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運輸70年回顧:經濟與民生均衡發展

公路工程技術 發佈 2024-04-10T17:41:02.292510+00:00

中國交通運輸70年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和人才隊伍等方面創造了經驗,主要包括:拉動經濟成為交通運輸發展的恆動力;

寧蕾

甘肅恆智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摘 要:回顧中國交通運輸70年經歷的階段,可分為緩慢發展、瓶頸制約、市場化改革、快速發展、過渡轉折等五個發展階段。中國交通運輸70年以來在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和人才隊伍等方面創造了經驗,主要包括:拉動經濟成為交通運輸發展的恆動力;民生交通是交通運輸發展的出發點;技術創新是交通運輸發展的催化劑;政策革新是交通運輸發展的保護網。縱觀全球交通發展,中國建設交通強國亦存在綜合運輸結構尚需優化、交通物流引領產業競爭力尚可加強、交通應用系統的智慧性能尚待升華等若干短板。建議從交通的經濟性和社會性兩個方面同步發展,並不斷保持兩者之間的發展平衡,走中國交通保證安全、拉動經濟、服務民生、技術創新和綠色低碳之路。

關鍵詞:運輸經濟;交通產業;交通政策;民生交通;交通強國;

交通運輸是國家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亞當·斯密(1776)認為交通運輸發展對城市和地區經濟有促進作用。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850)在傑克遜當選美國總統期間,考察美國鐵路、運河系統等交通基礎設施,將交通運輸效率是作為影響產品成本的關鍵因素,提出推動美國經濟社會繁榮的交通運輸政策。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日益加深,世界範圍內資源要素流動明顯加速,世界各國不約而同的增大了對交通運輸投入,搶占全球經濟競爭機遇。中國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將交通強國建設列為強國戰略。中國交通發展的樣本引來學術界關注,尤其對中國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意義、內涵指標、治理規劃饒有興致。傅志寰、孫永福等(2019)從工程科技和工程管理角度對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主要內涵、評價指標、戰略重點、關鍵突破點、實現途徑、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諮詢建議。孫家慶等(2019)參考國外專家研究,分析交通強國內涵與建設目標,提出交通強國評價指標體系建議。趙光輝(2016-2020)在交通強國戰略視野下,站在人才、技術和產業視角,對「網際網路+交通」「大數據交通」「區塊鏈交通」「人工智慧交通」「智能製造助推交通強國」「交通人才助推交通強國」「交通局長談交通強國」等問題進行系列探討,總結了我國交通強國戰略體系既包括體制內的力量,也不能無視體制外的動力。楊雪英(2017)對我國與世界上典型交通強國的各項關鍵指標進行了對比分析,徐飛(2018)論述我國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內涵和戰略目標,黃凱迪,許旺土(2019)以廈門市為例,期待通過國土空間規劃推動交通強國建設。陳峰(2019)、孫章(2018)等人從學科角度對交通強國建設提出了相關建議。但現實與歷史有著連續性關係,要認識現實就需把握其歷史上的來龍去脈。分析現有學者研究文獻,發現從交通運輸歷史演變及其軌跡視角來論述中國交通強國的文獻並不多見。基於此,本文擬從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交通運輸變遷軌跡來提煉經驗,為完善交通強國建設政策提供理論參考。

1 中國交通運輸變遷軌跡

1.1 緩慢發展階段(1949-1977年)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交通運輸面貌落後。全國沒有一條高速公路。鐵路總里程2.2萬公里,公路里程8.1萬公里,內河航道7.4萬公里,其中等級航道2.4萬公里;民航航線里程1.1萬公里,僅有12條航線。到1978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增至5.2萬公里,全國公路通車裡程達89.0萬公里,全國港口生產用碼頭泊位數由1949年的161個增至735個。中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但受制於國內外不利環境負面影響,交通科技和交通人才資源極度匱乏,交通運輸作為後勤保障發展緩慢。

