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發生戰爭,我國這三大短板很致命?補齊之後將不怕任何人

羅馬觀察員 發佈 2024-04-10T21:12:39.446507+00:00

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長,人民解放軍的實力也獲得了穩步提升,無論是武器裝備,戰略戰術思想還是軍事工業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長,人民解放軍的實力也獲得了穩步提升,無論是武器裝備,戰略戰術思想還是軍事工業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如今,解放軍已經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軍事強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也成為了美國,日本等不少國家渲染「中國威脅論」的競爭對手。

以至於美國在近年來不斷推動「重返亞太」的戰略構想,試圖將大部分軍事資源向亞太地區傾斜,以實現遏制中國的目的,並因此與中國圍繞台海,南海問題發生了很多摩擦。

正因為如此,許多網友對此非常憤慨,為什麼不用更嚴厲的手段碰一碰。中國現在是否有能力和美軍硬碰硬?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解放軍當下還無法達到與美軍同等的水平。一旦中美開戰,中國至少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致命短板,只有解決這些短板才能讓中國立於不敗之地。

1,解放軍缺乏遠洋作戰能力

遠洋作戰的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是否能對廣闊的海外地帶輻射自己的影響力,也決定了一個國家是否能在戰爭中拒敵於國門之外。中美之間不存在陸地接壤,一旦發生戰爭,首先來的必然是一場海空大戰。

而中國與美國在軍事上最明顯的差距便體現在遠洋作戰能力方面。

在地緣條件上,美國依賴其二戰勝利後的成果在西太平洋地區組建了三條島鏈,將三分之一個赤道直徑的海域變成了自己的安全區。

尤其是在第一島鏈,美軍的足跡從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台灣外海一直延伸到大巽他群島。這裡還有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在內的大多數國家是美國的盟友。

再加上美軍在這裡構築了大量的軍事基地,部署了海軍第七艦隊,配合盟友,牢牢控制了包括馬六甲海峽,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在內的海上要衝,牢牢的將中國軍隊阻隔在第一島鏈西側的陸緣海之中。

美國本身強大的軍事實力也可以讓他們將第一島鏈的作用最大化發揮。

畢竟,美國在海上有11個航母戰鬥群和9個以兩棲攻擊艦為核心組成的「遠征打擊群」,再搭配大量的補給船和護航軍艦,以及強大的艦載機部隊,美國海軍的確可以在西太平洋地區對中國造成巨大的威脅。

而美國空軍也可以憑藉世界上最龐大的運輸機隊(660架)做到全球快速部署。更別說僅美國空軍自身就有1400多架四代戰機和400多架五代戰機。

一旦中美之間發生戰事,美國憑藉第一島鏈上眾多的軍事基地,盟友支持以及自身強大的海空力量,完全可以從全球各地集結力量,快速投送到中國沿海,成為占據進攻角色的一方,對中國本土構成直接的威脅這無疑會加大中國本土遭受損失的風險和頻率。

相比之下,受制於地緣環境和海空實力的不足,中國只能在與美國的對抗中處於守勢。

中國海軍雖然已經是國際公認的「藍水海軍」,服役了包含2艘航母,3艘兩棲攻擊艦,50艘驅逐艦,99艘護衛艦在內的500多艘各類艦艇,但比起美軍,在遠洋作戰的實力上明顯要略遜一籌。

遠洋作戰最重要的海上打擊平台無疑是航母。中國當下只有遼寧艦和山東艦2艘航母服役(003福建號下水未服役),它們的滿載排水量分別為6萬噸和7萬噸,能攜帶的艦載機數量分別為36架和44架,主力艦載戰鬥機是殲-15。

美軍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超級航母滿載排水量均超過10萬噸,能搭載的艦載機數量都超過了85架,其主力艦載機是F/A-18E/F「超級大黃蜂」和F-35C。

雖然解放軍的殲-15戰鬥機能憑藉更大的空重和機動能力對美軍的大黃蜂戰機形成優勢。

但中國的2艘航母都是滑躍式甲板,不具備彈射起飛能力,不僅導致了起降效率低於美軍航母,還導致殲-15無法滿彈滿油出擊,大大限制它的載彈量,作戰半徑和戰術動作。

更何況美軍航母上還有F-35C隱身戰機,足以對殲-15這些四代機形成代差優勢。

美軍航母上還有E-2D,E/A-18G的固定翼戰機承擔預警,電子戰的職能。

而中國航母只能依靠直升機去承擔這些職能,明顯在探測範圍,電子戰能力上存在先天不足。

更別說美軍還有9艘滿載排水量大於4萬噸的兩棲攻擊艦。它們都可以在必要時刻搭載20多架F-35B和AV-8B這樣的固定翼戰機充當輕型航母。

美軍的11艘航母加上遠征打擊大隊一起出動,一次出動超過1000架艦載機並不是難事兒,在力量對中國航母形成了絕對優勢。

在護航艦艇上,中國雖然已經擁有了滿載排水量1.2萬噸,飛彈垂髮單元112具,性能強大的055型驅逐艦,但只服役了7艘。即便加上052C和052D,中國的盾艦也只有39艘在役。

