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現實——淺談網際網路醫療(上)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佈 2024-04-10T09:36:33.687246+00:00

網際網路醫療是醫療行業與網際網路的綜合應用,其以網際網路及相關技術為載體和支撐,開展線下傳統或線上衍生的醫療健康服務。本文對網際網路醫療的業務邏輯和現狀進行了分析闡述,一起來看一下吧。

網際網路醫療是醫療行業與網際網路的綜合應用,其以網際網路及相關技術為載體和支撐,開展線下傳統或線上衍生的醫療健康服務。本文對網際網路醫療的業務邏輯和現狀進行了分析闡述,一起來看一下吧。

三年疫情到去年管控放開,網際網路醫療一直在風口浪尖,熱度居高不下,本人從從業者和觀察者的角度出發,用2篇文章,分享對行業的觀察和理解:上篇(理想與現實),完整講述網際網路醫療的業務邏輯和現狀;下篇(暫定:鴻溝與東風,預計3-4月發布)從個人從業經驗和行業認知出發,剖析網際網路醫療的現實與理想的鴻溝是何因素造成,未來起飛的「東風」又在哪裡。

一、何為網際網路醫療

網際網路醫療,是醫療行業與網際網路的綜合應用,其以網際網路及相關技術為載體和支撐,開展線下傳統或線上衍生的醫療健康服務,包括但不限於網際網路診療、電子健康檔案、疾病管理、康復管理、電子處方、遠程治療等。

1. 從供需關係定義行業範疇

從需求的角度:可囊括針對健康用戶(亞健康)的產品及服務需求、針對非健康用戶的產品及服務需求;

從供給的角度:與需求對應,供給側可分為針對健康用戶的健康管理服務(包括預防管理、個性化評估檢測、健康諮詢、康復調理等);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管理、機構為醫療保障的健康養老服務;以及保健用品/食品服務產業、其他健康服務產業。針對非健康用戶,可分為醫療服務、醫藥產業和醫險三大模塊。

2. 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歷史

篇幅原因這裡不再贅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根據關鍵詞在搜尋引擎自行了解。

二、邏輯完整且美好的「理想」

1. 政策環境:監管細化+以評促建,配套逐漸落地

醫療健康與人民生命安全密切相關,是一個政府高度監管的領域,以保證服務和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國內支付方主要是國家醫保,公立醫院占據市場大部分份額,這些特點也導致政策對行業影響大。業內戲稱,「政府紅頭文件是行業的MRD」。

「積極全面推進」醫療信息化:根據《「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醫療領域數位化建設和智慧醫療建設成為「十四五」時 期的重要任務。政府對醫療信息化與數位化的支持政策經歷了從「適當推進」到「加快發展」 再到「積極全面推進」的變化;

以評促建:《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遠程協作,包括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遠程手術等,成為智慧服務評級3和4級必選的評審項。

細化網際網路診療監管:關於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內容涵蓋網際網路診療的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業務監管、質量安全監管、監管責任等多個方面;監管的細化,是國家對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和關注。

附其他監管政策:

  • 《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 – 2022年9月
  • 《網際網路診療管理辦法(試行)》 – 2018年7月
  • 《網際網路醫院管理辦法(試行)》 – 2018年7月
  • 《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 – 2018年7月

2. 需求增長:疫情常態化+人口老齡化,需求逐步增長

疫情常態化:新冠疫情以來,網際網路醫院業務量激增,一方面是直觀的業務增長,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的線上問診、開方行為,也是一次對居民使用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全面教育和心智建立;

人口老齡化:我國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自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後,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2021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26736萬人,比上年增加992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8.9%,比上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伴隨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提高,養老基建、慢病管理、長期健康管理的發展將迎來增長;

(艾瑞數據;國家統計局)

3. 供給稀缺:優質醫療資源稀缺,日益增長的需求難以滿足

據《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中國三級醫院數量為3275家,累計診療人次數為22.3億人次,其餘二級、一級及未定級億元公診療16.5億人次。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於三級醫院,三級醫院數量占比8.96%,門診次數占比57.47%,住院次數占比55.81%;

10%不到的三甲醫院承接超過50%的診療需求,優質醫療資源稀缺即是行業現狀也是痛點。

4. 商業邏輯:故事完整且「美好」

1)美好的商業模式

我們從各種PR、頭部玩家的招股書、已上市公司的年報中都能找到他們對業務藍圖的描繪,為了方便理解,我將其抽象簡化成下圖的模型:用低門檻門診、諮詢吸引剛需的患者流量,再進而通過藥品利差、健康類增值服務賺取利潤,將低頻的醫療需求轉化引導為高頻且長期的健康服務需求,持續與用戶(患者)產生觸點和變現。其中還有商業保險業務的參與,一方面是豐富服務提升保險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健康維護控制出險成本。

