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山水,品茶香,閩地的魅力都藏在小小茶葉里

lonelyplanet孤獨星球 發佈 2024-04-10T09:32:26.265533+00:00

©普魯士蘭/圖蟲創意福建省的輪廓恰似一片茶葉。中國茶葉的六個大類「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中,有「一半江山」(烏龍茶、紅茶與白茶)源自福建。此外,這裡還是再加工茶類茉莉花茶的原產地。無論你在福建的哪個地方,都可聞到茶香。

福建省的輪廓恰似一片茶葉。中國茶葉的六個大類「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中,有「一半江山」(烏龍茶、紅茶與白茶)源自福建。此外,這裡還是再加工茶類茉莉花茶的原產地。無論你在福建的哪個地方,都可聞到茶香。LP為你準備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尋茶之旅,在青山綠水間了解不同品種茶葉的發展歷史,欣賞不同的制茶手藝。



尋茶 · 自駕之旅

廈門—南靖土樓景區—永定土樓景區—安溪—福州—武夷山


福建是產茶大省,紅茶、白茶、岩茶和茉莉花茶都能在這片山水間找到出色的產地,一路尋茶覓香,也可以作為你福建自駕旅行的一個主題。

從廈門出發,沿廈蓉高速、562縣道一路到達南靖土樓景區,從雲水謠到田螺坑,沿途不時會看到青翠茶園,隨意走進一座土樓,都能品嘗到當地出品的紅茶。

沿562縣道、622縣道來到永定土樓景區,這裡的土樓人同樣熱衷於向你推薦自家產的紅茶,尤其是被認為有養顏美容功效的土樓紅美人

離開土樓地區,沿562縣道、甬莞高速一路向東行駛,進入泉州安溪境內後,車窗外的景色就換成了無盡的茶山翠色。




安溪|戴雲山間的閩南茶


閩北閩南是福建茶的兩個臂膀。北有大紅袍,南有鐵觀音。鐵觀音茶出現近300年,發源有兩種傳說,一個是魏蔭夢見觀音大士賜茶;另一說則是王仕讓發現此茶後進貢,由乾隆皇帝賜名。兩個傳說都是從安溪的西坪鄉開始。

鐵觀音以其獨具綠茶之清,紅茶之醇而享譽中外。「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愛喝鐵觀音的人常覺得它的迷人之處就在於茶香,或清雅如蘭花,或馥郁如桂花。

鐵觀音之誘人,又絕不僅限於它的蘭桂之香。上品鐵觀音之妙,更在於湯質細膩甘滑、滋味千轉百回的甘露之味,茶韻裊裊不絕。

與安溪相鄰的永春亦種植有鐵觀音,然而佛手茶才是永春的拳頭產品。佛手茶又名香櫞種,其葉大如掌,成茶猶如海蠣干一般,開湯則橙黃清澈,獨具佛手柑的氣息。

在漳州的詔安,與廣東潮汕相鄰之境,還有曾經名揚四方的八仙茶,香氣高銳,回甘鮮爽,當時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曾讚嘆:「不學酒人之八仙,但願日飲八仙茶;電爐煮沸密雲水,妙香撲鼻如仙花。」

自古以來,閩南人時常背井離鄉,流落海外,滿山生長的烏龍茶便成了撫慰鄉愁的良藥,在閩南籍作家林語堂的筆下,便成了「只要有一隻茶壺,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

歐陽修的寶貝

歐陽修酷愛福建茶。史載,宋仁宗非常珍惜當時的龍鳳團餅,雖輔相之臣,也沒有輕易賞賜。只是在南郊大禮時,中書、樞密院各四人才賜得一餅茶,歐陽修當時官居樞密使。宮人剪金為龍鳳花草貼其上,兩府八家分割之後拿回家。歐陽修不敢輕易碾試,藏在家中當作珍寶。到了嘉祐七年(1062年),歐陽修終於獲賜完整的一餅,深為珍藏,自謂在朝二十餘年,才獲一賜。每一捧玩時均念及厚恩,淚眼婆娑。



