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反坦克步槍:打滿蘇德戰爭全場,戰後成了巨鯨終結者

盞中殘酒 發佈 2024-04-25T18:28:47.133104+00:00

坦克作為陸戰之王,於一戰中出現,在二戰中的運用達到了頂峰。不過正所謂有矛就有盾,當坦克在二戰戰場上橫衝直撞時,各國就開始了研發各類反坦克武器的進程。

坦克作為陸戰之王,於一戰中出現,在二戰中的運用達到了頂峰。

不過正所謂有矛就有盾,當坦克在二戰戰場上橫衝直撞時,各國就開始了研發各類反坦克武器的進程。

蘇聯反坦克步槍

其中蘇聯對於反坦克武器研發最為上心,因為當時對蘇聯威脅最大的德國,正是靠著強大的虎式坦克橫行西歐大陸。再加上當時蘇聯的步兵多,因此蘇聯將反坦克武器的重點放到了反坦克步槍上。

從歐洲毫無波瀾開始到蘇德戰爭開打,蘇聯制定了多項反坦克步槍的研發方案。其中比較著名的有PTRS-41和PTRD-41。

在這兩款反坦克步槍出現之前,蘇聯的主要反坦克力量是反坦克炮。但當時蘇聯口徑最小的反坦克炮都有37毫米口徑,步兵部隊壓根無法攜帶。

恰逢德國進攻波蘭時反坦克步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於是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瓦西里·捷格加廖夫著手開始了幾款反坦克步槍的研製。

1941年,PTRS-41和PTRD-41兩款步槍先後面世,成為了蘇聯當時為數不多能靠步兵攜帶的反坦克武器。

二者在威力上沒太大區別,用的都是14.5×114毫米規格的子彈,也都對當時的坦克有一定穿透效果。

這二者主要不同的地方,在於PTRS-41是一款採用漏夾供彈的半自動步槍,PTRD-41則是採用了旋轉後拉式的手動步槍。

在二戰中,這兩款反坦克步槍只能說是面對德國坦克時能用。作為二戰時期出現的武器,PTRS-41和PTRD-41的設計很難盡善盡美,因此有著精準度差、難以穿透重裝坦克(主要是德國虎式)、後坐力巨大的劣勢。

對於這兩款反坦克武器,甚至有「左肩開一槍,右肩開一槍,回國領勳章」的吐槽。雖然現實中還沒有達到這麼誇張的程度,但也能從這句吐槽中看出這兩款槍不好用了。

對當時的蘇軍來說,PTRS-41和PTRD-41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快速機動。二戰時期蘇德戰場上的戰線非常長,而德國深諳閃電戰的精髓,喜歡將坦克集中起來在蘇軍防線上的某一點進行突擊。

蘇軍的那些反坦克炮因為沉重難以移動,在面對德國坦克集群突擊時很難進行有效增援。於是2名士兵就能操作,能進行快速機動的PTRS-41和PTRD-41成為了蘇德戰爭前期,蘇軍最喜歡用的反坦克武器。

當大量反坦克步槍集中火力時,便能對德軍坦克造成有效殺傷。

不過PTRS-41和PTRD-41在二戰中的大規模使用只持續了很短一段時間。當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蘇聯的戰爭機器全力運轉,T-34坦克成批成批開下生產線。相較於14.5毫米口徑的反坦克步槍,那肯定是T-34上面的火炮反坦克能力更強。

所以當T-34大量裝備蘇軍後,PTRS-41和PTRD-41這兩款當時大規模列裝蘇軍的武器,很快被大量撤下,取而代之的是波波沙這類輕武器。靠著T-34坦克作為載具,火炮在蘇軍防線上完成了快速機動,使得蘇軍反坦克火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打滿二戰和二戰後的PTRS-41、PTRD-41

當然PTRS-41和PTRD-41也並未完全從蘇軍裝備中消失,作為步兵就能裝備的反坦克武器,它們依舊有用武之地。此外除蘇軍外,也有一些國家喜歡用PTRS-41和PTRD-41。

像波蘭的游擊隊、納粹德軍繳獲的PTRS-41和PTRD-41等等。

尤其是納粹德軍,相較於蘇軍面對的坦克,德軍面對的T-34要容易擊穿得多。所以蘇軍自己研製的反坦克步槍反而在德軍手裡取得了更好的表現,納粹德軍也很喜歡用繳獲的蘇聯反坦克步槍,這讓這兩款槍打滿了整個二戰。

在二戰結束後,蘇軍將絕大多數的反坦克步槍回收,然而還是有一些保存了下來,並在二戰後的戰爭中被投入使用。比如中國的抗美援朝,志願軍就接收了一些蘇聯援助的PTRS-41和PTRD-41步槍,用於對付歐美的坦克。

甚至一直到21世紀後,這兩款反坦克步槍仍然能現身於戰場上。像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之後,東烏克蘭的民兵就有使用這些反坦克步槍。

雖然這些武器對於主戰坦克已經無法取得很好的殺傷,但用來對付卡車、裝甲運兵車,效果依舊可觀。

巨鯨殺手

有意思的是,這些反坦克步槍不單單在戰場上曾被廣泛運用,在戰場外也出現過。

二戰結束後蘇聯為了自己的捕魚業,將這些反坦克步槍投入了捕殺鯨魚的活動中。這使得蘇聯當時有非常高的捕鯨效率,從二戰結束到1986年,蘇聯大約捕殺了18萬頭鯨魚。

作為能打穿幾十毫米厚鋼板的武器,PTRS-41和PTRD-41步槍能將子彈射入地球上任何一種碳基生物的體內。當蘇聯的捕鯨工人發現鯨魚後,瞄準鯨魚的腦袋來一槍,往往能一擊斃命。再加上鯨魚體型龐大,很容易就能瞄準,所以蘇聯的捕鯨活動基本都能滿載而歸。

至於蘇聯為什麼要展開如此大規模的捕鯨活動,主要原因還是蘇聯的官僚體制。

蘇聯中央給捕魚業定下KPI後,只管捕魚業有沒有完成預定目標。於是鯨魚這種大噸位的「魚類」,就成為了蘇聯捕魚業快速完成KPI的主要目標。

但事實上蘇聯國內對於鯨魚的需求並不大,大量捕殺的鯨魚很多都被浪費掉了。在蘇聯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下,北冰洋的鯨魚種群大幅度減少,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相關生態問題被國際社會關注,蘇聯才慢慢在80年代後期結束了捕鯨活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