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重倉股價大漲股東高管逢高減持是巧合還是存在勾兌

杜坤維 發佈 2024-04-10T13:17:15.335588+00:00

市場經常出錯,導致上市公司估值被低估,需要上市公司合理引導市場預期,推高股價提高公司總市值水平,這是市值管理的精髓,但問題是一旦監管失控,上市公司就會利用掌握信息披露的權利,與市場某些資金髮聲各種勾兌,玩弄二級市場和投資者與股掌之間,這就是偽市值管理。

市場經常出錯,導致上市公司估值被低估,需要上市公司合理引導市場預期,推高股價提高公司總市值水平,這是市值管理的精髓,但問題是一旦監管失控,上市公司就會利用掌握信息披露的權利,與市場某些資金髮聲各種勾兌,玩弄二級市場和投資者與股掌之間,這就是偽市值管理。

偽市值管理一直長期存在於滬深股市,只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自從某位私募大佬公開撕開偽市值管理的面紗,偽市值管理也就被大家所熟知,偽市值管理並不是上市公司的價值再發現,而是一種明晃晃的市場操縱、一種內幕交易,實際上就是市值管理利益鏈條收割二級市場投資者利益的一種手段,實現社會財富的不合理轉移,因此證監會重申打擊偽市值管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偽市值管理之所以猖獗,就在於利益巨大,證監會清晰指出,在監管實踐中,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與相關機構及個人相互勾結進行「偽市值管理」,濫用持股、資金、信息等優勢操縱股價,目的主要為追求股價短期上漲、配合大股東減持、緩解大股東質押平倉風險等。

A股名義上是支持上市公司做強做大,但這是理想化,現實中未必就是這樣,很多公司上市並非為了做大做強主業,而是為了股權增值,A股每天最多的公告之一就是各類股東的減持。問題在於股價不是上市公司能夠左右的,很多時候股東需要減持,但股價位於低位,推升股價就成為股東逢高減持的必然,也就是說配合股東減持拉高股價是偽市值管理很關鍵的一環,從某位大佬舉報看,已經是實現了全鏈條覆蓋,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選擇性、券商研報發布、槓桿資金進場、股價拉升、股東減持等都是一氣呵成的。

上市公司股東通過私募基金等實施偽市值管理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不能排除部分公募基金,利用基民 的資金,配合股東減持,拉升股價,與股東沆瀣一氣。這種公募基金與股東之間的勾兌不能說沒有,在於部分基金重倉股,隨著股價上漲,股東減持是一輪接著一輪,業績增長也是非常穩定,各種看多報告此起彼伏,股東減持以後,股價出現大跌甚至腰斬,部分公司業績也就出現變臉,天下有這樣巧合的事情,機構重倉股價上漲股東減持、一旦股東減持完畢股價也就下跌只是巧合嗎?個人認為有必要持有合理性懷疑態度,難道就百分百不存在上市公司股東和機構資金合謀,共同做局,利用持股優勢資金優勢,拉升股價,配合股東減持。

筆者有這樣的懷疑,在於股東尤其是重要股東、高管對上市公司經營是知根知底的,對未來發展潛力也是具有很深洞察力的,重要股東和高管一路減持,說明股價絕對不存在低估的成份,如果股價存在低估的成份,股東是不會選擇一路減持、大比例減持甚至清倉減持的,除非托賓Q理論在A股是不適用的。那麼緣何重要股東和高管不看好股價未來走勢,機構資金緣何要一路推漲股價,承接重要股東和高管拋售的股份,是機構與重要股東高管對估值存在分歧,還是就是為了讓重要股東和高管逢高減持。

A股公募基金老鼠倉盛行,既然老鼠倉存在,難道就不會與重要股東和高管協商,出現道德風險,實現利益輸送,這種概率是存在的,不能說沒有。

證監會表示,堅持全覆蓋全方位追責,對參與配合「偽市值管理」違法違規行為的上中下游全面調查,嚴肅懲處相關違規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私募機構及從業人員、配資中介、專業操盤手等。

筆者認為這是很有必要的,除了私募機構,也要關注公募基金,是不是存在與上市公司股東勾結,實施偽市值管理,損害基民利益。但是偽市值管理查處難在哪兒,偽市值管理不一定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操縱,也不一定構成信息披露違規違法,現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逐漸規範,不會明顯存在虛假陳述,只是打信息披露擦邊球,而機構與股東之間的勾搭又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監管難以知,這就給查處偽市值管理帶來難度。

機構重倉甚至抱團,股價暴漲,股東減持,市場一直存在某種質疑,只是很難找到確實的證據,保持合理性懷疑是應該的,能不能通過多部門協作和一些大數據比對進行分析查處是一個方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