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二十年,港台導演為何成了時代「棄子」?

娛樂資本論 發佈 2024-04-27T13:00:03.220789+00:00

十年前《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等年度劇王的導演李慧珠近期新劇《九霄寒夜暖》開播,李一桐、畢雯珺的演員陣容成為其作品史上咖位最低的一部;

文/等等

十年前《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等年度劇王的導演李慧珠近期新劇《九霄寒夜暖》開播,李一桐、畢雯珺的演員陣容成為其作品史上咖位最低的一部;歡瑞世紀御用香港導演劉國輝執導「錦鯉」楊超越主演仙俠劇《重紫》,成為集體吐槽對象;炮製出《香蜜沉沉燼如霜》等熱劇的大IP專業戶導演朱銳斌新作雖然網播尚可,但再難現網台共熱的現象了……

港台導演北上二十年,風光不再。

「大古裝大IP劇,我們現在首選不太會是香港導演了。」某影視公司製片人翟牧告訴小娛,原本「大IP+頂流演員」的項目,會「標配」香港導演,因為項目成本高,需要嚴控拍攝成本和周期,香港導演在這方面經驗充足無需擔心。可是近兩年來,就算平台方面依然會有相似推薦,但片方可以考慮的人選範圍已經不止於香港導演了。

至於台灣導演,原本就是擅長情感劇,尤其是偶像劇,但網劇時代對言情劇和偶像劇的創新需求也大不同於台灣偶像劇興盛時代的「霸總+灰姑娘+狗血強情節」模板,所以經典台偶導演「失靈」的現象比香港導演更為嚴重。

曾幾何時的國產劇市場裡,港台導演象徵著帶來高效的拍攝方法,為何如今他們卻面臨可能成為精品劇時代「棄子」的危機?

(註:文中翟牧、葉子、禧貝皆為化名)

香港導演集體「下墜」

很多古偶劇的導演,每次新劇開播即遭「審判」,拍攝角度、剪輯手法、打光方式被一一吐槽,比如鏡頭稀碎、愛拍大仰角、印度式剪輯等,甚至被稱為魔性的「滾筒洗衣機式拍攝手法」。

有網友直接表示「北上的HK導演早該退出內娛了」,牽出內娛觀眾對「香港(電視劇)導演」這個群體的不滿情緒。

對於香港導演「北上」二十年「承包」所有古裝劇的印象,應該是從衛視每年都有一部由香港導演拍攝的開年「劇王」古裝或民國劇熱播開始的;直到2018年《香蜜沉沉燼如霜》、2019年《陳情令》和2021年《山河令》,也依然成就了四位香港導演朱銳斌、鄭偉文、陳家霖、成志超。

直觀感受上「香港導演」這個標籤一直被捆綁著「大IP+大流量」的大劇法則,事實上一部分人在被吐槽中堅持,一部分人已經「下墜」。

曾在亞視擔當監製的譚友業從經典武俠IP的翻拍劇,到如今只能拍攝分帳甜寵劇《親愛的檸檬精先生》,即便分帳成績是年度劇王程度,但成本僅兩三千萬的分帳劇與成本一億多甚至兩億的大IP劇實屬天差地別;曾與鄭偉文合作拍攝了售價4億馬伯庸IP改編劇《三國機密》的游達志,下一部劇也僅是B級劇的《女世子》,評級「泥石流般」滑落。

李慧珠雖然在審美上未受質疑,甚至誕生出《白髮》這樣空鏡素材深受網絡二創者喜愛的古偶劇,但也不可否認這位曾打造「宮」系列劇王和雙台收視破2%的《錦繡未央》的女導演,基本無緣接觸平台S級古偶項目。

拍出過黑馬劇《傳聞中的陳芊芊》的導演查傳誼並未因該劇飛升接觸更大項目;憑藉黑馬耽改劇《S.C.I.謎案集》被熟知的新派香港導演施磊,也在與唐人影視合作奇幻冒險劇《玲瓏》時引發糾紛,並且被指拍攝不專業、效果不佳等。

《無心法師3》導演徐惠康拍攝《我叫劉金鳳》、《擇天記》導演鍾澍佳的新劇《星河長明》、金庸武俠劇導演賴水清的《重耳傳奇》、《青雲志》導演劉國輝執導的《重紫》,幾乎每一部都因為服裝細節、劇情離譜、拍攝粗糙、演員表演不過關的問題被網友熱議詬病。

沒有一次性的「下墜」,都是在大項目一次又一次與預期效果擦肩而過之後,信任產生的動搖,即使動搖的不是平台,也會是片方。

精工細作的時代,「港導」的危機與自救

在精品網劇進入常規化之前,行業流傳著一個說法,就是香港導演「價低活快逼格高」。這句話有三個重點,分別是:價格、效率、質感。

首先關於「質感」,曾經在香港導演劇組駐組過的編劇禧貝告訴小娛,「十前我們在片場看香港導演拍戲,那個大燈一打,把演員照得白白亮亮的,就會很好看。」這種說法小娛也曾在與高分古裝短劇《念念無明》的導演曾慶傑對話時聽過。

曾慶傑表示,曾經港台導演審美占據上風的時候,是因為經常在棚內拍攝,通過多方位燈光打出類似舞台劇無影燈的效果,人會顯得很通亮,當時的國產劇拍攝經常畫面是暗暗的,忽然眼前一亮,就感覺拍出來時尚了很多,所以當時會把港台導演用到的這種「大平光」等同於時尚感的代名詞。

