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姑·阿杜拉曼:若印尼收復伊里安島,就會處理北婆羅洲領土問題

說書人北齋 發佈 2024-04-10T18:36:20.540965+00:00

#歷史開講#東姑·阿杜拉曼對「偉大設計」的支持1945年,當選為印度尼西亞領導的蘇加諾是一位出色的民族主義領袖。在1958年年底到1959年這段時間,印尼已經開始在醞釀收復伊里安島,則紐幾內亞,東姑·阿杜拉曼認為一旦印尼收復伊里安島,就會著手處理北婆羅洲領土問題。

東姑·阿杜拉曼對「偉大設計」的支持

1945年,當選為印度尼西亞領導的蘇加諾是一位出色的民族主義領袖。在1958年年底到1959年這段時間,印尼已經開始在醞釀收復伊里安島,則紐幾內亞,東姑·阿杜拉曼認為一旦印尼收復伊里安島,就會著手處理北婆羅洲領土問題。禍不單行,1958年年末,東姑收到了英國駐菲律賓大使的口頭信息,大使警告東姑。

當東姑在次年一月出訪馬尼拉時,菲律賓當局或當地媒體甚至兩者都會向他提出,菲律賓主張他們具有北婆羅洲主權。在印尼和菲律賓的雙重壓力下,東姑改變了他對「偉大設計」的看法。

其後,與麥克唐納的秘密會議中,東姑向英方挑明了心意:自從他收到了馬尼拉方面可能會向他提出主權主張的警告,他的考慮變得目標明確,他的想法跟我(指麥克唐納)非常相似。他說,首先在大英國協框架內構建一個更大的東南亞聯邦這一構想將會有助於決定性地解決新馬關係問題。他和他的幕僚們不得不單獨考慮新馬合併問題。

雖然新加坡以一個額外的州的形式加入馬來亞聯合邦,但是馬來人也不可能支持新加坡華人加強馬來亞華人的力量,並且在合適的時候建立華人優勢。但是,如果婆羅洲三個屬地可以加入聯邦,這些領土上的非華人人口將起到制約新加坡華人力量的作用。這樣的計劃他會接受的,但是他還沒有與任何人討論過這個計劃。

東姑的觀點對殖民地文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為他給英方提供了一個解決「新加坡加入會影響新聯邦的民族結構」的解決方案。英屬東南亞殖民地的總督們紛紛指責倫敦當局不應該維持靜觀其變的態度,並且敦促英國制定「偉大設計」的具體政策來指導殖民地文官的工作。

但是總督們的聲音再一次被無視,時任殖民部副次官馬丁堅持英國將「堅守更晚而不是更早的格言,維持仁慈的中立」。1960年5月,東姑在大英國協會議上,向殖民部國務大臣帕斯伯爵詢問英方的態度,得到的回覆卻是殖民部認為只要蘇加諾仍未解決伊里安島問題,就不會威脅到北婆羅洲三邦的領土安全。

然而並非所有殖民部官員都對「偉大設計」採取冷漠態度。比如時任殖民大臣麥克勞德就認為推動「偉大設計」宜早不宜遲,時任英國東南亞事務主任專員塞爾扣克伯爵也是「偉大設計」的支持者。

在內閣殖民事務委員會的授權下,塞爾扣克伯爵於1960年下半年參加婆羅洲領土委員會及共同防禦諮詢委員會的會議,並且在會議中商討推動「偉大設計」的可能性。不得不承認的是,單憑麥克勞德與塞爾扣克的個人的努力,難以轉變倫敦當局對「偉大設計」的普遍看法。

在1956年到1960年期間,英方未採取積極行動的原因可能如下。一方面,儘管東姑提出,在婆羅洲三個殖民地加入的前提下,他會接納新加坡,但是尚未知曉新加坡以及婆羅洲當地如何看待這一方案;另外一方面,雖然新馬文都是發展相對迅速的區域,但是砂婆兩邦則被英方評為暫未出現能領導當地的民族主義者、甚至「短期內不可能出現要求獨立的本土需求」的區域。在缺乏與英國合作的民族主義者的情況下,聯合王國並不希望冒險去完成一場強迫性的非殖民化,所以英方對東姑的呼籲不為所動。

從宏觀戰略出發,似乎此時的英國更不可能在東南亞採取積極行動。1956年蘇伊士戰爭,以艾登為首的保守黨第一次受到了國內輿論與國際輿論的內外夾擊,其短期作用是首相辭職。

運河危機對以後的保守黨的影響是深遠的,其長期作用則是,再也沒有一個保守黨首相對殖民地採取過激的行動。而麥克米倫作為運河危機時的財政大臣、最著名的主戰派,他本人更不可能主動牽頭推動的「偉大設計」。所以,在這個階段,英國並不願意為非殖民化承擔更多的風險,除非新加坡當地出現了意外。

新加坡危機下的意見統一

新加坡獨立一直是二戰後新加坡有識之士的共同目標,1959年人民行動黨宣布他們的參選綱領為「通過新馬聯合最終實現新加坡的獨立」,並在同年取得了大選的勝利。但是對「如何建設祖國」這問題上,人民行動黨的內部並未取得共識。以李光耀為首的受過英式教育的溫和派希望通過改革的方法,建立一個獨立的新加坡。

而以林清祥為首的激進派則希望通過激烈的變革的新加坡。儘管兩派在方案上存在巨大差異,但是建設祖國的先決條件是,要將人民行動黨抬進國家事務。所以,溫和派需要激進派所控制的工會、文化組織和華文學校作為宣傳機器;激進派需要溫和派所建立的合法的左翼人民行動黨,以此使得他們的社會活動合法化。

但是這種互相利用關係,在1959年大選之後逐步破裂,隨著新加坡經濟的下行,以及國內對英國的不滿日益高漲,激進派逐步取得了遠比溫和派更多的群眾支持。顯然英方也察覺到此狀況,在1961年3月17日,英國遠東聯合情報委員會向英國遠東國防協調委員會提供了一份關於「對新加坡接下來十二個月的展望」的報告。

這份報告中明確提及「李光耀會受到新加坡左翼人士的持續攻擊但他能維持自己的政權,同時新加坡將持續對偉大設計的推進帶有好感」。從結果論而言,似乎第二個推論是正確的,但是第一個推論卻犯了嚴重錯誤。

1961年4月29日,新加坡芳林地區補選上,無黨派人士王永元在人民行動黨激進派的支持下,與李光耀等人支持的易潤堂爭奪立法會席位,結果王永元以4927票有效選票擊敗了僅獲2820票的易潤堂。這一場補選被視為人民行動黨溫和派的失敗,李光耀的政權一度陷入了危機。李光耀非常明白,如果要重新爭取選民的支持,唯有達成在1959年的參選綱領中的承諾,他將所有希望壓在能實現新加坡獨立的「偉大設計」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