福州|旗鼓之間的茉莉花茶

沿甬莞高速向東北方向行駛約170公里後來到福州,福州夾在閩南、閩北之間,左倚鼓山,右傍旗山,從唐朝開始,就有許多關於福州茶的文字記載:柏岩茶、方山露芽……而當代福州,最有名的則是茉莉花茶。茉莉花自佛國印度東來,於嶺南長勢極好。盛夏時福州城獨有的單瓣茉莉花散發沁人的香氣,至今在福州人家中也常有盆植。

冰心移居北京後,仍然對故鄉的茉莉花茶念念不忘。茉莉花茶是中國的特種名茶,屬六大茶類之外的再加工茶。福州茉莉花茶將茶葉和茉莉鮮花經三至五遍精心窨制(極致者可窨制九道),使茶葉吸收花香,茶香與茉莉花香交互融合而成。

在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茉莉花茶便開始大量生產,暢銷華北各地。1890年前後,各地茶葉運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便成為花茶窨制中心。而後自榕城引種並引入窨花技藝的台灣、四川、蘇州都成了茉莉花茶的重要產區。

早年間,茉莉花茶風靡時,福州閩侯、連江、羅源等縣有十萬餘畝的茉莉花田,但由於城市建設迅速擴張,花田被不斷蠶食,花少了,花茶的產量與質量齊齊下降,到20世紀90年代,閩南的鐵觀音和閩北的武夷岩茶異軍突起,茉莉花茶更逐漸被遺忘。

近年間,茉莉花茶重新得到重視。2011年,福州在曾經的倉山區泛船浦茶葉港口附近重金打造茉莉花茶一條街,再現當年泛船浦作為中國最大的茶葉市場茶行林立、茶商雲集的盛況,對旅行者而言,除了這裡以外,在三坊七巷的福州茶廠店面購買也很方便。

挑選好的茉莉花茶,可以簡單總結為:看茶葉,聞花香,看湯色。好的花茶一定是選清明前采的新茶製成,條索緊湊乾淨,嫩綠有光澤。初聞有淡淡花香,泡出來的茶湯色澤金黃清澈,入口留香。好的花茶可以有5~6泡,如果兩三泡湯色就變淡,那多半是劣質花茶。據說最好的茉莉花茶需九窨而成,有一種淡淡的冰糖香。



武夷山|空澗流香的武夷茶


從福州沿京台高速、寧上高速向北去武夷山,需要行駛約270公里,路途較長,注意休息,安全駕駛。武夷山是著名的產茶地,大紅袍、正山小種、金駿眉等名茶都出自此地,在遊覽過九曲溪景區後不妨去尋訪大紅袍祖庭,去天心村品茶尋茶,最後去下梅古村落看看,這裡曾是武夷山地區茶葉貿易的集散地,也是晉商萬里茶路的起點

根據19世紀英國植物學家的勘測,北緯27度和31度之間是最適合茶葉生長的地帶,而武夷山就正好位於這個區域。這裡有7000萬年前白堊紀時期形成的丹霞地貌,其風化後構成武夷岩茶生長的主要土壤,它較為鬆散,滲透性好,且擁有豐富的礦物質,周圍森林覆蓋率高,有雲霧遮蔽陽光,特別符合茶樹喜陰怕澇的特性。

宋代茶事的光芒在元時漸趨暗淡,北苑茶逐漸衰退,而近鄰武夷茶繼而興起。元大德六年(1302年),武夷山九曲溪的第四曲開設了「御茶園」,辦理貢茶的採制與管理,閩茶品位在國內仍然居上。

我們可以從元朝丞相耶律楚材的文字「經久不啜武夷茶,心竅黃塵塞五車」中去領略他乞茶時的那種渴望。直至明初,據傳朱元璋由於不喜歡煩瑣複雜的茶事,「體恤民間疾苦」,於是才出現了散茶

