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麗江去白水台,香格里拉大山里神奇的華蓋地貌

卸磨的驢 發佈 2024-04-10T11:49:36.979366+00:00

#我眼中的雲南#前幾年去雲南,去麗江之前我就說:到麗江我有一個特意想去看看的地方,那就是白水台。 白水台是多年以前就知道的老景點,但很偏僻,在香格里拉縣的東部。從麗江去有小200公里。在麗江的前兩天我們就沒有發現去白水台的方式。

#我眼中的雲南#前幾年去雲南,去麗江之前我就說:到麗江我有一個特意想去看看的地方,那就是白水台。 白水台是多年以前就知道的老景點,但很偏僻,在香格里拉縣的東部。從麗江去有小200公里。在麗江的前兩天我們就沒有發現去白水台的方式。第三天在麗江的街上閒逛,躲進路邊的一個戶外俱樂部避雨。巧了,發現這兒有白水台的行程,但店裡沒有人,等了好一會,我們正要走了,來人了,一打聽還真可以去,他們這兒就是10人以內的小團,純玩,去白水 台要5人以上才成行,正好剛才有兩人已報名,加我們三人就可以去了。嘿,有點神。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出發,先去了虎跳峽,近中午我們到了白水台。白水台位於香格里拉縣東南部的三垻鄉白地村。

司兼導老木告訴我們這可以在路邊的農家吃飯,他們的土雞不錯,我們6個人一隻土雞就夠了。4斤多的土雞200元,現殺現煮,那土灶好厲害,火苗子有兩尺多高,半個多小時就做好了,。這隻雞我們6個人將將的吃了下去,撐得我們小半年都不想吃雞。

這大靈芝,我買了一個,不過不是太值錢的木靈芝。

吃完飯,上白水台,路邊不遠就見一條乳白色小溪從山上流下,仔細看小溪是長年華鈣沉積。

沿溪上行百多米就看見隨流水形成的一層層乳白色泉華池 ,像梯田,池水清淺湛藍。

白水台海拔2380米,是納西族東巴教的發祥地。納西語稱白水台為「釋卜芝」意為逐漸長大的花。此處是老景點,早在唐宋時代就是遊覽的地方,所以前人稱白水台為「仙人遺田」。據說由於白水台在納西族的神聖地位,所以並不大規模開發。

相傳納西族東巴教的第一聖祖巴什羅途經白水台,被其美景吸引,留下來設壇傳教,並在這裡修煉成道,因而被人們奉為東巴道場。因此是納西族東巴教徒的神聖之地。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當地的藏、納西、彝、白、傈僳等民族要到白水台進行祭祀活動。

上到上面,是一片平疇,一片片華鈣池中雜以小樹,移步換景,在這幽深而又開闊的紅土大山里,如一片白玉鑲嵌其間,真有深山藏閨秀的感覺。

司機老木請了一個導遊,當地納西族的農村婦女,40多歲,長年在這地方,拍了不少片片,還得過攝影大賽的金獎,認識不少到過這兒的攝影家。她趴在那裡給我們照相。

司兼導老木。這木姓可是麗江的大姓。

往南看,遠山疊嶂無遮擋,山谷中村落、梯田一覽無餘。想一想,雖然這裡從規模上比黃龍的華蓋小。但無論你現在多麼科學的解釋其成因。為什麼在這裡出現這奇觀?真是神靈之地。

在裡面,有方圓十幾米的一汪清泉,這就是那華泉的源頭,白水台的奇景就是來源於它,可是看著這清冽的泉水,怎麼也不能和那大片沉澱的華蓋聯繫在一起。真神奇。

在源頭的石壁上刻有明代納西土知府木高所題詩一首:「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雲波雪浪三千壟,玉埂銀丘數萬塍。曲曲同流塵不染,層層瓊湧水常凝,長江永作心田玉,羨此高人了上乘。」

一個老人長年在這裡看守泉水。這是東巴族的聖泉呀。據說喝點泉水可以促進男女姻緣,並能助生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