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第一講:曹操的《觀滄海》 你若讀出了日月 還是錯了

嚶兀國學牛老師 發佈 2024-04-25T13:47:30.496847+00:00

#古籍守護人#公元206年,東北方少數民族烏桓攻破幽州(現在的北京一帶),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北方受到嚴重危機。曹操雖然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戰中取得勝利,後袁紹死亡,但袁紹的兩個兒子逃走,也是在206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

公元206年,東北方少數民族烏桓攻破幽州(現在的北京一帶),俘虜了漢民十餘萬戶。北方受到嚴重危機。

曹操雖然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戰中取得勝利,後袁紹死亡,但袁紹的兩個兒子逃走,也是在206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結遼西烏桓首領蹋頓,屢次騷擾邊境

北方的穩定形勢,決定著曹操的後方穩定,決定著曹操能不能平定天下。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207年,曹操決定出征烏桓,最終在八月大勝烏桓,鞏固了大後方,為日後揮師南下,收荊州,攻赤壁,打下堅實基礎。

此時的曹操胸懷大志,要做橫掃天下的事,要立吞吐宇宙的志。

在勝利回師的時候,經過碣石山,寫下了《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是一首四言樂府詩,先寫位置,次寫風景,再寫想像,最後抒情

這也是一個常用的寫作順序,去了哪裡看到什麼景色聯想最後抒情。在寫作文的時候,如果不知道如何構思文章脈絡,可以試試這種寫作手法。

我們先講第一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臨是登上的意思,這裡有遊覽的韻味。

碣石是碣石山,在今河北秦皇島昌黎西北,這裡臨海,所以能看到海。

滄是水深綠色的樣子,這裡一般認為通「蒼」,是青綠色的意思。滄海就是青綠色的海水

海到底是藍色還是青綠色呢?

海水和普通水一樣,都是無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學性質和海水中所含的懸浮物質,海水的深度,雲層的特點及其他因素決定的。

太陽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這七種顏色的光,波長各不相同。

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遇到較純淨的海水分子時就會發生強烈的散射和反射,於是人們所見到的海洋呈現一片蔚藍色或深藍色。

近岸的海水因懸浮物質增多,顆粒較大,對綠光吸收較弱,散射較強,所以多呈淺藍色或綠色。

這裡有個地理題,曹操在秦皇島看到的海,是哪片海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

詩人登山,居高臨下。大海遼闊,盡收眼底。

一個「觀」字,總領全局,意境開闊,氣勢恢宏。

後面詩句,具由此來。

下一句「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何是多麼的意思。

澹澹是水波搖動的樣子。形容當時國家形勢的不穩定。

竦峙是高高地挺立。竦是高起。峙是挺立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海水多麼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作者看海的順序是由遠及近。極目遠眺,首先看到的是大海的輪廓,和突兀的山島

山島點點,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之上,真是神奇更是壯觀

繼續往近處看「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叢是密集的意思。

百草是很多種草各式各樣的草

這兩句詩很容易理解,就是:樹木和百草十分茂盛

明明是蕭瑟秋季,而然目光所及,卻生機無限,給人詩意盎然之感。

前面寫了風景,這時候若是再寫風景,除非長篇大幅,若繼續在短詩中寫景,就容易陷入重複,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窘境

我們看作者用一陣風,做了一轉折「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蕭瑟是樹葉被秋風吹的聲音

洪波是洶湧澎湃的波浪

這句的意思是: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海浪


這陣風既是感覺,又是聽覺,還是視覺,最後湧起的,看似是海浪,實際是思緒

下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日月是太陽和月亮的意思。

若是如同,好像是的意思。

星漢是銀河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從這一句我們看出,作者在蕭瑟秋光中,在驚濤拍岸中,想到的是日月之行,想到的是星漢燦爛

絲毫沒有受到水何澹澹般的動亂局勢,和秋風蕭瑟的肅殺嚴峻所困擾,反而心中滿是草木豐茂氣吞天地

這既是作者的大胸襟大氣魄;也是詩歌作品內容,不受環境影響的新境界新格調。也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抱負

要知道,秦漢時期的平均壽命僅為20歲,而這一年的曹操已經52歲了(曹操155年生人),從他35歲陳留起兵,到現在已經過了17年,曹操終於基本占領了北方

在古代,誰占領了北方誰就占據了天時

首先,北方適宜人類居住

第二,這裡有廣袤的華北平原,可以提供糧食,有糧食就有人口,有經濟,有軍事保障,進而發展其他行業門類。這就給一個國家強大大的堅實基礎

在三國末期:

曹魏的人口資料是:

「戶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

吳國的戶籍資料是:

「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

蜀國的戶籍資料是:

「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兵甲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粗略地算一下,魏國人口443萬,蜀國人口108萬,吳國人口256萬

掃平北方的曹操有信心有能力去做掃平天下的事情,於是在第二年的208年,揮師南下收取荊州,與孫劉聯軍發動著名的赤壁之戰

這時候的曹操志得意滿,大氣恢宏,馬上就要橫掃八荒立不世之功

所以他才能寫出如此有氣勢的詩篇

清代張玉榖的《古詩賞析》評價這首詩,說:

此志在容納,而以海自比也;『日月』四句,轉就日月星漢,憑空想像其包含度量,寫滄海,正自寫也。

最後一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幸是慶幸的意思。

甚是非常的意思。

至是極點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但是要注意,魏晉時期的詩歌很多是樂府詩,樂府歌結束用語,不影響全詩內容與感情

整首詩不但寫景,還借景抒情,將眼前美景與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為一起。

特別是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幾句中,將整篇文章推向高潮。

本詩感情奔放,思想含蓄,不但情景交融,還情理結合、寓情於景,更能給人以啟發性,激發我們的想像。

全詩語言質樸,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從本篇起我們開始講解古詩詞、古文。

之前大家喜愛的「詳解《笠翁對韻》」系列也不會停止下來。

如果您也喜歡傳統文化,不如點讚關注評論轉發。

讓我們一起,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圖片選自網絡 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