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毛福梅嫁給14歲蔣介石,與丈夫相處了兩個月,曾13年未見兒子

歷來現實 發佈 2024-04-10T16:10:39.291241+00:00

1927年,浙江省奉化縣縣長徐之圭接到了一起特殊的離婚案:一位丈夫,在功成名就之後,居然和另外一個女人訂婚,並且要求與原配妻子離婚。

1927年,浙江省奉化縣縣長徐之圭接到了一起特殊的離婚案:一位丈夫,在功成名就之後,居然和另外一個女人訂婚,並且要求與原配妻子離婚。

這份離婚申請本是沒有什麼道理的,女方雖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鄉下婦女,但兩人結婚以來,一直謹守本分,悉心打理家庭,在男方離開家鄉以後,勉力撫養兒子,更是獨自照料婆婆長達二十多年。

民國的婚姻中,女性固然是沒有什麼地位的,但如此明目張胆的喜新厭舊行為也是極其少見的,無論是從禮法還是情理上來看,男方所提出的離婚都算不得是正當。

按照常理,奉化縣縣長有權力直接將此案駁回,拒絕此樁離婚。奈何,此案當中男方的身份卻並不一般,這讓縣長徐之圭頗為猶豫。

當時恰巧有一位友人前來縣政府辦事,看到桌子上的離婚文件以後,頗為驚訝,打趣道:「貴老爺若在這份協議離婚書上批個『不准』二字,必定流芳百世,揚名千古。」

但聽聞好友這番說辭,縣長徐之圭只能無奈一笑,說:「敢問閣下長几個腦袋,敢和蔣總司令較量?」

徐之圭口中的蔣總司令不是別人,正是剛剛開啟在中國長達二十年統治的蔣介石,而他的這位新婚妻子,便是四大家族的宋美齡。

這讓人不由好奇,蔣介石的婚姻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何非要以如此「不體面」的做法,休掉原配妻子不可?

蔣介石與毛福梅:婚姻只持續了兩個月的甜蜜勁

1901年,浙江奉化岩頭村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婚禮。

這場婚禮的主角便是時年只有14歲的蔣介石和他的第一任原配夫人毛福梅,這一年的毛福梅已經19歲,比蔣介石大了五歲。由於蔣氏與毛氏均為奉化本地的大族,稱得上「門當戶對」,因此,這場婚姻便被雙方的父母所包辦下來。

兩人的這場婚禮是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的,拜堂成親那天,蔣介石還只是一個毛頭小伙子,在大人的教導之下勉強行了禮儀,和毛福梅拜了堂。

然而就在這時,屋外放起了鞭炮,蔣介石畢竟還是個小孩,一聽見炮仗聲音,眼睛都直了,立馬沖了出去,和一群看熱鬧的孩童搶拾起了鞭炮中殘餘的「蒂頭」,揣在懷裡。

那個年代的小孩沒有什麼玩具,每逢喜慶日子撿炮仗蒂頭便是最大的娛樂活動。

蔣介石帶著大紅花,穿著新郎官袍子,混在一群小孩里撿炮仗,惹得眾人哄堂大笑,唯獨毛福梅笑不出來:因為,在奉化縣當地有這樣一句老話,「新郎拾蒂頭,夫妻難到頭」,而這句俗語,也似乎應證了兩人之後的結局。

好容易人們把蔣介石拉了回來,繼續後續儀式,但蔣介石的心也早已飛到九霄雲外,整場婚禮下來,甚至沒有看妻子毛福梅一眼。

終於一切儀式都結束了,到了入洞房的時刻,然而,蔣介石居然沒進新房的門,而是直接跟著自己的母親進屋睡覺了。

毛福梅獨自一人坐在新床上,淚流滿面,一直坐到天明。

結婚之後的頭兩個月里,蔣介石還是十分配合的,當著大人們的面總是和毛福梅表現出恩愛,處處照顧,但此時的毛福梅能夠感受到兩人之間一直存在著一層隔閡。

少年蔣介石玩心極大,只要稍有風吹草動,就立馬衝出門去玩,扔下毛福梅一個人。

兩人結婚後的第一個春節里,按照習俗,蔣介石應當帶著禮物在正月初二,去看望毛福梅的父親毛鼎和,進行拜年。

轉眼到了正月初二那天,毛福梅和送禮物的佃戶早早的就到了,唯獨蔣介石這麼個新郎不見蹤影。

子女結婚後的第一個春節,在當地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準備這場節日,岳父岳母一家早早的殺雞宰鴨,邀請親朋好友,做了滿滿一大桌子的菜餚,然而,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少年佳婿蔣介石的蹤影。

