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崩塌是否值得同情?資本是如何異化一個人的?

知慧無疆 發佈 2024-04-25T15:36:14.762229+00:00

《資本論》中,老馬曾經指出了資本主義的罪惡所在,即它以資本增殖為目的,而不是以人類進步、社會發展、人民幸福為目的。

《資本論》中,老馬曾經指出了資本主義的罪惡所在,即它以資本增殖為目的,而不是以人類進步、社會發展、人民幸福為目的。

這就像一個笑話,講述了一個水手在荒島上只有一頭母豬為伴的故事。儘管他已經學會了如何溫飽,但他仍然感到空虛和欲望的困擾。當他想要滿足自己的欲望時,他並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會對母豬造成痛苦。

這個笑話的精髓在於它反映了資本主義的問題。雖然貨幣、私有財產的保護以及選舉投票等手段本來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促進科技進步,但資本主義卻將這些工具異化了。

它將保護私有財產神聖化,將資本增殖等同於社會進步,從而失去了其本意。就像水手將按住母豬等同於幸福快樂一樣,一旦教條化,結果只會變得荒謬可笑。

譬如川普,每年只繳納750美元的稅款,而普通沃爾瑪收銀員的納稅金額卻超過他。

這明顯是在逃稅漏稅。儘管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點,但當我們將所謂的法律或制度教條化時,他依然大言不慚地稱只有傻子才交稅,卻無法受到制裁。

類似地,2020年美國的GDP出現負增長,但股市卻表現出色。當股市脫離了實體經濟,那些資本增長的財富又是從何而來?這就是目的與手段之間的制度性矛盾。

那麼這一切與馬雲又有什麼關係呢?

馬雲顯然是個非常聰明的人。理論上,一個聰明的人不應該去犯罪、不識好歹,而且他已經賺了如此之多的錢,為什麼還要繼續這樣做呢?

答案在於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精闢論述。作為一名資本家,他無法停下來!

因為他被資本和資本主義的內在邏輯所綁架,無法停止。他必須讓資本增殖,否則他就沒有價值,無法獲得認可,無法掌握權力,最終被資本拋棄。

然而,最容易讓資本增殖的方式絕不是通過實業,而是通過鑽法律漏洞、打擦邊球、或者乾脆踐踏公平和正義的合法手段。

特別是在缺乏創新驅動力、生產力需要更大投入的時候,資本幾乎必然從製造蛋糕轉向分配蛋糕,這必然導致一些對整個社會福利有破壞性的趨勢。

這就好比美國的資本家不願意進行產業自動化,而更願意將產業鏈外移。因為前者時間長、見效慢、風險大,所以他們更願意僱傭廉價勞動力。

再比如,美國面臨嚴重的毒品問題。許多人吸毒是因為醫生亂開止痛藥。然而,止痛藥背後是整個醫藥公司的資本在推動最大增殖的邏輯。

近年來,美國的一場醫藥巨大醜聞震驚了全球,被稱為美國醫藥史上最大的醜聞之一。

這場醜聞與止痛藥有關,而這種藥物曾經被譽為是醫學界的「奇蹟」,因其有效的止痛功效,一度被廣泛使用。

然而,這種藥物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這種藥物的成癮性極強,甚至可導致死亡,而醫藥公司和醫生們在推銷和使用這種藥物時卻沒有足夠的警惕性和謹慎性。

因此,這種藥物被濫用的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脅。

這場醜聞揭示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在商業社會中,經濟利益往往成為制約人們行為的主要因素。

醫藥公司和醫生們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惜冒著患者生命的危險,推銷和使用這種藥物,這讓我們深深反思商業社會中的倫理道德問題。

而對於馬雲跨足金融行業,放高利貸的行為,我們也可以從類似的角度來看待。在商業社會中,資本增殖往往成為人們行為的主導因素,而馬雲並非唯一一位在這種制度下行事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反思資本主義制度中的人的異化問題,無論是普通人還是資本家,都面臨著被異化的風險。

最近,吳亦凡的問題也再次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吳亦凡曾經是華語樂壇的領軍人物之一,然而,他的種種行為被曝光後,引發了公眾的強烈譴責。

這讓我們再次思考資本增殖背後的問題,哪怕是最光鮮亮麗的人,也會因為追求經濟利益而陷入迷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