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面臨失業,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告訴你真實答案

哇噻說財經 發佈 2024-04-10T14:22:57.847459+00:00

推薦語:經過3年疫情的殘酷洗禮,哪怕是不看官方發布的數據,大家也應該感覺到一個社會現實正在凸顯:越來越多人已經面臨失業,或者正在失業的路上。特別是剛剛過去不久的2022年,我國不僅有很多人因為疫情失去了工作,人口也進入了全新的負增長階段,一年時間減少了整整85萬人。

推薦語:經過3年疫情的殘酷洗禮,哪怕是不看官方發布的數據,大家也應該感覺到一個社會現實正在凸顯:越來越多人已經面臨失業,或者正在失業的路上。

特別是剛剛過去不久的2022年,我國不僅有很多人因為疫情失去了工作,人口也進入了全新的負增長階段,一年時間減少了整整85萬人。與此同時,國內人口老齡化也在持續加深,引發一系列的養老相關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最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就是——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按照常理來說,我國擁有14億的龐大人口數量,同時也擁有世界上規模第一的製造業體系,但為什麼這些年大家會明顯感覺到就業越來越困難呢?接下來,筆者從3個方面告訴大家答案。

第一個方面,就業年輕人規模龐大。

一方面是,近來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均達到了千萬人的級別。根據官方資料顯示,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為1076萬人。

僅僅是最近兩年時間,國內就需要新增約2000萬的就業崗位,這個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原本,在經濟良好的情況下,各行各業蓬勃發展,這個就業任務是可以完成的;但恰巧的是,最近幾年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國內不少中小企業紛紛倒下,導致了社會崗位越來越少。

當新增的大量年輕人湧入社會,就會出現工作難尋的尷尬現象。並且,隨著我國整體學歷的提升,如今的大學生已經由「精英角色」轉變為了「普通人群」,到了大學生「爛大街」的程度,部分企業這才有了「不招35歲以上員工的底氣」,市場的負荷越來越重。

第二個方面:疫情帶來的影響還在延續。

在很多人看來,隨著2022年年底我國疫情放開管控,2023年經濟就能很快得到恢復。但實際上,疫情給社會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仍未散去,這也是如今各行各業較為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

畢竟,在過去幾年,很多老百姓並沒有賺到什麼錢,吃的用的都是靠餘糧,有的人甚至因此連房貸也還不起了,導致房子被拍賣。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經濟很快恢復,大部分老百姓也會把賺來的錢先存起來,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在2022年和2023年前兩個月銀行居民存款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大家要了解的是,當居民傾向於把錢存起來,反映到市場上就是消費的人少了,生意也會不好做,而企業也無法快速發展,難以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第三個原因:中國產業結構面臨轉型。

中國製造業規模世界第一,多年以來為大量老百姓提供就業,但即便是這樣,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的現實問題一直存在。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目前製造企業大都集中在低端製造,所以企業其實很難給員工開出較高的薪酬;另一方面,在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褪的背景下,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從我國轉移到了其他人工成本更低的國家,比如越南、泰國、印度等,這也導致國內就業崗位有所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之後,國家其實也在想方設法為老百姓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我們注意到,最近兩年各大省份均擴張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聘,旨在為更多的年輕人提供穩定的就業崗位。除此之外,為了縮短城鄉發展差距,我國也大力支持年輕人回鄉創業,在發展三農產業的同時,也能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措施還是不足以解決就業問題的。在未來,我國仍將繼續聚焦發展製造業,並解決我國製造業品牌不強、技術不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讓中國製造從大到強的轉型,才能帶動更多的就業,並以此提升勞動者的收入。

不知道大家打對此怎麼看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