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黨議員炒作中國挑戰 布林肯借中亞和G20施壓中俄

中美聚焦 發佈 2024-04-10T15:27:03.120111+00:00

本周,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多個委員會集中就中國議題舉行聽證會,渲染中國「威脅論」,並施壓拜登政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亞地區並出席印度G20外長會議,加大對俄羅斯的施壓,同時繼續炒作中國可能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甚至和G7盟友開始討論可能的對華制裁方案。

作者:吾樓

本周美國外交回顧

本周,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多個委員會集中就中國議題舉行聽證會,渲染中國「威脅論」,並施壓拜登政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亞地區並出席印度G20外長會議,加大對俄羅斯的施壓,同時繼續炒作中國可能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甚至和G7盟友開始討論可能的對華制裁方案。由於中俄的反對和印度對G20外長會議議程的主導,美國未能推動會議發表譴責俄羅斯的會議聲明。中東方面,伊朗核問題引發的地區形勢持續緊張,有輿論認為以色列可能對伊朗發動軍事襲擊。

眾議院聽證會「威脅」中國,施壓拜登下階段對華政策

2月2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舉行了首場持續3個多小時的聽證會,聚焦中國的「人權、商業和軍事政策問題」,宣稱中國對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構成了挑戰。同日,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推出七個涉華法案,企圖加大對中國在金融服務和IMF特別提款權方面的限制力度。3月1日,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麥可·麥考爾(Michael McCaul)提出議案,授權拜登政府封禁TikTok。

▲2月28日,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 舉行首次公開聽證會。

評析:國會山是「反華政客」大本營,是冷戰思維疊加府院爭鬥的產物。聽證會及相關議案以渲染「中國威脅論」為賣點,以保持美國在科技及軍事領域的霸權地位為目標,共和黨需要利用對華議題加大對民主黨政府的施壓。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本周也提到,美國將在亞洲保持領導地位,中國要承認這一點。

不可否認,美國國會兩黨對華強硬立場一致,對華合作已經成為一種政治禁忌或政治不正確。這只會給拜登對華政策帶來更多壓力,增加雙邊關係改善的難度和發展的不確定性、甚至風險。

印度G20外長會,美國聚焦俄烏議題導致聯合聲明破產

3月1日至2日,G20輪值主席國印度主持了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布林肯和拉夫羅夫直接交流了10分鐘。布林肯向拉夫羅夫提出三點:一是美國會一直支持烏克蘭直至衝突結束,二是俄羅斯應改變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決定,三是俄羅斯應釋放在俄被關押的美國公民保羅·韋蘭。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出席3月1日至2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G20外長會。

評析:G20應該聚焦經濟和發展議題,但布林肯延續了近來美國在歐洲、中亞的外交節奏,在會上繼續強調俄烏議題及中國挑戰,並舉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導致印度G20外長峰會變味。主席國印度想聚焦氣候變化、能源安全以及和發展中國家利益相關的問題,並不希望烏克蘭話題主導會議議程。而美國強調俄烏議題與會議主題格格不入,導致此次外長會和之前的G20財長會一樣沒有聯合聲明。

布林肯到訪俄羅斯後院,加大中亞投資抗衡中俄

周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並出席中亞五國與美國(C5+1)外長對話。期間,布林肯宣布在去年2500萬美元的基礎上,再追加對中亞地區2500萬美元的投資。陪同布林肯出訪的助理國務卿唐納德·盧(Donald Lu)宣布,鑑於俄入侵烏克蘭給中亞地區的帶來的壓力,美國2023年承諾向中亞提供4150萬美元的經濟和食品安全援助。

▲2月28日,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晤。

評析:布林肯此訪是拜登內閣官員首次訪問中亞,也是美國總統拜登到訪基輔和華沙後進一步壓縮俄羅斯戰略空間、瓦解俄羅斯政治和外交支持的嘗試。美國在持續宣揚價值觀路線,強調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爭取哈薩克斯坦的支持。但布林肯此訪不會改變哈斯克斯坦的外交立場。雖然哈薩克斯坦(人口近2000萬,俄羅斯族裔占350萬)也擔心普京在烏克蘭保護俄羅斯族人的戰爭邏輯將來可能用於哈薩克斯坦,但哈薩克斯坦並未看到這一威脅的迫近。更何況,俄羅斯一年前還幫助哈薩克斯坦阻止了一場被疑由美國策劃的政變。

雖然哈領導人承諾不會允許俄羅斯通過哈來逃避西方制裁,但哈依舊會在俄烏問題上保持中立。中亞五國和印度東協一樣,考慮的還是自己的經濟利益。他們希望美國增加貿易和經濟援助,但不希望被迫在俄烏問題上選邊站。上周聯合國針對俄烏問題的投票,哈薩克斯坦和其他中亞四國均投了棄權票。

從當前的地緣戰略環境來看,布林肯此行是借俄烏戰爭增加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中亞五國和中俄均保持緊密的經濟、外交和安全關係,被媒體視為中俄「後院」。美國宣布對哈薩克斯坦的千萬美元投資展現了美國在中亞外交中非常現實的一面。但美國千萬美元的援助和投資相比中亞五國和中俄的貿易總額,杯水車薪。

根據歐亞開發銀行公布的數據,中亞各國共吸收外國直接投資2110億美元,占GDP的60%以上。在外貿領域,過去20年間,中國與中亞的貿易額增長了約24倍。2021年,中國與中亞各國的貿易總額為337億美元,在該地區的占比為20.4%。俄羅斯與中亞的貿易額是358億美元(占21.6%),20年裡增長了5倍。比什凱克一家研究機構「中亞十字路口」的研究員Emil Joroev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近幾個月來一直在努力鞏固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力,分別訪問五個國家至少一次,雖然歐洲人認為這是普京急切對外展現自己有很多「朋友」,但事實上俄羅斯在中亞的影響力仍然遠遠超過美國。

其他

2月28日,五角大樓官員在國會出席聽證會時表示,伊朗可以在12天內生產出製造核武器所需的濃縮鈾。西方媒體報導稱,以色列很有可能準備通過軍事襲擊的方式阻止伊朗進行鈾濃縮活動。3月2日,美國Axios網站報導稱,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計劃下周二訪問以色列,為地區局勢降溫。

3月1日,根據路透社和WSJ報導稱,美國財政部主管亞洲事務的副助理財長Robert Kaproth上周曾訪華,同中方同級別官員舉行會晤,討論宏觀經濟與重要金融事務以及其他共同的全球挑戰。此次會晤具有建設性且氣氛友好,但沒有在耶倫訪華問題上達成一致。

3月2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與彭博社的專訪中提到,考慮在今年訪問中國,甚至可能在今年春天訪華。她稱,美國不希望美中局勢升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