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晟的家世如何?仕周經歷又是怎樣的呢,看完就明白了

博濤聊歷史 發佈 2024-04-10T10:45:15.524306+00:00

長孫晟,出生在公元551年(西魏廢帝元年),於公元609年(隋煬帝大業五年去世,享年58歲。他的青年時代正值東魏西魏終止,北齊北周建立時期,歷經反抗壓迫的人民起義,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政權更迭,社會生活動盪不安的時期。 而此時突厥吞併柔然,在北方興起。

長孫晟,出生在公元551年(西魏廢帝元年),於公元609年(隋煬帝大業五年去世,享年58歲。他的青年時代正值東魏西魏終止,北齊北周建立時期,歷經反抗壓迫的人民起義,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政權更迭,社會生活動盪不安的時期。

而此時突厥吞併柔然,在北方興起。中原地區的混亂不安,邊疆地區突厥的強大, 時局尤為複雜。新建立的隋朝,就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這對皇帝亦或是臣子都是 一個重大考驗,長孫晟的才能在此時凸顯而出。

(一)顯赫的家世

長孫晟出生於顯赫的鮮卑貴族長孫氏家族,原姓拓跋氏。北魏孝文帝在位時期, 推行向中原地區學習漢族文化的改革,內容有學習說漢族語言,日常生活中通行漢 族禮儀典範,穿著服飾以漢族服裝為主,並且將鮮卑姓氏更改為漢族姓氏。拓拔氏 改為長孫氏,於是就產生了長孫這個姓氏,一直沿用至今。

一個人的成功與他的家庭因素是分不開的,特別在非常看重門閥的魏晉南北朝 時期,貴族家庭出身是步入仕途的重要門檻。長孫晟出身於長孫氏家族,因而長孫 晟年紀輕輕就開始了在北周的任職,這與當時的門閥世族政治不無關係。門閥世族 政治,由東漢豪強地主發展而來,後來隨著他們政治、經濟、社會地位抬高,逐漸 湧現出累世公卿的顯赫的家族,在魏晉時期形成了門閥世族政治現象。

門閥的政治 地位是受法律保護的,加之此時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也是按門第來定品級的。所 以出現了「上品無寒門」的局面。從而構成了門閥政治強大的勢力。到東晉,其勢 力更加完備,出現頂峰。政治特權也有所提高,形成「舉賢不出世族」的準則。長 孫晟就出生於這樣一個世襲的官僚貴族家庭。在長孫氏族中可以說人才濟濟,從長 孫晟向上可追溯至長孫嵩。長孫家族的姓氏便是在長孫嵩時期確定,史載:「獻帝 次兄為拓跋氏,後改為長孫氏。」

長孫氏家族中,顯赫之人輩出,其中長孫晟的長輩中有突出功績的:長孫嵩、 長孫稚等。長孫晟後輩中當推長孫皇后、長孫無忌等。

長孫氏家族中不論是長孫晟的前輩還是晚輩皆名震歷史,有所 作為。長孫氏族中世代為官,且對本朝歷史做出過巨大貢獻,聞名於史冊。出生在 這樣的家庭中,他個人的一言一行、處事方式、社會閱歷等等,都會在不知不覺中 受到感染。出身對個人事業,性格,命運存在影響,當然也這沒有絕對性。

(二)仕周的經歷

付出的努力和所有的經歷都與個人的成功歷程掛鈎。長孫晟出生的家庭,給他 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榜樣和前進方向。同時也給他接近權力中心提供了先天便利條 件。加之他自身從不懈怠的積極進取,使他最終成為歷史上的重要名臣。

大多數人 一生中遇到的機會是差不多的,很多人聰明程度也沒有多麼大的差異,可是有人成 功了而有些人未取得成功。這由於人人做事情付出了的努力不同。長孫晟的成功與 他不斷提升自己素養,及其仕周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長孫晟十八歲時就開始在北周 任職,到二十九歲時作為北周派出的使者出使突厥。長孫晟三十歲時,隋朝建立,繼續在隋朝任職。在北周任職(公元569年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十二年有餘,這段經歷增加了他的社會閱歷,使他更加成熟。

