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巡,只因遊山玩水?看完他出行前做的準備,就明白其中深意

記聞歷史 發佈 2024-04-10T17:26:05.051684+00:00

所謂皇帝出巡,就是指皇帝從國都外出,大規模巡行至其它地區。具體而言,皇帝出巡包括巡幸各地、督課官吏等政治監察活動。

所謂皇帝出巡,就是指皇帝從國都外出,大規模巡行至其它地區。

具體而言,皇帝出巡包括巡幸各地、督課官吏等政治監察活動。

又包括祭祀天地、巡狩封禪等宗教禮儀活動。

總之,古代皇帝一般都帶有某種目的出行。

並通過這個行動,可以將其統治深入到地方社會,對地方官員起到嚴格的督導作用。

這些都對中央集權下「大一統」王朝的鞏固與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皇帝出巡的流變發展

古代皇帝出行,亦可稱為皇帝巡狩。

早在先秦時期,黃帝、舜、禹等作為部落最高首領,就已經開始有意巡狩四方,穩固統治。

只是,先秦時期過渡到宋朝,皇帝出行具體內容已經發生較大的變化。

大到出行方式、出行地點等,小到出行儀制、出行目的等。

《春秋左傳正義》記載:「天子非展義不巡守,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義。」

從現存的記載來看,黃帝、顓頊等部落首領已開始相關出巡活動。

言外之意,帝王出行在上古時期是治理國家十分重要的一環。

這一時期,帝王出行亦可稱為巡狩、巡守。

此舉既是用來穩固統治的手段,也是為了達到宣布德義、施以教化的目的。

除此以外,體察民情、關心百姓,亦是其重要目的之一。

這也意味著,古天子巡狩地方,需要視察地方諸侯管理疆域政績之優良。

他們會對政績出色的管理者進行獎賞,以便於更好管理地方,惠及於民。

只是反之,其也不加以討伐。

而是根據該地方諸侯朝覲述職的次數進行罷黜。

此舉核心之要,在於安境保民。

步入春秋,諸侯爭霸,相互間征伐不斷,早已不復古時天子巡守之禮。

諸如秦、漢朝皇帝巡幸,多以尋找祥瑞或希冀得到海外神仙回應求長生為目的。

這些帝王出行活動不僅擾民傷財,也不是古時帝王出巡應有之義。

秦漢皇帝出行的類型和儀制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時,由於天下剛剛結束戰亂。

加之各地地理環境差異巨大。

因而修建道路是異常困難的。

若要完成交通建設,必須要毀滅東方各國遺留的戰略要塞。

不僅如此,更要克服各地自然條件差異所帶來的影響。

也就是說,道路交通體系的構建是一項浩大且複雜的工程。

而皇帝制度的確立,正好為交通的修建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馳道,天子道也。」

秦始皇為保證自己出巡之便,修建了由首都咸陽出發至全國各地的馳道。

可以看出,馳道是皇帝出巡時的專用通道。

漢武帝在秦始皇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對馳道的修建。

《漢書·賈山傳》中記載了馳道的概況:「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

皇帝對馳道的寬度要求極為細緻。

馳道周圍不僅要種植數量足夠的樹木,而且要高於地表。

由此觀之,馳道的修建要體現出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秦漢之時的馳道才顯得格外壯觀。

除皇帝及其車駕外,任何人都沒有權力橫行或穿越馳道。

除非能得到皇帝詔令的特許。

為保證皇帝的順利出巡,除了要有完善的交通體系,車駕系統也是十分必要的。

秦漢時期由於皇帝出巡日漸頻繁,因而對車輿的要求也日益明確。

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後,對於車輿制度做了相關規定,

其將皇帝所乘之馬稱為輿馬,又確立了以六為標準的車輿制度。

即,皇帝所乘車輿,要配置六匹馬。

同時,他又「兼其車服」,將諸侯國的車輿皆作為後屬。

非但這樣,秦漢皇帝對車輛儀仗的規定也極為複雜繁密。

車駕是一個由內而外,排列有序的方陣。

方陣之中引導的官員執金吾、大將軍等,他們都是有武官或具有武職性質。

旌旗、斧鉞、盾甲等都是軍隊出征時,必要的武器以及儀式裝備。

這說明方陣具有強烈的軍事性質。

對於皇權來說,軍隊是其政權的重要支柱。

所以,皇帝通過出巡,向地方展現武力色彩,是皇權的合理行為。

不過,同單純的軍隊不同,皇帝出巡的車駕軍列陣型排布,是一種儀式化的展現。

其目的是宣揚皇帝的尊嚴、尊貴以及不可撼動。

除了軍隊隨行,還有兩類官員也必須跟隨。

那就是,丞相與御史大夫。

讓他們一同前往的理由也很簡單。

因為在朝堂之上,一直是這兩者幫助實行皇帝詔令。

自然,二者隨同出巡,能夠更好保證皇帝政令的有效傳達。

等到漢武帝之後,還增加了侍中、給事中、尚書等職官陪同。

除了認為,皇帝出巡還相信天命。

事實上,其車駕布置非常符合陰陽五行學說。

不過這也不奇怪。

畢竟秦始皇甚至是根據五行學說立國的。

當時,他認為秦屬於水德。

因而,其將主要車駕及其旗幟顏色定位黑色。

種種行為,無不是皇權的體現。

出巡與皇權的建構

秦漢時代,天下一統,誕生了以皇帝為中心的思想政治體系。

因此這一時期,在春秋戰國時代的王權思想之上,誕生了皇權思想。

正所謂,「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

在當時,上至皇帝,下至郡縣都是一種全新的、前所未有政治形態。

對於皇帝來說,如何更好地控制並駕馭強大權力是十分重要的。

《白虎通·號》記載:「德合天地者稱帝,仁義合者稱王,別優劣也……」

正是因為此,皇帝才有了統治天下的合理性,得以保持至尊性。

可以說皇權的誕生是於秦漢時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政治體系。

因此,當時皇帝從各個方面進行皇權的構建是十分必要的。

而皇帝出巡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

要知道,皇帝車駕的同行人員以及皇帝本人使出巡的隊伍成為一個「移動的宮廷」。

通過這種符號化的表達方式,向沿途的臣民直觀地展示了皇帝之尊貴。

更何況,統一的秦漢帝國實際上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帝國。

儘管當時天下在名義上實現了統一,然而帝國之內存在著多種地域風俗文化的差異。

而且民間經常會傳播出不利於國家統治的謠言。

這個多元的文化差異和不和諧的民間謠言,成為秦漢皇帝在一統天下、建立皇權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難題。

親自出巡除了能感知社會當下的真實狀態,一定程度上獲得天下和百姓的認同感。

這也能恰如其分地宣傳自己的統治思想,鞏固皇帝唯我獨尊的權力和統治。

結語

秦漢帝國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是皇權體系的確立與鞏固時期。

因此,皇帝需要採取多種措施以維護並完善帝國的統一。

而出巡,作為皇帝多種行政方式的一種,在宣揚皇權思想、維護皇帝制度等方面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它無時無刻都在貫穿著皇權意志。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