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漲價了 買的人更多了?

財經早餐 發佈 2024-04-25T18:36:27.185043+00:00

現在別說周末了,就是平時下班後,在上海恒隆各家頂級奢侈品門店前也經常是大排長龍,這架勢讓人看得好像這些牌子都在打折一樣。

這兩天流傳在公司白領女性微信聊天中的重要話題可能就是:香奈兒又要漲價了!

奢侈品皮包、服飾、鞋子和首飾等大多進口自歐洲的公司。去年以來隨著西方通貨膨脹的不斷高企,奢侈品的漲價狂潮也隨之而來。

當然,國內奢侈品敢於漲價的根本邏輯還是在消費者願意買單。

現在別說周末了,就是平時下班後,在上海恒隆各家頂級奢侈品門店前也經常是大排長龍,這架勢讓人看得好像這些牌子都在打折一樣。然而頂級的奢侈品牌如LV、Chanel、Hermes等都是從不打折的。消費行情之好可見一斑。

同樣,隔壁老邢經常留意發現,越是昂貴的牌子,前面的隊伍很大情況下越是長,看來在奢侈品行業有一種價格越高越好賣的「市場法則」。

貝恩公司最近報告指出,中國奢侈品市場在2017~2021年高速增長,雖然2022年受到疫情的因素影響出現同比下滑10%,但預計中國市場將在今年一季度結束前重新回歸正增長。

通常我們都能感受到,奢侈品的主要消費人群都是高淨值人士。

據普華永道最新報告,2021年,全球個人財富高於100萬美元的人群數量僅占全球人口約1%,但其總財富約占全球財富46%;中國淨資產高於1000萬的人群僅占總人口0.3%,但貢獻了我國奢侈品銷售額的42%。

我隨機詢問了身邊經常購買奢侈品的朋友,雖然他們可能並不都屬於高淨值人群,但消費心理也有一定的參考性。

綜合他們的特點和回答,我總結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一些人物畫像。

首先是年輕人。我發現身邊經常購買超過1萬元奢侈品產品的朋友大多是90後。這可能和這部分人群從小生長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更加追求個性和前衛,熱衷於社交有關。

其次是具備一定金融常識的人。他們可能更看重奢侈品的保值性和稀缺性。也經常閱讀我的文章,知道國際經濟出現了非常劇烈的通脹情況,希望在自己喜愛的品牌漲價前及時入手,省下差額。當然這裡要重點提一句,對待商品我們一定不能和投資混為一談,要有抗風險意識。

第三是那種真正有錢的人。他們往往希望自己帶點神秘感和具備一定獨特性,希望自己的穿著和使用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這部分人很可能是占比最少的。

不管怎樣,高淨值人群一定是擁有更強的消費能力和購買意願的,隨著全世界經濟從2022年的停滯中逐步緩過來,這部分人群的數量應該還會逐年增長。對各大奢侈品公司來說,未來的銷售業績也很可能會繼續增長。

說到奢侈品公司,有些讀者可能還不知道,其實全世界大部分的奢侈品牌都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手裡,很多看似風格完全不同的品牌其實都控制在歐洲幾個家族手中。

全球奢侈品行業格局

一般來說,世界公認的三大奢侈品公司是LV的母公司LVMH,GUCCI的母公司Kering,以及Cartier的母公司Richemont。

首先,這個「公認」並不是以營收的多少來區分而是以大眾消費者心中的通常的概念為依據。據德勤發布的2022奢侈品全球力量報告,如果按照奢侈品營業額來進行排名,2021年全年世界前兩大奢侈品公司確實是LVMH和Kering,但Richemont只能排到第六。

LVMH和Kering的總部都在法國,而Richemont的總部在瑞士。

LVMH從營收上講是世界第一大奢侈品企業,旗下的品牌包括LV、LOEWE、RIMOVA、FENDI、CELINE、CHRISTIAN Dior、GIVENCHY、TIFFANY&CO.、BULGARY等。

Kering營收規模緊隨其後,旗下品牌主要是Qeelin、BV、BALENCIAGA、GUCCI、SAINT LAURENT等,比較不同的是其很少有手錶品牌。

Richemont和Kering正好相反,旗下品牌以奢侈手錶和珠寶為主,Cartier可能是橫跨這兩個界別最優秀的品牌。但擁有較少成衣、皮包、鞋子等品牌的Richemont的營收相比前兩者來說還是差距比較大的。