長孫晟天生聰穎,史載「性通敏,略涉書記載,善彈工射,矯健過人。」從小 熱愛學習,經常閱讀史籍,從古書中看多了軍事作戰和朝代更替,了解學習到了很 多權謀技藝。

長孫晟不僅在書本方面下功夫學習,還勤加練習武藝。由於平日裡刻 苦訓練,他善長於騎馬射箭,同輩人的本領都不如他。

因此,長孫晟才18歲,就擔任北周的司衛上士。在當時司衛就是負責保衛工 作的,可見他體能技能的出眾,深得朝廷的看重。而18歲還是如今我們讀書的年 齡,長孫晟已在北周任職,與時代背景有關係,但更多的是他的努力和能力超於常 人。由於長孫晟武藝高強在其29歲時,被選中作為朝廷使者,第一次出使突厥, 護送北周千金公主去突厥成婚。便得突厥可汗賞識,留住一年之久。

長孫晟在出使 突厥期間,攝圖常和長孫晟騎馬遊獵於山川之間,一次攝圖仰天看見空中有兩隻雕 遨遊天際之間,攝圖令長孫晟擊落大雕。他等待時機,見二雕為爭奪食肉,身形相 和之時,射出一支箭,二雕應聲而落。

長孫晟在出使的這一年中,不僅得到可汗的欣賞,還結交了許多突厥貴族。同時,也 留下了成語一箭雙鵰的美名。一箭雙鵰並不只是意味著勇猛,而是勇猛中帶有的智慧,長孫晟武藝如此高超,但他不單單是個武術健將,還善於探查情報,是個優秀的外交人才。長孫晟在突厥期間,了解突厥各方面的情況,如攝圖與其弟處羅侯有隙,以及突厥各部落強弱離合情況。結束出使任務歸來時,隋高祖楊堅時任北周丞 相,於是,「晟以狀白高祖,高祖大喜,遷奉車都尉。」

長孫晟這次出使,完成 出使任務的同時,取得突厥人的信任,還探得突厥情況。楊堅非常滿意,升遷長孫 晟為奉車都尉,即掌管皇帝所乘車輛的武官,這樣就增加了長孫晟與楊堅見面接觸 的機會。漸漸的楊堅發現了長孫晟的與眾不同,楊堅誇讚長孫晟不僅武藝超群,而 且還有謀略有思想,斷言日後他定能成為有名的將領。長孫晟得到了楊堅的認同與 賞識。

楊堅對長孫晟的認同,與二人之間有相似的出身背景有很大的關係。楊堅也是出身名門,家族中的前輩皆朝中重臣,楊堅的父親楊忠,追隨周太祖 起兵打仗,賜姓普六茹氏,很顯然這不是漢姓,為鮮卑姓氏。楊堅的父親楊忠,北 周建立政權時的元老,並被封柱國、大司空、隋國公,立下赫赫戰功。楊堅承襲父 職,在北周任職。

楊堅在人生伴侶的選擇中,再一次靠近了政治,迎娶獨孤信大將 軍的小女兒,增加其政治砝碼。這樣一來,楊堅不僅成了皇親國戚,也是關隴集團 的上層掌權人物,擁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公元580年,楊堅升遷至驃騎大將軍的位 置,驃騎大將軍實際上就是皇帝身邊的顧問,楊堅的女兒也成為北周宣帝皇后,這 都成為楊堅一步步接近權力頂峰的台階。宣帝逝,靜帝繼,楊堅總攬朝政,暗中鏟 除異己勢力,逐漸控制朝權。

楊堅與長孫晟都出身門閥貴族家庭,楊堅是個鮮卑化程度較高的漢人,長孫晟 是漢化程度較高的鮮卑人。因此,他們對於鮮卑文化和漢文化都有深入了解,這樣 他們對於一些問題的看法會有很多相同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