在這個模型里,用戶(患者)獲得了長久的健康,醫院緩解了線下工作壓力,商業公司賺到了錢,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2)市場熱度居高不小

從2015年(被稱為網際網路醫療元年)-2022年7月,市場投融資事件數量如下,正如上述所判斷,資本對網際網路醫療處於持續加碼階段。(投融資數量減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領域出現了頭部玩家,投融資更集中,例如2022年超過10億的融資就有2起:微醫,普瑞眼科)

三、市場凜冽且骨感的「現實」

現在有這麼一門生意:宏觀支撐(政策支持),需求剛性且快速增長,痛點明顯(供需不匹配),那一定能迅速成為市場的香餑餑,投資人踏破門檻的那種。結合上一部分的描述,似乎網際網路醫療也是如此,可現實是這樣嗎?

1. 頭部玩家裁員「過冬」

去年年末,在一份流傳甚廣的《全員公開信》中,好大夫在線CEO王航宣告接下來將進行裁員和轉型。有內部員工稱,此次裁員涉及產研、銷售、運營等所有崗位,裁員比例可能高達70%;

對關注行業動態的同學而言,此類新聞近年來並不算新鮮:

2021年,微醫首次遞交IPO招股書,與此同時宣布裁員,員工數量由4000削減至3000左右,並將原工資的20%轉為績效獎金,幾乎等於降薪;

2021年末,累計融資超過10億的健康管理頭部企業妙健康員工從最高點650裁撤至200+;

2022年,智雲健康集團上市前後內部裁員,杭州產研大幅度裁員,知情朋友戲稱:「現在才是真正的扁平化管理,都快直接向大老闆匯報了。」

2. 普遍的盈利困境

裁員固然有衝擊上市時的資本操作考慮,但這些頭部玩家的大規模裁員,背後是整個行業陷入盈利困境的縮影:

叮噹快藥:2018年至2021年,淨虧損分別為1.03 億元、2.74億元、9.20億元、15.99億元,虧損逐年遞增,至今尚未盈利。

圓心科技:2021年10月交表,2018-2020年及截至2021年8月末,累計虧損達11.44億元

微醫集團:2021年招股書顯示,2018-2020財年分別虧損40.52億、19.37億和19.14億,報告期內累計虧損近80億。

智雲健康:2022年7月上市,2019-2021年間,年內虧損分別為5.65億元、28.97億元與41.53億元,累計虧損超76億。22年7月初28.8的股價跌至今日(2023.02.28)的6.18元。

3. 網際網路醫療的終局是「賣藥」?

近些年,在網際網路醫療企業頻頻衝擊IPO的招股書和上市後公布的財報中,不難發現,核心營收都在「電商」、「藥房」或「在線商城」的收入上,不免讓人嘀咕,似乎網際網路醫療在「賣藥」之外,並沒有真正探索出一個可持續的盈利模型。

目前行業主要有三類賣藥場景:醫藥電商、健康與醫療服務、數位化營銷;

其中,醫藥電商營收規模最大:

阿里健康:21財年實現首次年度盈利,年利潤為3.43億元,22財年由盈轉虧,醫藥自營業務占比87%(179/205),醫藥電商增速減慢但扔占營收大頭。

京東健康:京東大藥房為載體的自營業務是京東健康主要的收入來源,2021年營收262億元,占比同比增長56.1%,占總營收比例為85.3%(262/306)。

健康與醫療服務,場景優先,領域垂直,主要玩家有:

平安好醫生(常備藥和保健品,與其龐大的保險用戶對應),思派健康(專注特藥),智雲健康(慢病領域,招股書顯示,20年藥店醫療用品供應占營收超過40%)。

數位化營銷:主要面向B端,利益相關方是藥企、醫生、醫院,這裡不做展開。

網際網路醫療的終局是「賣藥」?本是一句從業者的無奈和自嘲,時至今日,業內人士這句打趣似乎慢慢照進了現實。

四、最後

上篇主要是分享網際網路醫療的定義和業務邏輯,以及真正的發展現狀,下篇為從個人從業經驗和行業認知出發,剖析網際網路醫療的現實與理想的鴻溝是何因素造成,未來起飛的「東風」又在哪裡?

下篇:鴻溝與東風——摘要:

  • 二次審視:網際網路醫療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 網際網路公司為什麼做不好在線醫療?
  • 行業東風從何來,何時來

參考資料:

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 – 國家衛健委

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 國家衛健委

步入深水區的網際網路醫療,究竟在如何賣藥?賣什麼藥?- 動脈網

各公司(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微醫等)公開的招股書、財報

本文由 @gxxx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