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神秘王朝西夏,是如何在武威留下大量文化遺產的?

微遊甘肅 發佈 2024-04-10T13:28:03.477722+00:00

清嘉慶九年,進士出身的中國著名學者,武威人張澍,在家養病期間,有一天與朋友同去涼州大雲寺參觀遊覽,在大殿後院左邊意外發現一座石碑,上面刻著一些古怪的文字,看起來像漢字,但張澍卻一個字都不認識,繞到石碑的背後,看到了漢字,根據上面記載的年號,張澍終於弄明白,才知道這是西夏天祐民安五年的碑刻——《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

西夏,一個足夠熟悉卻又十足陌生的名詞。


在歷史課本、金庸小說和電視劇中,我們或多或少了解過一點相關的歷史——它與宋遼(金)共同開創了中國第二個「三國時代」、與北宋征戰後的恩怨糾葛、慶曆和議後的彼此歲供……在史書記載里,西夏,似乎沒有扮演過多麼重要的角色。


紀錄片《神秘的西夏》中的西夏首領李元昊。來源/紀錄片《神秘的西夏》截圖


可是回過頭來,當後人試圖去了解這個王朝,卻發現,二十四史中並無《西夏史》,從宋遼金三史的附傳中拼湊出來的西夏信息,也只限於王朝大事記。在官方史書的刻意忽略下,我們幾乎對這個國家一無所知。


直到西夏碑的出現。

清嘉慶九年(1804年),進士出身的中國著名學者,武威人張澍,在家養病期間,有一天與朋友同去涼州(今武威)大雲寺參觀遊覽,在大殿後院左邊意外發現一座石碑,上面刻著一些古怪的文字,看起來像漢字,但張澍卻一個字都不認識,繞到石碑的背後,看到了漢字,根據上面記載的年號,張澍終於弄明白,才知道這是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的碑刻——《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碑一面不認識的文字,就是西夏自己創造的文字——西夏文。因此,以後也將此碑稱為「西夏碑」


武威西夏碑(局部),現藏武威市西夏博物館



西夏碑的發現,才使世人知道西夏創有文字,由此揭開了這個被封存了百年的神秘西夏國的面紗。


1927年武威發生大地震,涼州大雲寺內古代建築被震毀,西夏碑亭倒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此碑移置武威文廟,現保存在武威市西夏博物館內,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威和西夏千絲萬縷的聯繫


西夏是我國歷史上一個以党項族為主體的多民族雜居的地方割據王朝。本名為大夏,又稱白上國,宋代人稱為西夏。公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都在興慶府,也就是今天寧夏銀川,西涼府也就是今天的武威被定為西夏的輔郡。直到1227年被蒙古滅國,在歷史上存在了約190年,經歷10個朝代。


歷史上,西夏的版圖範圍是「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因而甘肅河西地區留下了許多重要的西夏文物古蹟,尤其是在武威留下了豐富的古蹟與文化遺產,反映在文字、法律、宗教、信仰、藝術、建築等許多方面,以其深厚的文化沉澱見證了一段輝煌的歷史。


党項族在繼承唐、宋文化成就的同時,融匯吐蕃、回鶻、契丹等民族的文化元素,創製和使用西夏文,推崇儒學,篤信佛教,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西夏文化。武威發現的西夏碑、西夏文佛經、曆日、契約等珍貴文物,融匯了党項、藏、漢、回鶻等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成分的多元性也成為武威西夏文化的特點之一。



西夏時期,武威是「天府之國」


什麼樣的標準,才能算天府之國呢?請看《戰國策》的記載:「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而西夏時期,西涼府(今武威),就是名副其實的「天府之國」。


涼州方位圖(《馬達漢西域考察日記1906-1908》 ISBN: 9787800695728)


清朝著名學者吳大成稱西涼府(武威郡)是天府之國,他在《西夏書事》中寫道:「得西涼則靈州之根固。況其府庫積聚,足以給軍需、調民食,真天府之國也。嗣後保吉身亡,德明終能保守靈、夏,豈非涼州畜牧甲天下,藉以養成銳氣哉 !」


