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量景觀項目的設計原則

景觀那些事 發佈 2024-04-10T09:34:57.716534+00:00

在這6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很多故事,我們也從在舊金山家中的3平米的小小辦公空間,逐步發展成為在1933老場坊擁有30多個夥伴的景觀團隊。

從2016年1月5日我正式離開SWA開始創業,已經是第6個年頭了。在這6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很多故事,我們也從在舊金山家中的3平米的小小辦公空間,逐步發展成為在1933老場坊擁有30多個夥伴的景觀團隊。路程艱辛,但遙遙回望,又深覺一切磨礪都是值得的。在6年這不長不短的時間裡,我們成功落地了12個城市公共地標性項目。儘管每個項目的尺度和文化背景各有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成為了當地最受大家喜愛的目的地之一。甚至因為節假日的人滿為患屢屢成為社交媒體的話題。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當永慶坊「爆紅」的時候,很多人說我們是個幸運的團隊,因為像永慶坊這樣的項目,不管誰去做,都必定會聲名大噪。在過往的幾年裡,也有很多人說,還好是某某業主操盤控場成功,若是換了一家開發公司,興許項目早就毀了。我們不否認命運的饋贈,令我們作為一個年輕的事務所,能夠參與這些城市地標的設計,與優秀的業主合作共事。但當場地不同、業主不同、合作的建築師也不同的情況下,我們的項目卻無一例外地收穫了使用者的喜愛,甚至是「人從眾」的「詬病」,或許我們在其中也有一些貢獻。所以,年終回首,與其只是重複我們在過去的2022年交出了怎樣的答卷,還不如將在這些項目中我們處理城市地標項目的原則和思考做一個小小的總結。在如今壓力重重的大環境下,與大家探討如何做出被場地真正的使用者喜歡的空間,也希望分享我們的心得。

原則一:尋找場地的「正確」答案
原則二:為空間留白
原則三:快來,別走
原則四:讓真正的使用者共鳴
原則五:把設計做絕


Lab D+H SH 新作|南頭古城光合社小花園:融於社區的「光合森林」




景觀與流量原則1:尋找場地的正確答案


很多人都會覺得設計師的第一要務就是尋找並執行自己的設計語言和設計哲學,任何的事情在自我的設計表達面前都要讓步。


在學生時代的教育中,我們所膜拜的設計大師都是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和設計語言的。對於個人符號的堅持會產生獨特的氣場,在職業發展的初期的確會對設計師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助力,強烈的辨識度也往往能夠在初期讓業主以及同行更好地認識你。但是隨著項目的量級變得越來越大、項目本身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的時候,場地的身份往往會戰勝設計師的氣場。這個時候,個人語言在城市地標本身的氣場面前往往顯得班門弄斧。所以,尋找場地的特質、解決場地的問題、做正確的設計,成為了我們處理任何場地的第一原則。只有有效的解決了場地的問題,同時將場地本身的特質、美感更好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才會有更多人願意來到場地,願意留在場地。


永慶坊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在有效的造價內復興場地,同時留住場地的記憶。那答案就是回收場地內的材料,利用時間在老材料上留下的不可複製的印記,將場地的記憶重新地編織起來,形成新的空間。


蘇河灣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則是地下商業和地上公園的融合與聯通。所以景觀如何和諧地勾連公園和商業,就成為了設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煙臺山樂群路亟待解決的,是依然當地的人們依然能提起煙臺山的榮光,而煙臺山溫婉的舊貌卻已經在歷史的車輪中遺失。放棄做一個全新的設計,而是從老照片中尋找記憶自然而然成為了一個正確答案。


可想而知,如果這些項目只是選擇了設計師自身統一的語言去處理,而不是基於場地的特質去思考設計,這些場地就無法真的貼合場地本身的需求。




景觀與流量原則2:為空間留白


從前,我做設計也害怕留白,總是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多。而客戶也很害怕設計師留白,總是希望能增加更多的亮點。很多設計師在做設計的時候,雕塑、標識、構築物,恨不能每一處細節都能夠面面俱到、盡善盡美。而這種強大的控制力,很多時候反而榨乾了場地的可能性,讓使用者和開發者對場地的未來失去了許多遐想的空間。