明朝福建產茶更多,技術多有創新。福建的貢茶占到當時全國貢茶的一半,且品號多、品質優,仍舊「甲於天下」。

明末,紅茶與烏龍茶在武夷山相繼出現。此時談工夫茶,「壺必孟臣,茶必武夷」。明末清初,許多遺老隱居山野獨善其身,也就是從那個時代開始,大紅袍開始流芳。

而從閩地開始,茶越過海峽向台灣傳播,據連橫《台灣通史》記載,「最早有柯朝氏將武夷山的茶苗,種植在魚坑(今台北縣瑞芳附近),而成為台灣茶的開始」。

喜歡喝紅茶的人,大多知道名貴的「金駿眉」和極有特色的正山小種,這兩者都產於世界紅茶的發源地——桐木關

桐木因山多油桐樹而名,時常霧氣瀰漫,漫山松竹碧透,山谷溝壑縱橫,300多年前,英國的皇家宮廷一開始喝的就是這裡的紅茶,「下午茶」也成了西方社會的「新生活」。

行路問茶

武夷山的三坑兩澗,是舊時正岩產區的代表,為「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流香澗和悟源澗」。

此條線路,可從母樹大紅袍的景區沿山路行走,谷底滲水細流,周遭綠意盎然。這裡的茶葉品種以肉桂和水仙為主,亦可見到路邊的奇種與老茶樹。九龍窠母樹大紅袍、天心地、慧宛寺等景點都在這個最核心的茶區里,早期的農家都已遷出,但仍可見到房屋的基石與焙茶的茶灶等。



福鼎|閩東北的濟世白毫


閩茶影響之深廣不僅在於山間,更近於海。閩東的福鼎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太姥山中奇草異卉彌谷披崗,茶樹於崖林之間,根深葉茂。

相傳古時福鼎地區瘟疫肆虐,太姥娘娘曾經以白茶醫治了一方百姓。而這一傳統得以延續,太姥山區的居民在清明祭墓時順手採摘一些茶葉芽芯,回家後放在灶台烘乾,留作「退火」之藥,其成品類似如今的白毫銀針

原生態的白茶,或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類,太陽下,即曬即飲,保留著完整的內質成分,卻又芳香可人,清雅甜美。

嘉慶元年(1796年),福鼎創製「白毫銀針」,60年後發現並育成了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茶較之菜茶更加頎長肥壯,滿披白毫,條秀如針,色白似銀。另一種名紅茶「白琳工夫」則興起於19世紀50年代前後,為白茶改制紅茶的開端,茶性幽雅馥郁。

在福鼎鄰縣福安坦洋村,盛產的坦洋工夫紅茶在極盛時行銷荷蘭、英國、日本等20餘個國家與地區。當時從國外寄到坦洋的信件,無須寫明省、地、縣的詳細名稱,只要寫個「中國坦洋」,就可以準確無誤地送到收件人手中。

另一個白茶產地在閩北政和,當年曾有北苑官焙設在這裡。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改縣名為政和。縣名為年號,並因茶而起,絕無僅有。




尋茶自駕小貼士


租車

全國連鎖的神州租車在福建11個城市設有300多家門店,福州、廈門、泉州、漳州、龍巖、武夷山、平潭島等熱門旅行目的地都有門店,多數支持異地取還車。福州長樂機場(24小時)、福州站、福州南站(高鐵站)和廈門高崎機場(24小時)、廈門北站等交通樞紐都有門店,特別方便旅行者抵離時取還車。


保險

除規定要買的基本保險外,建議購買「不計免賠險」,這個險種能將大部分車主事故責任所承擔的免賠金額「轉嫁」給保險公司。


危險和麻煩

閩地山路較多,在城區開慣快車的司機需要當心。出行前請檢查車況,做好保養加滿油,以免出了狀況在山區找不到加油站和修理點。6月至8月雨季時山路路面濕滑,路上摩托車較多,超載超速現象普遍,行駛時尤其需要注意安全駕駛。

閩南戴雲山區域冬季有降雪的可能,石牛山和九仙山一線山路不太好走,冬季自駕最好先諮詢當地旅遊局,經確認可行之後前往。

如果夏季自駕沿海地區,要注意天氣,尤其閩北寧德至福鼎一線是颱風重災區,收到颱風警告最好就不要自駕上路了


你喜歡喝茶嗎?

中國六大茶中,你最喜歡哪一種呢?

你還知道哪些閩地茶文化聚集地?

快來評論區,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