1.2 瓶頸制約階段(1978-1991年左右)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相對薄弱的交通運輸行業嚴重製約了工農業生產、商品經濟流通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了交通運輸能力、交通運輸效率的發揮,成為了交通運輸建設發展的嚴重障礙,改革交通運輸管理體製成為當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伊始,外部環境發生改變,經濟增長成為國家首要任務,交通運輸成為恢復國民經濟正常秩序優先發展的重點行業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中國交通運輸各領域實行改革,重點是擴大地方政府管理權限。1981-1985年期間,交通部提出了「誰建、誰用、誰受益」的原則,提倡和鼓勵貨主單位自建碼頭,港口建設速度得以加快。中國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拉開序幕,國務院發布的允許個戶進入運輸市場的相關規定,打破國有集體完全包攬公路和水路客貨運輸市場格局。中國在鐵路、民航、港口、內河水運等領域的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在鼓勵外商投資、民用機場收費以及鐵路、水運運價調整等方面政策創新。

同時,由於對交通運輸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認識不夠,歷史欠帳過多,加之由於政策慣性、思維習慣和路徑依賴等,受傳統觀念禁錮較深,思想解放不夠徹底、發展思路依然不夠開闊,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凸現。

1.3 市場化改革階段(1992-2003年左右)

鄧小平1992年發表「南巡講話」後,國家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針。針對交通運輸領域缺乏總體設計、改革深度和廣度不夠問題,中國交通運輸市場化步伐加速,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1998年至2003年既是我國經濟在波折中調整的時期,同時也是交通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探索階段。在「以人為本」的國家治理思想下,使政府職能轉變,交通運輸進入了市場化體制改革新階段,同時將重心集中於為行業宏觀管理、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服務。

1.4 快速發展階段(2004-2013年左右)

從2004年到2013年的十年,被譽為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的「黃金十年」。交通運輸各領域基礎設施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政府法治建設逐步推進,大批交通法規條例的出台,交通運輸市場逐步規範。中國交通運輸充分利用各項有利政策,以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使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2008年,作為國家大部制改革組建機構之一的「交通運輸部」正式對外掛牌。出於鐵路領域「建設和管理特殊性」的考慮,鐵路系統當時仍由鐵道部負責。到2013年初國家鐵路總局和中國鐵路公司的成立,中國龐大的鐵路系統實行政企分開。中國基本確立「一部三局」交通運輸大部門架構和綜合交通管理機制。交通運輸部的順利整合不僅是對交通運輸快速發展的回應,也是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邁上新台階的重要標誌。與以往傳統的交通運輸系統相比,綜合交通運輸具有更優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更能適應目前經濟多樣化、國際化、信息化、網絡化和穩定發展的新要求。

1.5 交通強國建設階段(2014年至今)

經過前面幾十年的不斷發展,中國交通運輸發展實現由「總體緩解」向「基本適應」飛躍。在黨的十八大以後,交通運輸事業再一次取得輝煌發展,中國逐漸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交通運輸政策關注重點由追求「規模速度」向追求「質量效率」轉變。

2014年全國交通工作會議,將中國交通運輸政策基調定為「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交通運輸行業由學者、官員、智庫、企業等多方力量構成的研究團隊開始從不同角度系統研究交通強國建設,並陸續發表研究成果。2017年交通強國戰略被列入黨的十九大報告,2019年頒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開始面向全球提出開啟中國交通強國建設新征程。

2 中國交通運輸70年發展的重大成就

2.1 中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全球矚目

中國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市軌道運營里程等均位居全球第一,陸路交通已經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港口萬噸級泊位數量(2444個)排名世界第一,水路交通已成為經濟往來的重要紐帶;民航服務越來越便捷(國內定期航班通航城市增至230個),航空運輸已成為綜合運輸體系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到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強有力支撐,交通運輸在改革開放中完成了跨越式發展,在世界交通史上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交通速度」。在交通基礎設施規模、質量、技術裝備等方面取得前所未有成就。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標誌著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發展的交通基礎設施規模,使交通運輸網絡總體規模效應日益明顯;交通運輸線路技術質量,使中國整體交通運輸結構顯著優化;交通運輸國際互聯互通,使交通運輸工程技術與交通裝備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逐步縮小;交通運輸科技水平提升,使交通運輸各領域的數位化水平處於世界一流行列;中國交通行業廣泛吸引全球交通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參與、高技術企業跨界融合、全球風險資本集聚投資、現代先進技術和先進位造深入推動,運輸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使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航空逐漸成為亮麗的中國名片。

2.2 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管理體製革新

中國交通運輸體製成功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取得了開天闢地的成就。交通運輸發展管理體制改善。交通運輸領域政府管理職能基本實現由原來的行政管理、微觀管理轉變為行業宏觀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交通運輸採用靈活發展機制,中央和地方在交通運輸方面的責權利關係逐步理清,在確保中央宏觀調控職能的同時,充分調動地方性。通過改革建立和完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交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得到明確。