其實,有的時候就是這些寶貴的留白,為場地留出了足夠的可能性。我們其實一直相信,設計師應該克制自己的控制欲,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場地留出的一些放空的空間,在未來,自然有運營者、藝術家參與進來。


一個城市地標項目的建成並不會意味著結束,恰恰相反,正是一些對空白畫卷的構想和隨著時間和審美發展不斷推陳出新的可能性,才讓一個場地得以對抗流行的善變,在時間的洗禮中依然可以歷久彌新。




景觀與流量原則3:快來,別走


每個專業都會迷信「行話」,無論是廣告圈的4A腔,還是網際網路行業的黑話,我們總是要使用語言建立一個專業的門檻,讓外行人云里霧裡,如同在看天書一般。好像唯有這些只有自己人聽得懂的黑話,才能證明我們的「專業」。


其實景觀行業的設計概念也逐漸進入了一種「行話」的狀態。總是在創造和談論一個又一個新的概念,其中許多概念都像是晦澀難懂的朦朧詩,好像只有配一個導遊邊走邊講,才能讓外行的場地使用者們去理解設計者的「初衷」。可是,城市地標項目往往是面對所有市民的,讓每一個人去理解我們的設計理念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我們團隊內部有一句戲言叫做-「快來,別走」。就是一個好的設計必須讓來到這裡的人能直觀地、感性地都能理解它的亮點,並且來了以後可以讓他們發自內心地留下來,甚至一次次地反覆來到場地,直到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所謂「快來」就是讓設計概念簡單到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白,哪怕是一個外行都能了解並且傳播,吸引人們來到場地。而「別走」就是用最為舒適的空間讓人們可以感受到場地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使他們和場地建立情感的連結。




景觀與流量原則4:讓真正的使用者共鳴


我們的項目建成後,經常會有很多同行朋友們過來問詢,這個做法是怎麼做的,它的用料是什麼等等。我們也經常看到一個項目建成後,經常會看見一些同行人士過來「踩盤」,他們混在遊客的客流中往往難以辨認。但是仔細看我們會發現他們和一般遊客有著明顯的區別,就是拍照常常45度角向下,盯著某一個細節做法認真研究。雖然看到這種景象我會覺得非常的光榮,但是我也深深的覺得這些細節其實這並不會打動場地的真正的使用者。


打動場地使用者的方式往往是「非專業」的。場地或許確實由這些細節的一磚一瓦堆砌而成,但它們並非分別地去打動使用者,而是作用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整體的氛圍。歸根結底,正是這種氛圍與場地的使用者達成了共情。找到他的過程不僅僅需要大量的閱讀採訪對話,還要拋開文字進入感知的世界,讓使用者覺得觸動,而說不出具體的原因。這對於設計師是最難以解釋的,也是最為依靠直覺的一個原則。


專業人士因為有著相似的知識背景,讓他們共鳴反而是更容易的,然而,讓非專業人士共鳴才更加困難。




景觀與流量原則5:把設計做絕


在學校里讀書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要創造全新的設計,最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才能成為大師、震驚行業。然而在從業後,當我們看過越來越多的案例,當全世界越來越多優秀的景觀設計師將所有的可能性都探索到極致的時候,發現不管我們怎麼創新,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這個點子一定出現過,目前行業內的「景觀意向圖主義」就是最為明顯的一個現象。


其實當一個項目具有人氣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創新性,有的時候「把設計做絕」的極致性與突破性也是創新的一種。思考方式和設計語言的形式總是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理念也不免成為陳詞濫調。但舊的形式如何貼合新的場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在原有的系統上進行改進和再創造,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反覆推敲,始終去尋找對於場地來說最合適的、最「順眼」的解決方案,最後的結果一定不失為一個好的設計,依然會得到使用者的喜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