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蕭太后,權謀高過武則天,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福垊 發佈 2024-04-10T22:06:20.526688+00:00

遼國蕭太后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女中豪傑,名氣雖不如武則天,但雄心、魄力、權謀較武則天有過之而無不及!她二十九喪夫,十二歲的兒子繼位,可以說是慈禧的遼國版,孤兒寡母岌岌可危!

遼國蕭太后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女中豪傑,名氣雖不如武則天,但雄心、魄力、權謀較武則天有過之而無不及!


她二十九喪夫,十二歲的兒子繼位,可以說是慈禧的遼國版,孤兒寡母岌岌可危!

可遼國權貴重臣,不敢欺,不能欺!

可宋國一代令主,偷雞不成蝕把米,不僅楊家將的太爺戰死,就連宋太宗也徹底服了,放棄了武力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想法。

遼國本來叫契丹,他們的國君不斷改國號,一會兒叫契丹,一會兒叫大遼。在國際上,契丹的影響力蠻大的,至今俄國還叫咱契丹,你說氣蛋不?

蕭太后是正宗的契丹人,其實她也不姓蕭,而姓拔里。她的漢名叫綽連在一起就是拔里綽(諧音巴黎啜),漢姓漢名的稱呼就是蕭綽。


在治國安邦上,她的手段、謀略的確是綽綽有餘。那她為什麼改姓蕭呢?

姓蕭是大遼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賜姓,阿保機最崇拜劉邦和蕭何,就把耶律改姓為劉,把拔里改姓為蕭。耶律阿保機他這是學習劉淵,只是國號沒改成漢。他之所以這樣,除了仰慕六蕭,更重要的是想一統天下,滅掉宋朝。兩大部族世代聯姻,堪稱劉蕭之好(仿秦晉之好)。

除了甄皇后,遼國的皇后都姓蕭,甄皇后還是唯一漢人皇后。而蕭綽的成功之路靠著兩個男人,一個是其父,另一個不是其夫,而是其情夫——「劉隆運」!

「劉隆運」和蕭太后是情侶,但小時候卻不是青梅竹馬。蕭太后還是小丫頭時,她老爸蕭思溫給她取了個乳名叫燕燕。


燕燕這名看起來是不是很沒文化。燕燕就是燕子,蕭燕燕就是蕭燕子,怎麼和《還珠格格》裡趙薇飾演的小燕子一個音呢!蕭思溫不可能穿越的,他可不認識瓊瑤,看不了《還珠格格》的!

那是不是蕭思溫看見堂前燕來了靈感呢?這個我不得而知!但你要認為取名燕燕沒文化,太俗就是你膚淺了,草率了。蕭思溫可不是一般人啊!


燕燕一名,那可是此中有真意哦。燕燕一名典出《詩經》的《國風·邶風·燕燕》,說的是飛天燕和嫁女事。這麼好的名,是因為蕭太后的父親很有權勢很有文化,他可是大遼魏王、尚書令、北府宰相、北院樞密使。

蕭燕子雖出身簪纓名門世族,可她魏王老爸把她推向皇后寶座屁股還沒暖熱,魏王就被刺了。

那年她才17,17歲那年的雨季,狂風暴雨讓她更加堅強、成熟,成就了她君臨天下的性格。

王爺老爸被刺,皇帝老公也靠不住。不過,他老公還是有想法的,就在他老公繼位那年還封耶律隱喜為宋王,耶律隱喜是蕭燕燕的姐夫。宋朝很厚道,國內從沒什麼遼王、契丹王什麼的。

她老公理想豐滿,但身體太差,蕭皇后開始處理軍國大事,她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常務副皇帝。兩人並坐,就像當年的唐高宗和武則天一樣。比武則天更牛的是,她老公健在時,連自稱都改成朕了。