2.3 中國交通運輸人才隊伍源源不斷提供智力支持

中國交通運輸部完成了對公路、水路運輸人才的調查統計,建立了覆蓋省、區、市的專業技能鑑定站,在全行業開展交通行業實驗室和創新中心,不間斷舉辦機動車駕駛員節能技能大賽、公路養護機械操作工專業技能大賽、中國海員技能大比武和全國公路客運科技助力行等賽事活動;精心策劃「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全國交通技術能手」、「感動交通年度人物」等人才選拔工程;在高技能人才建設方面開展文化建設「十百千」工程,葉聰、包起帆、許立榮、巨曉林、許振超、孫永才、吳榮南、袁庚等先鋒人物為交通運輸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貢獻巨大能量,交通運輸行業院士入選人數獲得重大突破,「人才強交」戰略取得了可喜成效。

3 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經驗

3.1 交通運輸發展的源動力是開放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成果得彰顯。要始終做好兩個堅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交通運輸供給能力,增強交通運輸技術含量;堅持不斷深化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充分凝聚力量調動各方性。改革開放是交通運輸健康發展的強力保證。依靠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初步建成了當前全球一流的現代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堅持改革開放,推進發展理念創新、人才管理創新、交通技術創新、交通政策創新,探索出交通運輸發展之路,破解阻礙交通運輸發展路上的各種難題。

3.2 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的使命是服務人民群眾

人民群眾是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推動者、交通運輸產品的使用者和建設者、交通運輸服務的享受者和提供者。要想使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同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需求相適應,就必須堅持把社會公平正義、人民福祉作為交通運輸工作的重點,始終堅持人民立場,牢記以人民群眾為本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交通發展惠及全體人民,建設人民滿意的交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的出行需求。我國交通運輸的發展過程,也是地方各級政府和人民性和創造性被調動起來的過程,不斷提高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是交通運輸產業壯大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強力保障。

3.3 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的保障是法律規制與政策創新

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健全的法規、靈活的政策是中國交通運輸重要支撐,交通運輸法治成為現代交通運輸治理的保障,由此為社會資本提供了合理預期,激發各類創新創業人才、技術、資本和企業進入中國交通運輸產業,激發激活中國交通運輸活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監管環境和營商環境,維護交通運輸領域每一名從業人員、每一名交通運輸人才、每一家交通運輸企業的合法權益,一直是我國交通運輸行業法治建設的重點與難點。交通運輸政府部門的權力必須依法獲得,所有行為必須受法律約束,違法行為必須依法追究;交通運輸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必須依法經營,健全的法規政策是交通發展的經驗之一。

3.4 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的質變因素是技術創新

交通技術創新是推動交通運輸優化升級轉型最根本的動力和源泉。中國交通運輸行業圍繞建設創新型行業,成為中國科技創新重點行業,在提升中國科技競爭力和綜合國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堅持「科教興交」和「人才強交」戰略,提高科技進步的貢獻率,是中國交通運輸快速發展的質變因素。只有大量採用新的科學技術進步成果和兼容並蓄的技術創新,發展交通新業態、新企業、新技術,才能不斷提高交通運輸行業的科技含量,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的轉型升級。堅持人才是第一生產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交通運輸行業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和複合型人才,催化了交通科技在交通運輸行業發展。

4 中國交通運輸未來的走向與發展之路

4.1 中國交通運輸發展面對的主要問題

中國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一是智慧、綠色、平安交通建設任重道遠,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進入交通運輸領域服務人民群眾的同時也給帶來新的治理挑戰。二是交通運輸拉動經濟、促進競爭效果還不夠。中國高鐵和高速公路的債務問題引入關注,水運、鐵路、航空的經濟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物流組織效率有待提升,遠洋海運、民航國際化運輸水平不高,各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還遠遠不夠,運輸結構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仍不相適應。三是綜合交通網絡結構整體性有待優化。與公路相比,鐵路、航空目前仍是短板,過江通道能力明顯不足,構建全球交通網絡,支撐「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交通物流體系,構建天上、地上、水上、網上一體的交通空間網絡才剛剛起步。

