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山的地形對我國氣候的影響

水電站910 發佈 2024-04-11T11:45:16.248235+00:00

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這一下墊面因素對我國氣候的影響較大。一、我國山地丘陵約占全國面積的2/3,境內地形複雜,較大山脈的走向、地形起伏、加上離海遠近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光、熱、水資源的重新分配與組合,使得有些地區非地帶性的影響超過地帶性影響。

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這一下墊面因素對我國氣候的影響較大。

一、我國山地丘陵約占全國面積的2/3,境內地形複雜,較大山脈的走向、地形起伏、加上離海遠近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了光、熱、水資源的重新分配與組合,使得有些地區非地帶性的影響超過地帶性影響。

例如,西南部金沙江河谷的巧家、華坪、元謀一帶,雖處電亞熱帶範圍,但卻出現南亞熱帶氣候,≥10℃積溫高達7000~8000℃,最冷月平均氣溫在12℃以上,全年基本無霜。

還有「十里不同天」的說法。如地處低緯高原的雲南,由於緯度增加和海拔高度增高相一致,使南北不到10個緯距的範圍內相繼出現熱、溫、寒帶的氣候及相應的植被。一般在海拔2300-~2500米的高寒區,以耐寒作物為主,1300~1500米高度為中溫帶,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區;1300米以下為低熱帶,為一年二熟或三熟區。

二、我國境內有些東西走向或東北一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脈,對北來冷空氣和南來暖濕氣流有顯著的屏障作用,是山體兩側水熱狀況顯著差異的分水嶺。

例如大興安嶺兩側年平均氣溫相差2~4℃,≥10℃積溫相差300~1000℃,年降水量可相差100~200毫米,成為由農區向牧區的過渡地帶。

天山山脈成為新疆分割為乾旱南溫帶和乾旱中溫帶的天然分界線。

秦巴山系是標誌我國南方與北方氣候的分界線,也是水分盈虧平衡為零的界線,它標誌北方旱地農業與南方以水田為主的農業的交接帶,又是作物是否休眠越冬的分界線。

尤其是秦巴山體的屏障作用使四川盆地冬暖十分顯著,盆地1月平均氣溫比東部平原同緯度地區偏高3~4℃,≥10℃積溫多300~500℃,無霜期多40~60天,若經海拔訂正後的增溫效應,則相當於使四川盆地南移5個緯距的位置。

三、山區的熱量資源隨海拔高度的變化很明顯。

一般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氣溫下降0.51℃,≥10℃積溫減少170℃,生長期約減少4~6天。

四、特殊地形的熱量效應。

例如亞熱帶山區的一些山腰,冬季有逆溫現象,多存在暖帶和溫暖小區;一些大的水體(湖泊、水庫),對周圍有調溫效應,這都有利於果林和作物避寒越冬。但在低凹地形,冷空氣易堆積在谷底,形成冷空氣「湖」,使作物易發生霜凍害。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