水涓涓淙淙,四季不絕。


九、四十里長嵯

四十里長嵯,又稱「丹霞赤壁」或「赤城赤壁」,位於河北張家口市赤城縣後城鎮,距北京市約156公里,距離赤城縣城40公里。


長嵯的起點滴水崖,又名碧落崖,通體是一整塊高600米的摩天巨石,丹崖碧頂,峭如刀削。滴水崖,又名碧落崖,該崖有"幽燕第一峰"之稱,崖壁上存有古人開鑿的攀登崖壁用的石孔,及在崖壁上開鑿出的石窟—「千佛洞」,洞內有與山體相連的佛像若干。


明朝的大書畫家徐渭(徐文長)在此留詩《小集滴水崖朝陽觀》:

朝陽道觀一石懸,滴水孤崖百丈邊
餘氣出關連大漠,長風吹壁立青天
窗扉近在棲雕處,閣道都欄坐客前
不信夜來高頂望,定應笙鶴下瑤仙

路線推薦:小堡子-火石溝-王莊子-黑土窪-二道窪-滴水岩-朝陽洞,全長約27km,爬升約970m;


路線特色:危岩聳峙,壁立千仞,巨石參天,自為山峰,山是一塊石 ,石是一座山 。在歲月的長河中,滄海桑田,風雨雕琢,形成四十里豪邁壯闊的丹霞地貌,它是四十里巍峨壯觀的長嵯,也是四十里繾綣纏綿的長夢。


十、海坨山

海坨山位於張山營鎮北部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屬軍都山系。主要由大海坨和小海坨兩座山峰組成。兩峰南北相對,在兩峰之間是延綿數里,寬數百米的 高原平緩草甸,人稱「鞍部」,主峰海拔2241米,為北京第二高峰。


海坨山又稱大、小翮山,像一面區大的屏風橫亘於首都之北,這裡山高林密,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次生油松林,是北京周邊地區最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

路線推薦:大海坨村-黑松林-小海坨-鞍部-大海坨-啤酒溪出,全長約25Km,爬升1437m,下降1956m。此為最經典穿越路線。


其他,腐敗大海坨村路線:大海坨村-小海坨-鞍部-大海坨村;艱苦卓絕的穿越路線:西大莊科出發-銷魂坡-小海坨-松海平台-啤酒溪。


路線特色:海坨山相較於同是京郊登山聖地的小五台,難度要小一些,適合初級的登山者。每年的 5-8 月,是來海坨山觀景的最佳時節。「鞍部」可扎數百頂帳篷,是避暑納涼觀星的絕佳地點, 一直為北方驢友所津津樂道。


海坨山山頂常年平均氣溫比北京城區低13 攝氏度左右,因此適合5-10 月份前往,尤其是七八月份,山頂的高山草甸正是最茂盛的時候,但需注意的是,登山途中海拔變化大,幾乎每一條徒步線路的海拔落差都在1000M以上,從海坨山下到山頂氣溫變化在6~10℃,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並且根據具體線路強度選擇合適的行進速度。


十一、小五台

小五台山地處太行山、燕山和恆山三山交匯地帶,此地部分區域溝壑縱橫,地貌地形複雜,且山區內有著獨特的小氣候。和山西五台山一樣,雄臥太行山脈東側的小五台也分為東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屬恆山余脈,其中,東台以2882米雄踞華北最高峰,故小五台山也稱為「河北屋脊」。

路線推薦:赤崖堡-東溝-2200/2400營地-東台-北台-東台-三岔口-西台-三岔口-中台-南台-下輝川或隧道口,全長約40Km,累積升高約2000m,下降約2000m。(此為經典小五台連穿路線,反穿亦可,難度低於正穿)


其他路線,東溝登東台:赤崖堡-東溝-東台-東溝,全程約30Km,累積升高約1800m。


北東連穿:赤崖堡-北台-東台-赤崖堡,全程約23Km,爬升2100m。


南中西連穿:下揮川-南台-中台-西台-西金河口,全程約45公里,累積爬升約2100m,垂直爬升約1800米,通常需要2-3天。


路線特色:小五台在華北山多支離破碎的地形,具有西南的大山一樣雄渾壯麗的風情。距京180KM的適中距離,草木豐美、生態優良的自然環境,使得小五台稱為許多北漂逃離城市的完美出口。


《中國國家地理》評說:「行走在太行山的山脊,任華北平原霧霾濃重,這裡卻是碧空如洗,讓人感覺就像是在青海、西藏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之巔。在這裡不必高原反應而擔心,只需跟隨著遙遠群山的召喚,追逐山風與夕陽。」



需要軌跡的朋友,私信或前往「行讀山水」在公眾號後台回復北京徒步」。再次提醒大家,戶外無小事,美景往往與危險同在。徒步以前,一定提前規劃,做好萬全準備。本文推薦的十條路線除「香八拉」都不建議個人獨自前往,前往南北梯等危險路線最好有專業人員同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