4.2 中國交通運輸發展未來道路的選擇

走中國交通運輸保證安全之路。把交通運輸「零死亡———零傷亡—零意外」作為交通運輸發展的基礎目標。實施基礎設施安保能力、防控能力提升以及安全教育等工程,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更嚴監管,構建更加完善的交通運輸安全管控體系,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能力、交通重點領域安全防控能力、交通從業人員及參與者的主動識別安全能力、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遏制交通運輸重特大事故,爭取全國道路運輸萬車死亡率接軌國際先進水平,內河水上交通、港口、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領域逐步趨於「零死亡」。推廣「車輛及駕駛員主動安全防控技術裝備」應用,力爭道路運輸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有序下降。工程管理創新、工程質量控制、設計品質提升、科技信息集成、綠色安全保障、發展環境優化,提升公路水運工程的內在質量和外在品質,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中國交通建設工程新樣板。進動技興安工程。依託科技在交通運輸安全領域的應用,提升交通運輸安全的基礎保障、風險識別、監測預警、主動防控、應急輔助等能力水平,以科技創新建設平安交通的特色路徑。構建「人車路」相協同的道路運輸安全防控系統。利用科技加強對駕駛員生理疲勞、超速、接打電話等不安全駕駛行為進行主動干預、實時預警。推動「惡劣天氣條件下高速公路路面感知系統」建設,監測預判路面雨雪冰凍等實時狀況,提前採取防範措施。推廣道路施工「智能錐桶」、道路「數字標誌」的應用,實時監測發布道路管控信息,實現提前預警和通行引導。探索車路協同等更多新技術的應用。運用事故大數據,分析事故原因、事故特徵、多發事故路段,採取防範措施。運用通行大數據,實時分析高速路網重要節點(路段)擁堵狀況,合理採取保安全保暢通的應對措施。利用高德、百度導航大數據,結合視頻監控設備,高效精準識別交通運輸事故,提升應急救援效率。深化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提升交通運輸安全暢通管控和應急處置輔助決策能力水平。

走中國交通運輸拉動經濟之路。中國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相互推動、互相影響。交通運輸作為先行官在社會經濟正常運轉中發揮著推動作用,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樣拉動交通運輸蓬勃發展。突出交通運輸的經濟性,在綜合交通管理機制的基礎上,改善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從全局上謀劃全新的交通運輸發展長遠規劃,加大交通基礎設施補給短板力度,構建高質量高水平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發揮好高鐵、城際鐵路、機場規劃建設運營模式和投融資平台的統籌優勢,集中力量補齊短板,重點建設鐵路、機場、過江通道,消除幹線航道瓶頸,打通斷頭路,延伸公路最後一公里,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完善,實現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相互支撐。謀劃各種運輸方式協同發展,加強鐵路、過江通道等短板建設,加快鐵路規劃,推動機場統籌,增強機場群功能;完善公路網絡,提升路網服務水平;發揮水運優勢,加強港口航道建設;統籌管網布局,推進油氣管網建設;強化樞紐體系,建設立體交通樞紐;完善國家級綜合大通道、大樞紐建設,加快形成公鐵水空等協調發展、有機銜接的綜合交通運輸格局,促使物流渠道降本增效,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效率。統籌協同的規劃、建設、管理。在加強綜合交通大通道和客運樞紐建設的同時,加密萬里高速公路網布局,構建以高鐵為重點的鐵路網,打通高等級水運通道,民航運輸機場規劃,推進鄉鎮快遞服務營業網點覆蓋,促進多式聯運的互聯互通;完善現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鋪就更多信息「加油站」;健全「建管用」機制,提升基礎設施運營效益,形成涵蓋公鐵水空、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的交通企業集團體系,發揮政府與市場在推動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中的雙強引擎作用。構建立體化、網絡化基礎設施格局,提升運輸通達程度,注重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形成以「標準化、信息化、綠色化」為核心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品質工程政策、標準、制度體系,提升工程實體質量、功能質量、外觀質量、服務質量,確保公路、水運、橋樑工程品質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走中國交通運輸服務民生之路。構建現代物流服務和現代出行服務體系。以服務經濟發展高質量體系構建為起點,打造經濟高效便捷的貨運服務體系。提升物流實力,強化東西向國際運輸;補強鐵路短板,構建南北向運輸體系;引領產業升級,提升航空貨運功能;調整結構,提高綠色貨運比重;推動「一帶一路」新南向通道,打造合作倡議的標杆和示範項目。以服務人民高質量生活為目標,加快建設讓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的城鄉客運服務體系。加強航空客運,拓展國際直達航線,「天網系統」,形成客運機場、貨運機場、臨空經濟區既合理布局又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以軌道為核心,打造城際客運網絡,提升城際間一體化發展水平;堅持公交優先方案,優化公交服務,改善出行體驗,提升公交吸引力;探索新客運服務模式,鼓勵第三方平台發展「一站式」聯程售票聯運服務,推進多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往返、聯程、異地等各類客票業務;引導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服務新模式的健康有序發展,增加智能化、品質化、共享化、定製化和體驗化客運服務供給。重塑「農村公路+」發展模式。在推進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的同時,發展農村交通運輸,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質量,發展農村交通運輸新動能,為中國扶貧戰略提供有力保障。開展農路創意設計,打造特色農路品牌,有序推進農路與基地、旅遊景區、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鄉村旅遊等產業項目組合式開發,因地制宜建設產業路、旅遊路、資源路、特色路,探索農路富民新模式。