相比之下,美軍能服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伯克」級驅逐艦多達87艘,對中國的盾艦形成了絕對的數量優勢。

在空中,情況也不容樂觀。儘管解放軍有1300多架四代戰機,五代機數量可能超過150架,但與美國空軍相比,依然在數量處於劣勢。

而在預警機,電子戰機方面,中國也存在數量劣勢,更何況這些戰機大部分還無法上艦遠洋出擊,只能依靠陸基機場部署。

至於中國的遠程空投能力,與美軍的差距更加巨大,在數量和質量上均略遜一籌。

中國當下只有145架運輸機,且不少是運力較小的中小型運輸機,具備戰略運輸能力的只有22架伊爾-76和60架運-20。

這兩種運輸機的載重能力分別為60噸和66噸,完全無法與美軍載重77噸的C-17運輸機相比,更別說C-5「銀河」這種龐然大物。

這樣一支缺乏大航程運輸機,固定翼預警機,數量又不多的海空力量,一旦第一島鏈東側的遠洋與美軍交鋒,處境將會非常艱難。

中國無力使用海空力量對美軍發起主動攻勢,直接威脅美軍後方,而美軍卻能貼近「騎臉輸出」,從而形成「美攻中守」的態勢。而這種格局一旦形成,必然會導致中國東部沿海發達的地區變成交戰區的風險大大提升,損失也會比美國更加慘重。

所幸的是,中國近年來非常注重海空力量的發展,新的003型航母即將入列,甚至核動力航母也有可能正在建造。

中國海軍的盾艦數量也在持續增長,未來可期。只要中國能補上這層短板,中國便可以在遠洋與美軍決戰,甚至突破三條島鏈的限制,拒敵於國門之外。

2,缺乏反潛和潛艇戰能力

潛艇戰在現代戰爭中具有封鎖,警戒海港,海域,偷襲敵方艦船,展開戰略威懾的重要作用。因此當今世界各大軍事強國都很重視潛艇戰和反潛戰。

而在潛艇和反潛作戰上,中美兩軍之間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中國當下有67艘攻擊型潛艇可以用於常規作戰,其中常規潛艇55艘,核動力潛艇12艘。解放軍的常規潛艇中,有12艘是不具備AIP能力,航程,噸位比較小,隱身能力差的035型。

具備AIP能力的039型潛艇雖然隱身效能更好,水下自持力更強,但數量少,且只能在南海和東海大陸架邊緣的海域才能儘可能發揮潛航作用。

畢竟,黃海,渤海和東海西部海域水深太淺,無法提供足夠的下潛的深度,容易被美軍反潛機發現。至於駛入太平洋深處,這些潛艇幾乎不可能做到,因為039的航程只能支撐3000海里的來回航程。

攻擊型核潛艇方面,中國海軍主要依靠3艘091型,3艘093型和6艘093A型。

這其中,091型是中國70年代研製的第一代核潛艇,潛航排量5000噸,武器只有6個魚雷發射管,最大潛航深度只有300米,而且水下噪音高達150分貝左右,容易被美軍發現。

093和093A潛航排水量大於7000噸,最大潛航深度分別為300米和400米,最大依舊只能用6個魚雷發射管發射反艦飛彈和魚雷,水下航行噪音在110至120分貝之間。

與中國海軍相比,美軍潛艇全都是核潛艇,由27艘洛杉磯級,3艘海狼級和21艘維吉尼亞級構成。這其中,洛杉磯級水下噪音與093A型相當,但在潛航深度和火力上卻超過了039A。

至於海狼級和維吉尼亞級,潛航排水量分別為7900噸和9100噸,最大潛航深度可達450米至600米,水下噪音更是低到90至95分貝左右,低於海底的自然音。

在火力上,維吉尼亞級V型甚至可以配備36個飛彈垂髮單元,發射巡航飛彈和反艦飛彈。

不僅如此,中美兩國在潛艇的聲吶設備,信息傳輸上也存在差距。與中國潛艇相比,美軍的潛艇明顯要更隱蔽,更難以防範,而中國海軍的反潛能力也明顯不如美軍。

中國海軍的反潛工作主要依賴護衛艦,驅逐艦的艦載聲吶,直升機和少量的運-8X反潛機。然而,艦載聲吶對於潛航深度高的核潛艇探測效果並不是很好,往往只能在較小範圍內探測潛艇。

