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系列之華夏源頭(6)

fromano 發佈 2024-04-10T13:27:28.538658+00:00

滅掉商朝的第二年,周武王病死,新君即位,是為周成王。「攝政」引起了內部的爭權鬥爭,管叔和蔡叔也乘機散布流言,煽動叛亂。

周公攝政

滅掉商朝的第二年,周武王病死,新君即位,是為周成王。由於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攝政稱王。「攝政」引起了內部的爭權鬥爭,管叔和蔡叔也乘機散布流言,煽動叛亂。周公派兵鎮壓,殺了管叔,放逐了蔡叔,取得了鬥爭的初步勝利。這時候,武庚見有機可乘,勾結殷東部地區的徐淮夷,包括東夷各族一起反叛,圖謀恢復殷商。周公親自率師東征,攻克殷地,平定了叛亂,穩定了周王朝的統治。為了實現周武王的遺志,周公又於執政五年以大量殷朝遺民營造洛邑,經過兩年時間,建成了東都成周,派成周八師駐守,並把商人強制遷來,以便監視。這裡就成了周人控制東方的中心。到了第七年,周公見天下大局安定,便歸政於成王,自己則留守成周。

分封制

周朝初年,統治者在征服了廣大地區以後,派遣自己的親戚和勛臣帶著武裝家臣和俘虜,到指定的地區去實施統治,這些地區就成為西周的屬國,其統治者就稱作「諸侯」。諸侯在他的封國內,又把大部分土地分封給屬下的卿大夫作為「采邑」。卿大夫再把「采邑」的土地分封給屬下的士作為「食地」。這就是西周的分封制。這一制度自周建國之始就開始施行,但是大規模的分封是在武王克商以後和周公攝政期間。相傳周初先後分封了71國,姬姓占53個,其中魯、衛、晉、齊、燕等諸侯國最為重要。經過分封,西周的疆域比商代大有拓展,各方諸侯都以周天子為天下之主,形成了「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統治格局,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王權相對前朝更為集中,這對鞏固統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宗法制

宗法制最初是古代社會中憑藉血緣關係對族人進行管轄和處置的制度,到了西周時期,演變成為一種嚴密的政治制度。其核心內容是在維護父權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兄權,確保嫡長子對於世襲特權的繼承權。按照宗法制的原則,區分「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上天的「元子」,代表上天實施對於世間的統治。他既是政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其王位由嫡長子繼承,世代保有「宗」的地位,享有奉祀始祖的主祭權利。嫡長子的諸弟受封為諸侯,相對於周天子處於「小宗」的位置,但是在他自己的封國內,他又是「大宗」,他的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往下,卿大夫和土的情況類此。依據任何人都必須敬祖尊宗的規定,國家就建立了以各級「宗子」為中心的宗法統治,形成了族權和政權的結合。

西周滅亡

周宣王在位46年(公元前828~前782年),內修政事,外武功,很有作為,西周出現了短暫的「中興」局面。到了宣王晚年,國勢又漸趨衰弱。宣王死後,其子即位,是為周幽王。社會矛盾日益嚴重,奴隸反抗鬥爭接連不斷。此時,貴族和平民以及貴族內部的矛盾也變得更加尖銳。周王室的衰落已經無法挽回。幽王不思政事,朝政更加腐敗。幽王因為寵愛褒姒,就廢掉了原來的申後和她的兒子太子宜臼,立褒姒為王后,其子伯服為太子。宜白逃到了母家申侯那裡,幽王舉兵討伐想殺掉宜白,申侯聯合繒和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驪山腳下殺死了周幽王,並把西周都城豐鎬之地洗劫一空,西周宣告滅亡。宜白立,是為周平王。他於公元前770年東遷洛邑,歷史進入了東周時代。

華夏族形成

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西周時才開始用夏作為中原之民的族稱,春秋時改以華稱之。華與夏連稱則是漢代以後才出現的。夏、商、周三族都是古老的部族,三族先後興起建立了夏、商、周三朝,後面的朝代比前一個朝代的疆域更加廣大,將前朝的土地和人民都加以囊括。這三代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夏、商、周三族之間的關係既有衝突和征服,也有聯合和歸附,最後都促進了部族的融合。在融合的過程中,三族逐漸產生了民族認同的意識,他們在祭祀的時候,不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和先公,還把本族的來源和黃帝族聯繫起來,都自認為黃帝的後裔。西周推行的分封制,不僅封本族貴族,還分封了黃帝、堯、舜和夏、商之後,這也增進了各部族的團結。這樣,到了西周末期,終於形成了統一的華夏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