稱朕沒多久,她藥罐子老公也倒下成大行皇帝了。孤兒寡母的她假裝很害怕,抱著兒子向重臣們哭泣:「孩子太小,宗室太強,宋國挑釁,我一個小寡婦咋辦啊?」重臣們紛紛安慰,有我們不要怕。

蕭太后才不怕呢!她就是測試一下大家,立即作出了安排。對外讓劉(耶律)休哥(不是一休哥)南下南京(今北京)率精兵關注宋軍動向。對內,把侄女嫁給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料理內政懲治不法貴族。

更採納「劉隆運」的高見,奪取宗室王爺們的兵權,把他們限制在王府之中。

這「劉隆運」契丹名是耶律隆運,他本是漢人韓德讓。在遼國有三大家族,第一是劉氏(耶律)皇族,第二是蕭氏(拔里)後族,第三就是韓氏貴族。


自古就有二韓佐大遼一說,這二韓一是韓延徽一韓知古。韓延輝名氣大,但韓知古卻是大遼第三家族,韓德讓就是他的孫子。

韓德讓位高權重,能力超群,早已獲得蕭太后的芳心,甚至有一種說法是蕭綽和韓德讓曾有婚約,更有甚者說蕭太后下嫁韓德讓。韓德讓有點像清朝的多爾袞,蕭太后則類似孝莊太后。

蕭太后偷偷對韓德讓說,你是我的前男友,我是你的前女友,我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你得幫我啊!你要幫我,你要什麼我給什麼!

大蕭太后一輪的韓德讓,從此統領禁軍,大權在握,舊愛在懷,出則同車,入則共帳,兩人如膠似漆,形影不離。兩人都收穫了愛情,收穫了事業,並且他們聯手不僅解除了內憂,更搞定了外患。

自從兒皇帝石敬瑭以土地換皇位後,幽雲十六州一直被少數民族政權占有。宋朝建立後,宋朝最大的夢想就是一統天下收復故土。

宋太祖搞定了南方,但要統一北漢甚至收復幽雲十六州時,卻有心無力了。千古一帝的宋太祖在963年、968年、969年、975年先後四次北征北漢,都弄得灰頭土臉,大敗而歸。趙匡胤拿巴掌大的北漢毫無辦法,究其原因就是契丹作祟。

宋太宗不信邪,迫使軍閥陳洪進獻出福建,吳越忠懿王錢俶獻出浙江,也就一年後,就劍指北漢,要啃下這塊骨頭。宋太宗是個聰明人,吸取他哥失敗的教訓,他兩手準備,兵分多路,並御駕親征。


他一方面派兵數路先占要地阻止遼軍救援,另一方面多路圍攻太原。竟然打敗了遼軍,失敗的遼軍沒有組織第二波救援。宋太宗則在圍攻太原的基礎之上,並水淹太原。北漢皇帝劉繼元後繼無援,又遭遇「澇災」,在宋軍的強攻下,只得投降。

宋太宗不顧宋軍疲憊,一鼓作氣向北繼續挺進,他要幹什麼?滅遼?不是,他只想收回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很重要,遼國丟了北漢都很沒臉,怎麼能容忍再丟燕雲要地?

蕭燕燕的病老公皇帝也御駕親征了,蕭燕燕的情哥哥韓德讓也出馬了,此外還有耶律休哥、耶律沙參戰。最初宋軍占優勢,遼軍援兵來了之後,在高粱河大戰。


戰鬥非常慘烈,宋太宗很興奮,眾將很冷靜。宋太宗興奮的是要收復幽雲十六州,更是拿下了祖籍涿州,眾將則認為有點輕敵冒進。胳膊擰不過大腿,可宋太宗猛攻幽州不下,遼軍援軍又把宋軍三面合圍。

這就尷尬了,宋太宗面對著和後來陳友諒的尷尬和憤怒。幸運的是,宋太宗沒有腦子中箭,但屁股上卻挨了一箭,坐著牛車慌不擇路的跑,要是慢一點兒就落得宋徽宗、宋欽宗的下場。


