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潛四部曲(三)含苞待放的於潛旅遊

八爺聊人居 發佈 2024-04-10T17:36:17.457790+00:00

國慶前期,天氣炎熱。烈日未能擋住杭徽高速上的滾滾車流,大家奔赴臨安的熱情,絲毫未減。於潛岞崿山上,某位朋友卻不由得感嘆起來:「我們於潛像樣的賓館太少了!」仔細思量,也確實是這麼回事。於潛的街上,多是私人小旅館,能拿出手的賓館,寥寥無幾。過往遊客雖頻繁,在於潛停留的卻不多。

國慶前期,天氣炎熱。烈日未能擋住杭徽高速上的滾滾車流,大家奔赴臨安的熱情,絲毫未減。

於潛岞崿山上,某位朋友卻不由得感嘆起來:「我們於潛像樣的賓館太少了!」仔細思量,也確實是這麼回事。於潛的街上,多是私人小旅館,能拿出手的賓館,寥寥無幾。過往遊客雖頻繁,在於潛停留的卻不多。曾經的昌化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如今已有了相當的改觀。

岞崿山上俯瞰於潛

作為旅遊高地臨安的中部副中心鎮,於潛卻是一塊窪地。縱然天目溪貫穿全境,《耕織圖》歷史悠久,可全鎮境內,卻沒有叫得響的文旅項目。雖有天目名山可對外昭彰,那時藻溪的,並不歸於潛管轄。

南宋時於潛縣令樓璹所作農事繪本《耕織圖》

遊客們呼朋引伴,攜家帶口,做好攻略,前來打卡。錦城片的青山湖,龍門秘境;昌化片的大明山、風之谷,無不人頭攢動,車位難求。唯獨這於潛,看著別人的熱鬧,守著自己的清靜。

於潛當下的旅遊滯後,一個原因是起步較晚。臨安旅遊的崛起,有兩處民營景區功不可沒,分別是太湖源與浙西大峽谷,它們作為山地旅遊開發的典範,對外豎起了臨安旅遊的大旗。如今,太湖源與浙西大峽谷皆為4A級景區,其創始人華抗美與潘慶平,也成為臨安的傳奇人物。這是臨安旅遊發展的第一階段。當錦城和昌化周邊分別誕生出現象級景區,於潛缺席在競逐的伊始。

天目溪綠道

於潛旅遊暫未勃發,另一個原因是缺乏領軍型的景點。景點偏小,分布分散,這是臨安旅遊的整體現象,於潛更為明顯。作為母親河,天目溪在外的知名度依然遜色於苕溪、昌化溪和柳溪江。耕織文化的影響力,也難與錢王文化和浙西民俗文化相匹敵。至於戶外運動,則更無法撼動昌化的霸主地位。整個於潛旅遊,缺乏了核心的亮點。

天元巷

其實,於潛的旅遊潛力,並不在小。業界資深人士,普遍也是對其未來看好。在「一廊三圈十八景」的全域景區構架中,於潛擁有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和取代不了的文化地位。當前的於潛,正在蓄勢聚力,等待雄姿英發。

於潛祈祥塔

雖無名山大川,但於潛作為中部交通樞紐,東西向由杭徽高速橫貫杭黃,南北向由即將通車的臨金高速匯通浙西。大車密集的浮玉路,與天目溪相平行,為329國道的過境部分。從這條路,可以北上寧國,南下桐廬,往來交通非常便利。加上十字交匯的高速公路,於潛的交通地位會進一步強化。從杭州城西驅車至於潛鎮,走高速不超過1個小時;從南京自駕而來,路線也即將拉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於潛公路交通優勢勝過錦城。三個主要城鎮中,於潛或將最先打通文旅開發的南北廊道。

駱賓王隱居地

貌似不起眼的於潛,其實旅遊資源的類型最為豐富。隨著文旅經濟的發展和遊客需求的升級,臨安旅遊正在從觀光游向體驗游和度假游轉型。對於短途的深度游,於潛有足夠多的旅遊產品可供遊客選擇,喜歡農事體驗的有光明農場與耕織圖文化園;於潛果園遍布,晶瑩剔透的陽光玫瑰,可盡情採摘。

於潛張招林家庭農場的陽光玫瑰熟了

喜歡詩詞文化的有駱賓王隱居地,喜歡傳統技藝的有千洪的桃花紙與宣紙製作。對於吃貨,則有紹魯的糕餅、後渚的年糕,既能參觀製作過程,又能買來饋贈親友。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吃魚的老饕,則南北兩個方向都能大快朵頤。南面有樂平的清水魚,北面英公水庫附近,也曾是魚莊遍地。對於文化學者,民族日報社紀念館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小學生繪的於潛傳統美食

於潛之魂在文化,文化之基在厚重。天目山文化,浸潤在於潛的點點滴滴,傳承在百姓的身體力行。起源於天目山區的燉鍋有兩條支脈,一支是由於潛發端天目暖鍋,另一支則是演變於寧國的寧國小煲。雖同根同源,但天目暖鍋在文化發掘和宣傳推廣上走在了寧國小煲的前面。

最新款的天目暖鍋器皿

天目文化的薪火,還在於天目窯,作為與越窯和龍泉青瓷並列的浙系瓷窯,天目窯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擁有極為超然的地位。本土80後青年徐喬,放棄房地產公司的優厚待遇,創辦宋元陶瓷有限責任公司,投身天目瓷的傳承保護與產業化開發,雖過程艱辛,仍矢志不渝。

陌上花系列天目瓷器(設計者:徐喬)

宋元陶瓷工作室展廳

於潛文旅的空間,還在於村落景區。村落景區市場化運營的臨安模式不僅帶動了鄉村共富,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同道前來取經,成為臨安文旅對外交流的一扇窗口。繼龍門秘境、指南紅葉、文武上田等東部村落取得成功後,於潛的村落也是箭在弦上。沿高后線,光明村、潛東村、紹魯村串成一列,共同富裕的文旅示範帶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其中,位於天目山麓的朱灣村以憑藉數千畝的於術種植基地,成為正在打造的明星村落。依託前期村落的成功經驗,於潛的村落景區將給遊客們帶來更美好的深度體驗。

於潛朱灣村冬景

「一廊三圈十八景」的全域景區打造中,中部的大天目名山圈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於潛,明顯比藻溪更適合作為這個圈的核心。

天目溪風光,攝於闊灘

通過交通優勢的發揮,旅遊接待設施的完善,文化資源的深度發掘,多種業態的並舉,於潛通過「大天目門戶」的定位和區域次級旅遊集散中心的規劃,完全可以成為臨安旅遊的下一個引領。於潛的作用,並不在於擁有獨絕的山水,而在於將周邊旅遊資源的整合與盤活。從而形成玩樂在景區,休閒在於潛的良性互動新局面。而且,從橫路至樂平的天目溪景觀廊道也或將成為一條新的濱水景觀軸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