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值得紀念的不是佛陀的離世,而是…… | 佛陀涅槃日

覺悟號 發佈 2024-04-10T09:05:19.648520+00:00

佛陀在農曆四月初八來到娑婆,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震驚天龍八部,可是在二月十五,佛陀即將離開,卻是一切都顯得那麼寂然。

文/佛慧法師

佛陀在農曆四月初八來到娑婆,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震驚天龍八部,可是在二月十五,佛陀即將離開,卻是一切都顯得那麼寂然。

當我們的一生走到盡頭,回望此生,會想些什麼,會做些什麼,會不會有遺憾,會不會有後悔呢?

當垂暮的佛陀,遠望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是否也想過自己傳奇的一生?

從出生時的殊勝沐浴,到出家時的決絕,後來夜觀啟明星,悟得娑婆真相,這無盡的磨鍊,都不曾改變過佛陀的意志。



一切有為法,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滅而去。

就在佛陀即將示現圓寂前,舍利弗尊者與大目犍連尊者不忍面對,得到佛陀首肯後,便各自顯現涅槃。

晚年的佛陀面對故鄉的傾滅,弟子的離去,依然堅持北行,來到了拘屍那迦城外的娑羅樹林。他告訴阿難尊者,自己將在此林中入滅,阿難尊者聽完後,也是悲泣不已。佛陀看著悲傷的阿難,知道阿難暫時無法放下對佛陀離世的執念,但這是阿難自己的業力,自己的路終究要自己面對。

即使是佛陀自己,也不得不面對化身的色蘊,身體本身的劫數,入滅不僅僅是佛陀必須要做出的選擇,也是眾生業力使然。


與阿難等弟子不同的是,佛陀雖然已經在娑羅樹林安然等待當晚的圓寂,但卻並不悲傷,他很清楚自己在世間尚有一緣未曾實現,那就是拘屍那迦城的善賢。


這賢善是一名已然一百二十歲的婆羅門,他用遠超常人的年歲,看盡了人世滄桑,可仍未找到解脫的方法,當他聽到佛陀此時正在娑羅樹林中時,急忙地趕了過去,他想在生命的尾聲,聽到佛陀關於解脫法的教誡。


可是就在賢善進入娑羅樹林時,卻被阿難尊者攔住了。阿難尊者不願意有人打擾佛陀最後的清淨。


佛陀卻給阿難尊者最後的旨意,他告訴阿難,自己之所以還沒有入滅,就是在等待賢善的到來。


果然,經過賢善與佛陀的對話,徹底解決了賢善的疑問,他終於得嘗畢生所願,在佛陀這裡聽到了究竟的清淨法。


而這位賢善便是後世尊崇的須跋陀尊者。須跋陀尊者雖然成為佛陀弟子的時日不足半日,卻依然不忍見佛陀湮滅於人世,便率先以神通變化,焚化了自己的五蘊色身。


佛陀這才完成了在這個娑婆世界最後的因緣。



佛陀在化身示現的八十年中,以指示眾生執「我」為尊為開始,到最後度化須跋陀尊者,除了自我的修行,便是度人的慈悲。

《法華經》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佛的一生簡單地只有度化眾生這唯一的心願,畢其一生,不曾懈怠、不曾食言、不曾放棄,每一次宣講,不會因信眾多寡而有差別相,這大概是佛陀在農曆二月十五,給人世間最後的一番教化。

若從小處看,佛陀為須跋陀尊者而等待,從大處看,佛陀為度化每一個可能的眾生而期待。

佛陀的慈悲,不是高高在上的尊享,而是盡其所能的教化。

農曆二月十五,值得紀念的,不是佛陀的離世,而是佛陀即使面對生命的終點,卻依然能夠努力地將度化眾生的事業延長。

現在的我們,更是應該循佛之遺志,儘可能地用佛法延長自己修行的價值,培福修善、誦經生智、精進不輟,當是我佛弟子最後的堅持。

圖片來源 | 十願百科

攝影 | 十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