更氣人的是,宋太宗回去聽說大臣們以為自己殉國了,要立皇子(實際是皇侄,但當時卻稱皇子)武功郡王趙德昭為帝。

在此之後,宋太宗學精了,再也不御駕親征了。宋朝的策略變成不惹事但也絕不怕事,從980年到982年,蕭燕燕病老公耶律賢先後三次入侵宋國,但都勞而無功。

四年後,耶律賢駕崩,高麗、女真又鬧事。宋太祖內弟雄州知州賀令圖建議,遼國後方不穩,又是孤兒寡母,這是收復幽雲十六周領土大好時機!宋太宗大呼好主意,遂兵分三路北伐。東路曹彬、中路田重進、西路潘美、楊業,企圖三面合圍幽州。宋朝東西兩路軍進展迅速,一路攻城略地。

蕭燕燕聽聞立即御駕親征,採取憑你三路來,我只一路打的原則。將孤軍深入,糧草不濟的曹彬打敗,曹彬只得率部狼狽逃竄。宋太宗聽聞東路慘敗,令中、西兩路回撤,又令西路軍掩護軍民撤退。可西路軍潘美、王侁不聽君令,逼著楊業進攻朔州。


楊業很能打,他本是北漢驍將,當時北漢皇帝都投降了他還在力戰。歸宋後,他參加多次抗遼戰爭。曾斬殺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遼國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

楊業不僅驍勇而且多謀,屢立戰功。潘美、王侁、劉文裕則非要讓他出兵,你不是無敵嘛!怎麼畏敵如虎呢!楊業表示自己不怕死,但不能死的毫無意義。楊業只是副將,只得領命,並約定在陳家谷口一起對付遼軍。王侁等了好久不見楊業回軍,認為楊業贏了走了,他就撤軍了。潘美也走了。

遼軍聽聞楊業入局,把楊業引入埋伏圈,楊業力戰好不容易將戰線推到陳家戶口,卻不見潘美、王侁。孤軍力戰,身負重傷,次子楊延玉戰死,最終被俘,但他絕食而死。楊業之死,固然有潘美、王侁的責任,也與蕭燕燕調兵遣將全力生擒楊業有關。


楊業之死,後世讓潘美變成潘仁美,毀了潘美一世英名,也成就了楊業及其楊家將!同是也改變了宋太宗。

之後的宋太宗再無雄心,由北伐收復領土變成固邊保衛領土。宋太宗本想欺人孤兒寡母,不成想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年輕貌美的蕭燕燕經常派遼軍南下攻城略地,而一世之雄的宋太宗只能疲以應付,只得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國內。

997年宋太宗駕崩,他的兒子趙恆繼位是為宋真宗。蕭燕燕加劇了南侵,還好有楊延昭(楊六郎)的抗擊,才守好了江山。1004年蕭燕燕和他的兒子皇帝御駕親征,率軍20萬南下。

宋真宗比宋太宗還弱,讀書上他倆不錯,宋太宗說「開卷有益」,宋真宗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打仗是真的不中。宋真宗一聽他蕭大嬸來了,嚇得不行。

大臣更慫,宋欽若說咱們遷都去昇州(今南京)吧!陳堯叟更損,要宋真宗學劉備、李隆基去益州(今成都)吧!宋真宗又好面子又怕死,不置可否。寇準則鼓勵他御駕親征,你血氣方剛之年怎麼能怕一女人一孩子!宋真宗鼓起勇氣御駕親征,宋兵精神大振,遼軍沒能占住便宜。

蕭燕燕想和談,宋真宗更想和談,宋真宗怕他蕭嬸了。兩國和談,宋國只賠款不割地,每年三十萬銀絹。趙恆叫蕭燕燕的兒子劉(耶律)隆緒老弟,叫蕭燕燕為嬸(叔母)世代友好,這就是澶淵之盟!


五年後,蕭燕燕病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