而在反潛直升機和固定翼反潛機方面,運-8X,直-9C,直-8F和直-20F固然不輸與美軍同類直升機,但也存在數量太少,無法滿足需求的問題。

而美軍不僅自己有大量的艦載反潛機,還有161架P-3C和122架P-8,固定翼反潛機數量遠超中國。

更何況,美國在太平洋還有實力強勁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可以提供大量的反潛艦艇和飛機。

這意味著一旦中美之間發生戰爭,中國將很難應付美軍的潛艇戰,而美軍卻可以憑藉數量更多的反潛力量,配合日本海自對中國潛艇構成威脅。

為此,中國急需建造更多的直-20F和運-8X,並建造更先進的核潛艇才能補足短板,保障水下安全。

3,大宗商品貿易需要保障

更重要的是,如果當下與美國發生戰爭,中國急需的眾多的大宗商品和海上生命線也將面臨巨大的威脅。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的龐然大物,因此中國對糧食,能源,礦石和各類科技產品有著巨大需求。這些需求不僅不會隨著戰爭減少,反而會與戰爭的激烈程度成正比。

在糧食方面,儘管中國的穀物自給率接近100%,但玉米,小麥和稻米三大主糧每年的進口量都不低。以2021年的數據來看,中國在這一年進口了2835萬噸玉米,494萬噸稻米,971萬噸小麥。

此外,中國在2021年還進口了212萬噸牛肉,140萬噸禽肉,440萬噸豬肉,41萬噸羊肉滿足需求,中國每年還有1300萬噸左右的食用油缺口。

而這些糧食和肉類,大多要從美國,澳大利亞這些西方國家,或者依賴海上貿易,受美國影響頗深的巴西,阿根廷手中購買。

更重要的是,中國雖然擁有較高的化肥和飼料產量,但製造化肥所需的硫磺,氯化鉀等資源,以及生產飼料的豆粕,棉籽等原料都需要從海外大量進口。一旦開戰,「能不能吃飽」將會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大問題。

在能源方面,中國擁有200億立方米的儲備天然氣,無法滿足1個季度的消耗。中國的儲備油在7億桶以上,大概只能維持1個季度的消耗。

而根據國家能源局今年1月發布的數據來看,中國的電廠存煤大約是1.75億噸,可用22天發電。

從中不難看出,中國如果要打一場長期的,大規模,高烈度的戰爭,光靠現在的能源儲備明顯不夠消耗,要想解決能源問題就必須想辦法進口。

整個2022年,中國進口了2.93萬億噸煤炭,5.08萬億噸石油,1532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這其中,天然氣大多來自澳大利亞,卡達,馬來西亞。煤炭大多來自印尼,俄羅斯和蒙古,石油大多來自沙特,阿曼,伊拉克,阿聯等中東國家。這些國家不少都是美國的盟友,且大多需要用海運的方式才能將產品輸送到中國。

誰都知道,能源是國家經濟的命脈,能源不足不僅直接影響大眾的生活質量,影響各行業生產,還會影響軍隊的調運,武器裝備的效能。畢竟,飛機坦克和軍艦,離開能源都是廢鐵。

在礦石資源方面,中國需要從巴西,澳大利亞,南非和印度進口鐵礦石,需要從智利,尚比亞,秘魯進口銅礦,需要從南非,土耳其進口鉻礦……

而在許多重要的有色金屬上,中國還需要依賴南美,澳洲,加拿大的出口。

此外,中國還需要從西方發達國家進口絕大部分的中高端機械,醫療設備,汽車零件,實驗設備,精密儀器,半導體材料和產品等各種貨物。

而以上的物品,不管是糧食,能源,礦物還是工業產品,絕大多數都需要用海運的方式供給。這意味著中國的商船必須時刻活躍在大洋上,時刻通過那些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而在當下,以中國海軍的實力還無法在全球為商船護航,或者提供威懾。全世界最重要的海上航運線路幾乎都被美國及其盟友控制。如果當下中國與美國貿然發生戰爭,大宗商品貿易的缺乏必然會給我們帶來不小的壓力。

為此,中國要想打破這種局面,就必須想辦法獲得新的能源,糧食,礦石來源,滿足戰時的物質需求。

而要想在這方面實現突破,就必須與中國有陸上交通渠道的國家擴大貿易規模,這個思路也與中國開展「一帶一路」戰略的構想相符合。

比如,中國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獲取石油,煤炭,天然氣,礦物資源和糧食,可以從印度,中南半島國家獲取糧食,橡膠和鐵礦石。這樣就可以避免走海路遭到封鎖的情況發生。

而在必須要進口的中高端工業產品方面,中國就必須加強科技投入,促成產業升級,只能全靠自己努力了。如果能夠解決這些大宗商品的需求問題,則中國可以擁有豐厚的物質基礎,更有底氣與美國主導的西方世界抗衡。

總而言之,以當下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情來看,與美國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不適合打一場長期性的戰爭,中國需要及時補足軍事,貿易方面的各種短板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