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的冕服制度和服飾習俗

木子李的悠悠地 發佈 2024-04-10T19:45:38.908944+00:00

周代建立起了比較規範的服飾制度,還專門設立了掌管服飾的官職據《周禮》記載,當時這些掌管服飾的官職分工是很細緻的,這表明周代服飾所體現出的等級差別,已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和觀念上的區別,而已經成為必須遵守的法律制度的一部分了。

周代建立起了比較規範的服飾制度,還專門設立了掌管服飾的官職據《周禮》記載,當時這些掌管服飾的官職分工是很細緻的,這表明周代服飾所體現出的等級差別,已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和觀念上的區別,而已經成為必須遵守的法律制度的一部分了。衣冠服飾正式登上政治舞台,被納入「禮治」範疇,成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

當時人們將「禮」劃分為吉、凶、軍、賓、嘉五種,合稱「五禮」,與之相適應,吉禮有吉服,凶禮有凶服,軍禮有軍服,相互之間各有不同。即使同一服飾,也會因主人的身份高低以及場合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形制。

在周代的服飾中,冕服是最具代表性的服飾之一,它主要由冕冠、冕服和佩飾附件三部分組成。冕冠是周代禮冠中最尊貴的一種,專供天子、諸侯和卿大夫等各級官員在參加各種祭祀典禮時穿戴。

周代的服飾制度對婦女服飾也作了具體的規定,王后、命婦的服飾主要有禕衣、榆翟、闕翟、鞠衣、展衣、祿衣六種,除此之外還有六種禮衣的內襯--素紗。六種禮服的形制大致相同,都是不分衣裳的袍式裝,傳說婦女穿著這種上下連為一體的衣服,寓含婦女應對丈夫忠貞不二的意思。六種禮衣中以褘衣最為尊貴,是王后陪從帝王祭祀先祖等禮儀場合所穿的祭祀裝;翟也是王后的祭服,是陪從帝王祭祀先公時的禮裝;鞠衣是王后的告桑之服;展衣是王后和士大夫之妻在朝見帝王、接見賓客時的禮衣:祿衣為王后面君和平時閒居時所穿。諸侯王的母親、妻子可以穿鞠衣,卿大夫的母親、妻子可以穿展衣等。

當時對民間男女的服飾也有規定。尤其是凶禮之服,一般人們按照與死者的親疏關係穿著不同的服飾,從髮式、首飾、衣服到鞋履都各有不同;穿著時間有長有短,長則三年,短則數月。按宗法制度,凶服分五等,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合稱「五服」。就西周的中下層民眾來說,他們穿戴則簡單得多。周代的衣服較商代要寬大一些,長度多超過膝蓋,袖子除了少數比較窄小之外,多數都很寬大。

因為周人重禮,在禮儀上還有專門的「冠禮」。周代的孩童一般都是垂髮至眉,並且兩邊梳「兩髦」,或把兩髦扎束成兩個形狀像角的髮結稱為「總角」。成年的時候要把頭髮在頭頂盤成髻形,女子主要是用笄(jī)把頭髮插定,而男子則是戴冠,用笄將冠和髻一起固定起來。男子戴冠的時候要專門舉行一個儀式,表示已經成年,這就是作為禮之開始的「冠禮」。周代人常戴的冠稱為「弁」(biàn),有爵弁和皮弁的區別,爵弁主要是祭祀典禮時戴,而皮弁則是在田獵或平日戴。遇到喪事的時候,就在皮弁的周圍環繞上一根稱作「經」的麻帶子。冕、弁、冠多是上層人的首服,而下層百姓多扎巾幘(zé)。

當時的鞋子可以通稱為履,如果再細分,單底的稱為履,復底的稱為舄(xi),舄一般是在履底以下再上木屐,舄可以保持履的乾爽而不畏潮濕。其中舄是最高貴的,周代君王的舄有赤、白、黑三色,王后的舄有黑、青、赤三色。在最隆重的場合,天子穿赤舄,王后穿黑舄。貴族平日穿履,遇到吉慶之事時才穿舄。士和平民百姓則只穿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