原本只有幾個小時的路程,蔣介石居然一直拖到了黃昏時刻,都沒有趕到。眼見天色漸晚,親朋好友紛紛抱拳告辭離去,岳父岳母二人臉色鐵青。

直到這時,才有人衝進來說找到蔣介石了,原來,在這段時間裡他一直躲在毛家祠堂里,和當地的花燈隊一起「串花燈」呢!

聽到這個消息,毛鼎和勃然大怒,連忙帶人沖了出去,要把蔣介石抓回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隨著滿天的爆竹響,花燈隊遊行表演,正式開始了。

更令毛鼎和窒息的是,花燈隊裡打頭的那個人,正是自己的好女婿蔣介石!只見他披頭散髮,渾身沾滿泥點,樂此不疲地舉著花燈,扔著炮仗。

直到這個時候,毛鼎和已經再也忍不住了,他攔下了蔣介石,當著眾人的面怒斥:「你這個沒出息的東西!大過年的居然在這裡出醜!把我的臉都丟完了!」

毛鼎和剛剛開口時,蔣介石還頗為不好意思,低頭挨罵,然而,隨著毛鼎和的言辭愈發嚴厲,蔣介石的小倔脾氣也上來了,他居然抬起頭怒瞪一眼,轉頭就走,從此再也不跟毛福梅和其家人說任何話。

無論毛福梅怎樣苦言相勸,他都冷眼相待,這段婚姻在持續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後,就已然名存實亡。

夫妻形同陌路,妻子十幾年獨守空閨

之後的日子裡,夫妻兩人雖然還在一起生活,但幾乎形同陌路。

對於蔣介石的冷淡,毛福梅更多的是一種理解與寬容,在她看來,蔣介石只是太年輕,等到時間久了,或許就回心轉性了。

在這段時間裡,毛福梅開始全心全意地扮演起了一個妻子的角色,她每天都要忙於家務活,不但要料理蔣介石的衣食住行,還要照顧蔣介石的父母,十分賢惠。

然而此時的他大概想不到,在蔣介石的心裡對於自己這個「裹著小腳的女人」,更多的是一種鄙視。

蔣介石是接受過西式教育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對於這場家人包辦的舊式封建婚姻,愈發反感。

終於在1903年蔣介石假借參加科舉為由,改名蔣志清離開了家,只可惜遺憾落榜。眼見著科舉走不通,蔣介石又開始尋思起了接受西式教育外出留學。

或許是為了能夠和丈夫多一些共同話題,毛福梅在這一年也參加了「奉化作新女校」的啟蒙班,開始入學讀書,這一年的毛福梅已經21歲,而她的同學大多只是八九歲的小女孩,在這樣的學校里上課,面子上當然是不好看的,但無論內心多麼羞愧,毛福梅還是堅持了下來。

毛福梅在學校里表現很好,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然而她還沒入學幾天,意外便再次發生了。

當時的蔣介石在同縣城的鳳麓學堂上學,又因為搗亂,惹出事端。

縣城不大,這一消息很快便傳到了毛福梅所在的作新女校,最終,毛福梅不得不中斷了自己的學業,喪失了接受教育的機會。

後來的日子裡,蔣介石倒是一拍屁股出去留學了,毛福梅卻永遠離開了課堂。

結婚的幾年時間裡,蔣介石與毛福梅是聚少離多的,就連1910年蔣經國出生時,蔣介石都不在身邊。

由於擔心丈夫的安危,毛福梅一面日日誦經念佛為丈夫祈平安,一面全力撫養蔣經國,可蔣介石對她所付出的一切置若罔聞,等到後來蔣經國稍微長大,便又將其帶離了母親身邊,送去蘇聯留學。

