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呂后死後,呂家被清算;而武則天死後,武家卻沒事呢?

文史小閣主 發佈 2024-04-10T21:22:33.853932+00:00

其實在武則天死後,武家在一定程度上被李唐清算了。武則天在位期間,她的兩個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最得寵,權勢最大。

其實在武則天死後,武家在一定程度上被李唐清算了。只是不像漢初的諸祿那麼悽慘,直接被劉氏諸王給滅了。

武則天在位期間,她的兩個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最得寵,權勢最大。

武三思是武則天的長兄武元慶之子。武則天稱帝後,被封為梁王。不過,武三思更懂得賭,通過巴結李顯建立姻親關係(其子武崇訓成為李顯女兒安樂公主的女婿)。所以神龍政變後,唐中宗李顯復辟,武三思還能繼續權勢霸道。神龍三年(公元707年),武三思參與了廢太子李重俊的陰謀,最終導致景隴政變。李重俊和禁軍將領發動兵變,在叛亂中殺死了武三思父子。

武三思雖然在中宗一朝沒有被清算,但死後追授太尉,諡號為玄。但「出來混,遲早要還」,武三思父子還是免不了事後被李唐清算。唐睿宗李旦復辟後,廢了武三思的諡號,父子「死於棺材暴屍,毀墓碑」。

武承嗣是武則天的二哥武元雙之子。

武則天稱帝後,被封為魏王。武承嗣比武三思更有野心,更懂得討好武則天,因此深得他的信任和好感。

武周時期,誅殺了李、唐皇室及不從中、吳中者,並積極謀奪太子。子不立子。」但最終,在李兆德、狄仁傑、紀序等大臣的極力勸說下,武則天最終還是做出了「立子不立子」的決定。之後,武承嗣因太子夢破而悲憤而死。

當然,武三思和武承嗣其中一個是死後被清算的,一個死於武周時代。所以,總的來說,李唐對吳家的清算並不徹底,有點「點到為止」的感覺。相比之下,朱璐的命運就慘了。

呂后即位後,呂氏十餘人先後被封為王侯,其侄呂泰被封為魯王,呂禪被封為梁王,魯魯被封為昭王,他的侄子魯通被封為燕王,直接滅了太祖劉邦。白馬盟中約定「非劉家為王,天下共戰」。因此,在呂后死後,劉皇室對呂氏親屬展開了殘酷的清算行動。

此次行動,齊王劉向對外帶頭進攻,周勃、陳平在內應。最終,劉氏諸王群起而攻之,滅掉了朱祿。朱祿與吳家命運的巨大反差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主要是因為呂后後繼無人;呂后只有一個早夭的兒子——漢惠帝劉盈。所以,她死後,陸家在劉家就失去了依仗的力量。族中諸王紛紛起兵進攻。武則天的兩個兒子李顯和李旦相繼復闢為帝。此外,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吳惠妃也是吳氏出身。所以,對於清算吳氏一事,李唐君和大臣們都是「點到為止」,不追根究底。

其次,逐鹿風王滅了白馬盟;當時,漢高祖劉邦在白馬聯盟上明確了「非劉家而王,天下共戰」的聯盟。呂后在朝的時候,就要立十幾個侄孫為王,公然違背高帝的舊約,日後被世人攻擊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李唐並沒有白馬聯盟。就算武三思和武承嗣被武則天擁立為王,也不會遭到群臣的瘋狂反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