來源:公司官網

當然,雖然上述這三家企業整體上的營業收入確實是常年保持行業前列的位置,旗下覆蓋的奢侈品牌也非常的廣,但我們也不能忽視Hermes、Prada、Burberry、Chanel、Rolex這樣的旗下並不擁有為數眾多牌子但本身品牌價值處於頂尖的奢侈品巨頭。

這就是當前世界奢侈品行業的現狀——三大巨頭逐鹿,各領域頂尖品牌群雄並起的格局。

隨著高淨值人群數量預期將持續增長,眼看著世界奢侈品市場的銷售額也將線性提高,行業內各公司之間的競爭一直非常激烈。而且更多時候,頭部企業LVMH就像一條鲶魚那樣,在行業內不斷嘗試兼併較小規模的奢侈品牌,造成了一定的混亂。

最近據瑞士媒體報導,LVMH集團有意收購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並已經在默默做著潛在收購的準備工作。

LVMH的收購野心並不非常突兀,主要有以下三個邏輯支撐:

第一,從營收上看,其2022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營收達到約791.8億歐元,同比增長23%;經常性業務利潤達到約210.6億歐元,同比也增長23%。有了強大的盈利能力鋪墊,其完成收購的資金來源就有了較多保障。

第二,從產品分布來看,LVMH的營收來源並不均衡,服飾和皮具的收入依然是最重的,2022年為386.5億歐元,占總收入的近49%,同比增速也最快,為20%;相對來說,旗下腕錶和珠寶領域的收入為105.8億歐元,只約占總收入的13%,同比增速為12%,低於服飾和皮具營收8個百分點。對於集團來說,腕錶和珠寶領域的增長潛力非常大,而歷峰集團最大的優勢就是以卡地亞為代表的腕錶和珠寶。一旦把卡地亞等一眾品牌收入囊下,LVMH就可以在短期內補強這一板塊的營收。

第三,歷峰集團雖然擁有很強的卡地亞,2021年卡地亞腕錶營業額排在世界第二(僅次於勞力士),奢侈珠寶首飾市占率排在世界第二(僅次於蒂芙尼),但始終無法在時裝和皮具領域形成對前兩家的壓力。這樣一家「偏科嚴重」的奢侈品企業在勵志要「做大做強」的LVMH眼中一定是一個香餑餑。一旦收購成功,LVMH既能補強手錶,還能穩固珠寶首飾,更能避免旗下服飾品牌間的同室操戈。

歷史上,LVMH從90年代開始就由其控制人、有著「收購狂人」之稱的前世界首富Bernard Arnault主導下,不斷霸氣地收購各個奢侈品頭部品牌。

2017年,LVMH耗資65億歐元收購Dior(迪奧)的時裝業務,2021年又耗資162億美元完成對蒂芙尼的收購,蒂芙尼當時占據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美國超過50%的市場份額,這次收購大大擴充了該集團在美國珠寶市場的版圖,從蒂芙尼之後的市場表現和股價看,也讓LVMH嘗到了大甜頭。

但Arnault先生收購策略的名聲並不非常好。他總是喜歡在經濟周期低估或者奢侈品控制家族發生內部爭鬥時機,趁著低股價時,不打招呼就直接出手。

這種收購策略並不總是成功的。比如90年代末對Gucci的收購嘗試就以Gucci以嫁入Kering集團為代價進行激烈反抗而告吹;2011年LVMH前後共收購Hermes將近23%的股權,幾乎就要完成對這個奢侈品王者品牌的收購,後來由於愛馬仕家族團結一致採取了激烈的反收購對抗而未能成功。

Bernard Arnault | 來源:RTL

尾聲

面對LVMH的收購願望,歷峰集團(Richemont)創辦人兼董事會主席Johann Rupert毫無興奮的感覺。他在採訪中明確表示,「董事會可能比其他董事更慢轉變,更保守,但它的開放性和合作性恰恰是它的優勢。我不會被勒索的。」

Rupert的家族目前牢牢掌握著Richemont的控制權,且近幾年曾數次表達過絕不出售公司股份的決心。看來這次LVMH和Richemont又可能要在資本市場和法律界的多個陣地一較高下了。

最後,不管世界奢侈品市場如何變化,中國消費者都將在其中扮演最核心的角色。

正如最近UBS研究指出,如何讓正處於復甦中的中國消費者掏錢去購買因為原材料和通脹而不斷漲價的歐洲奢侈品,將成為各家行業巨頭能否在2023年成功的最關鍵因素。

面對漲價,各位財友近期有沒有購買奢侈品的意願呢?歡迎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