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心寬天地寬,心安處處安

日日悅讀 發佈 2024-04-26T07:21:50.566441+00:00

《管子·心術》裡說,心之在體,君之位也。意思是說,從人的身體來看,心就是身體的君主。心寬了,人的眼界就開闊了,格局就大了,人生之路也會越走越寬。


《管子·心術》裡說,心之在體,君之位也。



一個人的內心決定了他的世界,也決定了他的人生。

心寬了,人的眼界就開闊了,格局就大了,人生之路也會越走越寬。

心安了,人就變得安詳篤定,無論順境逆境,處處都是人生的歸宿。


寬恕別人,放過自己

蘇軾在烏台詩案之後,一路被貶。

他似乎比尋常人更倒霉些,從黃州到惠州,再到儋州,被貶的地方一次比一次遠,一次比一次荒涼。

根據羅大經《鶴林玉露》裡記載,「蘇子瞻謫儋州,以瞻與儋字相近也。」

蘇軾被貶到海南島,只是因為他的字和儋州的「儋」字形相近。

蘇軾雖然和王安石政見不合,但是二人對彼此的人品依然敬重,王安石斷然不會如此折磨蘇軾。

這位拿蘇軾的性命全然不當回事的人,是蘇軾的昔年好友章惇。



東坡在惠州,做詩曰「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詩傳京師,章惇嫌老朋友在逆境中仍能快活,就再貶他到昌化。

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祖訓,章惇把蘇軾貶謫到幾千里外的蠻荒之地,其實就是要置朋友於死地了。

這樣的迫害,無論放在誰身上,只怕也不能釋懷吧,更何況這個人還是曾經飲酒賦詩,攜手同游的好友。

蘇軾遇赦北歸之時,章惇的兒子章援給蘇軾寫信,希望蘇軾對章家網開一面,不要打擊報復,而蘇軾在回信里說了這樣一句話「但以往者,更說何益」。

這樣的迫害,被蘇軾一句「更說何益」輕描淡寫地帶過,事情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再提了。他還給病中的章惇寄去藥品,希望他能早日康復。

他把所有的苦難默默忍受,卻把寬容與愛留給了別人,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敵人。

他心裡是有光的,他不願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仇恨上,既然已經離開蠻荒之地,若是心中對仇恨念念不忘,那自己遇赦北歸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不過是換一種受苦的方式罷了。


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在烏台詩案差點遭遇殺身之禍,他的朋友王定國也被牽連,被貶到嶺南荒僻的賓州。王定國被貶的時候,柔奴一直不離不棄。

直到元豐六年,王定國得以北還,柔奴在席間給蘇軾勸酒,問到嶺南風土人物,是否習慣,柔奴回答「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深受感動,寫下此詞。

「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個人的故鄉是什麼?是守望,是依靠,是思念,是漂泊者眼中的萬家燈火,是歷久彌新的嚮往。



蘇軾自己也曾掙扎彷徨,無論是「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孤寂,還是「何時忘卻營營」的憤懣,他都熬過來了。

離開了朝堂,他卻在田間地頭、屋舍學堂,有了更多的領悟,有了更多的牽掛。濟世救民不只是在奏表里,也在點滴的行動里。

他把自己的根紮下,救助嬰兒,教化百姓,興修水利,植稻種桑。

但有所愛之處,皆是歸宿。但有牽掛之處,都是心靈可以棲息的故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