走中國交通運輸技術創新之路。推進交通行業技術創新,建設智慧交通、大數據交通、人工智慧交通,實現未來交通運輸動力轉換。加快智能網聯,提升設施運營效率;加快基礎設施數位化發展,推進智慧公路建設;加強信息融合,提升客貨出行效率。構建交通運輸大數據體系,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推進各數據之間的資源整合和分析應用,以發展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為主攻方向,制定大數據交通運輸發展戰略規劃。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高速公路智能化擴容示範工程,滿足基本不新增用地條件約束,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升通行能力;鼓勵、有序推進智能交通、共享交通、「網際網路+」交通、大數據交通、區塊鏈交通、人工智慧交通等新業態發展。以提升客運出行品質、貨運物流效率為重點,推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行動支付、電子客票等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推廣基於移動智能終端技術的客運「指尖出行」,促進定製客運等相關新業態發展。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特色,須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技術指導,加大政策扶持,堅持創新引領,深入推進大數據交通發展,搶占智能駕駛等新興業態發展,推進傳統公路貨運物流轉型升級,實施智慧交通,建設智慧物流。

走中國交通運輸綠色發展之路。將中國交通納入全球交通發展視野,將中國交通生態改善與成果列為全球交通市場競爭優勢,抓好交通污染治理、綠色交通、低碳交通。推進綠色交通、旅遊公路示範區建設,把交通與旅遊融合。宣傳綠色出行,提倡應用綠色交通工具,關注交通運輸領域節能減排事項,做好交通運輸領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工作。推進生態保護,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做好生態紅線避讓和生態保護工作,推進交通綠色發展,打造交通綠色廊道。

參考文獻

[1] 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原因與性質研究.武漢:中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22-24.

[2]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經濟學的自然體系.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71-72.

[3] 傅志寰,孫永福,翁孟勇,何華武.交通強國戰略研究.人民交通出版社,2019:15-19.

[4] 孫家慶,李曉媛,韓朝陽.交通強國評價指標體系.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19,45(2):36-43.

[5] 趙光輝.中國製造助推交通強國.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34-36.

[6] 楊雪英.交通強國的內涵與關鍵指標分析.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7,27(4):16-20.

[7] 徐飛.中國建設交通強國的綜合基礎與戰略意義.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11):70-79.

[8] 黃凱迪,許旺土.新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交通規劃的適應性變革---以廈門為例.城市規劃,2019,43(7):21-33.

[9] 陳峰.發揮學科優勢建設交通強國.鐵道學報,2019,41(7):3.

[10] 孫章,SUN Zheng.「交通強國」呼喚交通學科創新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8,21(4):5+160.

[11] 周雪光.尋找中國國家治理的歷史線索.中國社會科學,2019(1):90-100.

[12] 肜新春.新中國成立初期交通發展戰略的演進與績效.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46(4):90-96.

[13]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交通運輸研究所.中國交通運輸發展改革之路:改革開放30年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發展回顧.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25-29.

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內容來自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於商業用途,如無意中侵犯了哪個媒體、公司、企業或個人等的智慧財產權,請聯繫刪除,另本頭條號推送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頭條號運營方無關,內容真偽請讀者自行鑑別,本頭條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