涼州大馬,銳氣十足,大大增強了西夏國力。在西夏與宋停戰互通貿易的時候,武威大馬又成了重要的商品。《西夏紀事:卷3》稱:「元昊倔強搆逆,兵勢甚銳,竭天下之力,不能稍挫其鋒;然至絕其歲賜、互市,則不免衣皮食酪,幾不能以為國,是以亟亟屈服

西夏榷場(茶馬互市)的貿易範圍非常廣泛,商品種類繁多。但對於涼州大馬的交易,卻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一般情況來講,想購買涼州大馬就必須先經過「官馬市場」的同意。(《金史:列傳第四十·完顏弼》)


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宋「以繒帛、羅綺易駝、馬、牛、羊、玉器、氈毯、甘草,以香藥、瓷漆器、薑桂等物易蜜蠟、麝香、羚羊角、硐砂、柴胡、蓯蓉、紅花、翎毛,非官市者聽與民交易」。宋朝「以茶數十斤可博馬一口」,涼州的茶馬互市形成了「彼此獲利,歲收以十萬計」的良好局面。


▲武威西夏博物館



武威西夏博物館


如果你對西夏的歷史文化感興趣,不應錯過武威西夏博物館。

「大夏開國,涼為輔郡」,在近200年的歷史中,作為陪都的武威「輻輳交會,日有數千」,是西夏的西部經濟都會和文化中心,神秘的西夏王朝在武威這片土地上遺留下大量的珍貴文物,這是國內最重要的西夏文化博物館。




前面提到1804年,清代著名學者張澍在武威發現西夏碑。就在發現西夏碑的第二年,即1805年,金石學者劉青園在武威發現了幾壇錢幣,從中發現了西夏文「大安」「乾祐」「天慶」以及漢文「元德」「天盛」「乾祐」「天慶」「皇建」「光定」諸品。他根據西夏碑文字,判斷出其中的梵字錢,即「西夏文錢」,這是西夏錢幣考古史上第一次有明確文獻記載的重大發現,使得西夏錢幣在錢譜中初具規模,形成系列,成為人們進一步研究的基礎。



武威也是西夏的佛教中心。西夏社會篤信佛教,西夏時期的武威寺院廣布、塔廟林立,是重要的佛教中心和佛經譯場。皇家寺院護國寺規模宏大,僧侶眾多,香火旺盛。寺內感通塔多有靈瑞,被稱為「護國寶塔」和「涼州金塔」。此外,還有金剛亥母洞石窟寺、天梯山石窟寺、小西溝峴修行洞、海藏寺、聖容寺、崇聖寺等也是西夏重要的佛教傳播寺院。西夏中後期,藏傳佛教開始在武威盛行,這也為蒙元時期「涼州會盟」的成功舉行奠定了堅實的宗教基礎。


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


新中國成立以來,武威是發現西夏遺址最多,出土西夏文物最多的城市。

武威塔兒灣,在武威市南30公里的古城鄉上河村,這裡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狹長山谷,與祁連山血脈相連。但你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安靜的小村莊,近些年來,這裡出土的西夏瓷數量和種類最多,這在我國西夏考史上也是非常罕見。這裡陶瓷不僅釉色最為繁雜,出土的瓷器當中有珍貴的墨書西夏文的白花瓷罐、白釉高足盤碗、黑釉扁壺、瓶、燈等,文物專家復原的西夏瓷已達200多件,這對於研究西夏陶瓷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尤以西夏瓷扁壺為例,它既是西夏瓷中最具特色的典型器物,又有獨特、濃厚的民族特色,既典雅清純,又鮮明透亮,種類豐富,圖案精美,堪稱瓷器中的藝術珍品。




迄今為止,武威西夏博物館保存金銀器、木器、西夏文獻、佛造像、青銅器、瓷器等各類文物2000多件。武威發現的西夏文物不僅數量上全國最多,而且在國內所藏西夏文物中也是獨具特色。有的價值極高,視為國寶;有的為首次發現,填補了考古空白。特別是西夏碑、泥活字版西夏文佛經、木緣塔、木版畫、金碗、銀錠等更是國內獨一無二。



文字來源|微游甘肅編輯部 王永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