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驚蟄,老話「驚蟄敲財,財源來來」:寓意財源滾滾,平安吉祥

張三說俗 發佈 2024-04-11T11:39:39.841277+00:00

春季共有寅、卯、辰三個月,驚蟄節氣之前屬於寅月,從驚蟄開始到清明之前是卯月,清明之後一直到立夏前屬於辰月。

當太陽北返到達黃經345度,北斗的瑤光星指向東方甲位的那一刻,驚蟄節氣也就到了。驚蟄是大地從溫到暖的過渡,也是萬物復甦的開端。老人說「驚蟄敲財,財源來來」,怎麼敲呢?有啥說法?

1·驚蟄節氣的意義

春季共有寅、卯、辰三個月,驚蟄節氣之前屬於寅月,從驚蟄開始到清明之前是卯月,清明之後一直到立夏前屬於辰月。

寅月時春季的力量還處在生長階段,空氣中還有不少冬季的寒氣,所以人們時常會覺得有些,特別是在夜裡和變天的時候。

過了驚蟄就到了卯月,這是春季木氣最強的一個月。到月中的春分節氣,春木的力量到達最強,夏季的火氣也從此萌生。春分之後木氣慢慢減弱,火氣不斷變強,直到立夏節氣時木氣徹底隱藏,大地由暖變熱。

民間驚蟄歌里唱道:驚蟄聞雷聲,驚醒土裡蟲。天氣寒暖,耕鋤地化通。事實上,驚醒「土裡蟲」的並不是春雷,而是天地上春木的溫暖。

驚蟄節氣就是春季木氣生長的新階段,標誌著冬春的過渡已經基本完成,春氣萌動,大自然從此有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除了季節上的交替之外,驚蟄還象徵晦暗、陰冷等不好的東西即將離場,陽氣四溢,活力滿滿的時刻馬上就要來了。


2·驚蟄的習俗

驚蟄節氣最早叫「啟蟄」,漢代時為了避開皇帝劉啟的名諱而改稱「驚蟄」。蟄的意思是「藏」或者蟄伏,所以啟蟄也有結束蟄伏、東山再起的意味。

民間驚蟄節氣的習俗,也多與「啟」有關。比如驚蟄「吃梨」的習俗:

相傳古代有個大商人以賣梨起家,攢下家業後依舊不忘是梨給自己帶來的富貴。所以就在兒子要離家之時,讓他吃了梨再出發。一是提醒兒子不忘初心,努力耀門榮祖,二是希望下一代能像自己當初一樣步步走高,財源廣進。

所以驚蟄吃梨的習俗,就是希望自己或親人從此啟動新篇章,走向新紀元,改變從前的狀態,一路走順走高。

驚蟄節氣的第二個重要習俗,就是祭白虎或打小人。人們會畫或者買一張白色的虎圖,有意強調虎口位置,在驚蟄的早上用豬油塗沫虎口,稱這樣就能得一年順利,不惹是非。

也有人在這天「打小人」,稱驚蟄時壞人們也會和土裡的蟲子一樣「甦醒」,所以就剪來紙人放在地上抽打,能使他們不敢出來害人,攪人是非。

其實這兩種習俗都很符合「啟蟄」的含義,打走或者封印住不好的、陰暗的,影響自己財運和前行的事物,使未來更加順利和光明。

3·驚蟄敲財

驚蟄節氣的另一項習俗,就是敲財,不同的是有些地方講究敲鼓,也有些地方講究敲房梁或門框。

在驚蟄節氣當天太陽剛剛升起時,可以面向今年的正財運,也就是南方敲鼓。或者用竹竿或木棍敲打自家的房梁,沒有房梁的也可以敲門框,敲出清脆的聲響,認為這樣可以喚醒財運,使自己和全家這此財源旺盛。

老人們說「驚蟄敲財,財氣來來」「驚蟄敲梁,家財萬兩」,稱這種作法特別靈驗。

除此之外,也有人在敲了房染或門框之後再去祭祀一下財神,稱最好是騎黑老虎的趙公明。據說財神給正財,黑虎給偏財,喚醒財運之後去祭祀,就可以兩財同收,富貴不斷。

不過也有些地方講究這天爆「穀米花」,把穀米放在炒鍋中反覆翻炒,讓它們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音,認為這樣不但可以驅蟲、驅晦,還能旺財。

或許這一切的響動,不過是為了提醒自己,冬已去、春已來,是該努力奮鬥的時候了。只有時刻保持「喚醒」的狀態,努力前行,才能得到源源不斷的財氣和福氣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