氈帳下的哭泣:遊牧女性被俘後,為何大多屈服,而不是拼死反抗?

萬嘉讀書 發佈 2024-04-10T17:12:02.682170+00:00

在中國古代,生產力十分不發達,人們大多從事於農業與手工業生產。由於從事這些工作需要重重苦力,所以男性自然便成了家庭與社會的頂樑柱,女性淪為男性的附庸,以至於被今天的諸位「拳師」所詬病。

在中國古代,生產力十分不發達,人們大多從事於農業與手工業生產。由於從事這些工作需要重重苦力,所以男性自然便成了家庭與社會的頂樑柱,女性淪為男性的附庸,以至於被今天的諸位「拳師」所詬病。

這種男女地位的失衡,所以導致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男性可以視情況多娶,而女性則在儒家貞潔思想的影響下奉行對夫「從一而終」,即嫁夫以後終生為其守「貞節」。

當然,儒家對於女性的要求是否是一種束縛,這個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因為在古代男性往往會由於沉重的徭役、兵役及養家餬口的壓力而導致早早的夭亡,而導致女性壽命遠多過於男性。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可以說,如果沒有這種對於女性「貞節」的要求,女性可以隨意改嫁的話,那麼社會必定會出現極大的隱患與動盪。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為家為國操勞一輩子,最終為他人做嫁衣。

所以,與其說這種儒家思想是對女性的束縛,不如說是在當時社會條件下一個無奈的舉動,也是一種對女性的客觀保護。而這種對女性守「貞節」的要求,恰好與對男性守「氣節」的要求對應。

不過,儒家思想對於古代男女的要求,往往只是建議與宣傳,而非是律法的硬性規定。因為古代女性生產力低下,如果不依附其他的男性,幾乎難以生存,所以律法往往是允許其與夫「和離」與夫亡改嫁的。

當然,受儒家思想及亡夫的影響,也有小部分的貞節烈婦出現,她們因種種因素,最終為夫守節,艱難地拉扯著自己的孩子。而這些堅強的女性,只有極少的一部分會因名聲極良而受到朝廷的表彰,被皇帝欽賜「貞節牌坊」。

不過,相較於以農業種植為主的中原皇朝,那些在關外終日以畜牧為業的遊牧民族,又是怎樣的婚姻狀況呢?

遊牧民族,顧名思義就是以畜牧為業,為了生存常日遷徙的民族。他們通常分散為眾多或大或小的部族,擁有各自的草場與領地進行畜牧生產。

由於畜牧的生產力極為低下,為了爭奪那可憐的一點資源,這些遊民民族往往奉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不同的部族時常會為了生存而搶奪其他部族的領地與人口,相互之間廝殺掠奪不休。

由於資源貧瘠,富庶的中原皇朝就成為了他們覬覦的對象。

如若平常時期,這些遊民民族會因分裂或攝於中原皇朝的強大而不敢輕舉妄動,但一旦草原發生大災導致生產力銳減,亦或者中原皇朝因財富分配不均等原因而衰亡,那麼這些遊民民族就會聯合起來衝擊中原的皇朝,劫掠財富。

而由於遊牧民族生存條件惡劣,食肉飲奶,個個膀大腰圓,而部族之間不斷的殺戮與掠奪,更是增加了他們的兇悍。這樣天生的戰士,自然就成為了中原皇朝的「生死大敵」。

言歸正傳。由於草原上一方草場不夠容納眾多的人口進行放牧生產,所以一個大的民族就會分散為眾多的小部族,並分有不同大小的領地草場,而部族的實力大小就決定了其擁有的草場是否肥美。

就這樣,大的部族會因為首領的野心去吞併小的部族,小的部族會為了自己不被吞併而依附大的部族,或者去搶掠相同的部族增強實力,從而導致殺伐不斷,以至於部族戰爭往往會十分慘烈。

而一個部族的實力,人口往往成了主要指標。而為了增強人口,女人便變得尤為重要。所以,女人的多寡往往決定了一個部族的興衰。而一個極為美麗的女人,甚至能引起一場龐大的戰爭。

所以,部族之間的戰爭,往往是為了搶掠草場財富與女人。而勝利者為了防止失敗者前來尋仇,往往會將失敗部族的男子殺戮至盡,只留下身高沒有車輪高的小孩。

就比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的母親就是被父親也速該搶來的,而與他剛成婚的美麗妻子孛兒帖,就曾被其他的部族給搶走,而他自己本人,就曾因沒有車輪高而被仇敵放走。

而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的男女關係,其結果可想而知。

在弱肉強食的草原上,力量才是所有人尊崇的東西。男女之間的愛情往往是一個奢望,是一個幾乎不存在的東西。

這就導致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的婚姻往往是「畸形」的,女性喪夫以後兄終弟及,父死子替,視倫理為無物。

不僅如此,沒有強大的實力,男性根本無法守護自己的妻子。即便是在同一個部族中,很多人的妻子往往會被其他的強大的男人搶走或吸引,而投入他人的懷抱,視貞操為糞土。

對於草原上的男人來說,女人與其說是自己的另一半,不如說是一件如同動物一樣的「物品」,可以與其他象徵財富的動物一樣買賣與掠奪。在這種想法下,其對待女性的狀況可想而知。

當然,對於感性的女性而言,力量並非是愛情的全部,亦或者還有其他。但她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往往因為不同的因素而委身於自己可能並不喜歡的男人,而這樣的婚姻關係,又有什麼感情可言呢?

所以,在部落戰爭中,那些丈夫被敵人殺死的女性,大多都不是太牴觸,因為她們早已習慣了這場基於「力量」的掠奪遊戲,以至於見怪不怪;甚至可能覺得這是一個噩夢的結束,一個新的開始。

當然,力量弱小的她們,反抗又有什麼用呢?相對於死,活著畢竟更好一些吧。

01結語

數千年以來,那些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如秦漢時的匈奴、兩晉時期的柔然、隋唐時的突厥、宋明時期的蒙古等,雖然隨著時間流逝不斷的興亡更替,但其風俗卻一代一代的流傳起來,無法改變,這不由的讓人唏噓。

或者,一個人在整個社會之中,是那樣的渺小不堪,以至於人們往往因為生存的壓力,而身不由己,在大勢之中隨波逐流。

那些為夫守貞的中原女性與視貞操為糞土的遊牧女性甚至是其他地區的女性,雖然做法不盡相同,但似乎都無法擺脫受社會「擺布」的悲慘命運。

但相較來說,在工業革命之前,只有中原皇朝下的女性被避免「物化」的命運,這不由得讓人深思。

當然,這個世界始終是公平的,失去也意味著得到。至於這些悲慘的古代的女子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