從此以後,毛福梅有長達十三年的時間,再也沒有見過蔣經國。

毛福梅的一生:一個舊時代女子的悲歌

這些年來,蔣介石在外的「風花雪月」不在少數,但是毛福梅始終都當做不知道,對於這段脆弱的婚姻而言,毛福梅所能夠想到的唯一維繫方法,便是忍耐。

然而到了1927年,毛福梅就連忍耐的機會都沒有了,因為在這一年的6月,蔣介石在已婚的情況下,居然和宋美齡又定下了婚約。

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婚姻是一場政治聯姻,當時的蔣介石已經與宋氏財團搭上了線,他與宋美齡的婚禮,將是雙方聯盟的最後一步,只要完成婚禮,那麼蔣介石的勢力便能夠徹底穩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宋美齡對蔣介石也是有要求的,宋美齡從小在西方長大,她提出,想要結婚,蔣介石必須堅守基督教教義,一夫一妻,與原配毛福梅割斷關係。

為了使得這場婚姻順利進行,久未逢面的蔣介石專程回到了老家,向毛福梅提出離婚。

得知這個消息,毛福梅萬分悲痛,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丈夫居然會如此絕情,然而當時的蔣介石在國民黨內地位已經極其之高,就連雙方父母親人也不幫著毛福梅說話,最終在近乎強迫之下,毛福梅簽訂了與蔣介石的離婚書。

或許是蔣介石的內心裡也對毛福梅有著一絲愧疚,在之後的日子裡,蔣介石對毛福梅的生活進行了妥善的安置,兩人「離婚不離家」,毛福梅仍住在老宅豐鎬房,一切生活費都由蔣介石支付。

在與蔣介石離婚以後,毛福梅始終沒有再婚,經過多年的相處,她已然成為了蔣家的一份子,從那以後,她依然服侍在蔣母身邊,照顧老人的衣食起居。

當時社會上的思想風氣還是比較封建保守,毛福梅被丈夫拋棄自然不會好看,因此免不了被外人說閒話,毛福梅聽在耳中,痛在心裡,再加上兒子蔣經國離家萬里,內心常常處於一種孤獨痛苦之中。

在這段時間裡,毛福梅將自己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了燒香禮佛之中,她幾乎每天都會到附近的摩珂殿裡燒香誦經,以此來打發自己的寂寞生活。

如果說毛福梅生命中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那便是在1937年3月,時隔十三年之後,她最掛念的兒子蔣經國帶著蘇聯妻子伊巴傑夫娜,回到了奉化老家前來看望她。

母子久未逢面,毛福梅已經滿眼淚花,她拉著蔣經國的手,久久未能說話。當時的蔣經國已經和妻子生下了一個兒子,看著可愛的小孫子,毛福梅破涕為笑。

談話中,毛福梅得知蔣經國和妻子是「閃婚」,沒有舉辦婚禮,聽到這一消息,她堅持要讓兩人在奉化老家補辦一場中式婚禮。

母親一生從未提出過任何要求,聽到這一消息,蔣經國很爽快地點頭同意了。最終,在毛福梅的操持之下,蔣經國和伊巴傑夫娜舉行了一場隆重的拜堂儀式,兩人身穿大紅色的傳統服飾,在鄰里鄉親的見證之下,向著位坐太師椅的毛福梅叩頭。

這是毛福梅嫁到蔣家以來,第一次以長輩的身份露面,她也難得的露出了真誠的笑容,看到這一幕,她一生的孤獨寂寞,都算是值了。

對於父親多年來對母親的冷落,蔣經國是再清楚不過的,可是他也知道要顧及「後媽」宋美齡的面子,不敢多言,只能從小事上多孝順一下母親。

天有不測風雲,在1938年的一天,毛福梅出事了。

這一年的農曆十一月初一,日軍開始大舉入侵長江一帶,就連蔣介石的家鄉浙江奉化,也每天都要遭受飛機轟炸。

有一次,日軍空襲再度來臨,毛福梅安排好家人撤離躲避以後,突然想起自己家的房門沒有關,便自作主張回去關門,然而就在這時,一枚炸彈從天而降,正中蔣家大院,毛福梅躲閃不及,被一堵圍牆生生活埋,不幸死亡。

毛福梅即便到死,都未能進入蔣介石的家譜,直到多年後,蔣介石才將毛福梅稱之為:「配毛氏,民國十年出為慈庵王太夫人義女。」

也就是說,毛福梅不是自己的妻子,而是自己「母親的乾女兒」,是自己的好「姐姐」。

毛福梅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她一生勤儉持家,卻到死都無法獲得一個正當名分,或許與電視劇中民國的燈紅酒綠相比,她的形象,也是那個年代女性的真實寫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