「效率」是除了打光的「時尚感」之外,香港導演特有的「手速」。比如一部45分鐘×20集的古裝劇在30天內拍完對港劇導演來說是家常便飯,但對於十年前很多內地科班出身、經驗不足的導演來說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源自於香港TVB和ATV制播合一的制度,每年需要不間斷產出影視劇以供電視台播放而不能斷檔。

「香港導演北上後經常會抱團聯合拍攝,每一位導演負責一部分,把劇組分為A、B兩個組同時拍,甚至大劇組再增加一個C組,效率就會加快很多。或者某一天把演員的特寫都拍了,其他看不見臉的鏡頭再由文替完成,這些都成了現在古裝劇的常規操作。」

製片人翟牧還聽說有電視劇經驗不多的演員,因為劇組調度出了問題而空閒了一段時間,香港導演最後為了趕進拍度表示先把她的特寫拍完,後期再用特效合成,雖然演員也比較猶疑,但還是選擇相信導演。

至於「價低」到底有多低?在十幾年前可以拍好大古偶劇的導演並不算多的情況下,內地頭部導演的單集片酬可以達到六位數,2007年左右香港導演單集片酬在2.5萬至3萬,一部40集的電視劇拍完可收百萬,而且保證工期絕不拖延甚至提前收工,確實算得上「實惠」價格。

「不過現在能拍S級、S+級的一些香港導演,片酬應該在平台也是頂格收費了。」製片人翟牧所謂的「頂格」,是指一年前視頻平台在配合「降本增效」下給到的演職人員內部指導薪酬,其中編劇、導演的最高收費是單集30萬,如果是40集的電視劇,拍完可收超千萬,不算低價了。

根據翟牧透露,比如仙俠、修仙、玄幻這樣的香港導演對口題材,平台給予的建議依舊會是香港導演,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林玉芬、《陳情令》的鄭偉文、《香蜜沉沉燼如霜》的朱銳斌以及《山河令》的成志超。

一方面基於對口成功作品經驗,一方面確實20年「港式古偶劇」已經塑造了一種大眾熟悉的審美體系,可以帶來基礎路人盤,所以「求穩勝過求變」。

「香港導演是不具備創造性的。」另一名製片人葉子直接這樣形容道。

除了拍攝時會快速整合各個細碎的特寫鏡頭一次拍完,葉子認為香港導演至今遺留著在香港的小規模電視城裡高速拍戲的「三點式固定機位」習慣,即能用固定機位拍完就少用運動鏡頭,能小幅度移動就不展開大動作,除了大場面需要移動組之外儘量少用,這才有了「滾筒洗衣機式拍攝手法」這種後期機械增加的偽運動鏡頭。

「為什麼這些滾筒式鏡頭或者拍攝角度會被網友吐槽,是因為現在不能小看觀眾的審美了,這幾年網劇越拍越精緻,觀眾可以看到的國外好劇也越來越多,網友開口聊劇都挺專業的,打光、角度、服化道,他們門兒清,不好糊弄了。」

葉子以去年暑期檔熱播的四部大古裝劇為例,《夢華錄》《星漢燦爛》《蒼蘭訣》和《沉香如雪》,香港導演含量為零。根據小娛統計的近五年來雲合數據有效播放年榜里,18年的Top10劇目里有2位香港導演,19年的Top20劇目里則多達6位,20年開始便不超過2位,且去年香港導演拍攝劇目排名已經Top10開外。

針對翟牧所說「平台推薦」,葉子表示還是有溝通餘地的。比如去年暑期檔四大古裝劇的導演,都是可以取代香港導演的選擇,「不是說我拍仙俠劇就一定要找拍過仙俠劇的導演,可能只需要拍過古裝就可以,伊崢當然是現在的熱門人選,郭虎本身師承林玉芬,《贅婿》和《卿卿日常》的導演鄧科和趙啟辰也不錯。」

香港導演不再是大古裝的「唯一」選擇。

根據翟牧透露,香港導演普遍年齡偏大,尤其是林玉芬這樣年過60歲,每年可以參與拍攝的精力已經有限,像郭虎這樣可以獨當一面的副手級導演也都是內地人,香港導演沒有「傳幫帶」的想法,更多的是只看眼下。

比如鄭偉文主導的公司「戰友文化」和成志超加盟的「光芒影業」會在他們執導的項目中擔任「承制方」,也是一種增加話語權、並且在平台限價期間能提升收入的方式之一。

當台灣導演吃完「老本」……

比起香港導演自上而下的集體「下墜」,台灣導演則屬於「旱的旱死澇旳澇死」。

如果說香港導演承包了20年內地古偶劇製造,那麼台灣導演應該也承包將近10年「婆婆媽媽」劇的制,只是普遍台灣導演並沒有香港導演的「高產」,經常會內地、台灣兩邊跑的兼顧拍戲。

不過但凡在台灣偶像劇最興盛時期有過知名作品的導演,在內地網劇時代來臨之前都產出過不少高收視的家庭觀眾喜好的狗血都市情感劇,諸如柯翰辰的《璀璨人生》《十五年等待候鳥》、丁仰國的《幸福歸來》、沈怡的《夏家三千金》每年在湖南衛視下午檔重播時依然收視向好。

只可惜當網劇推動情感劇快速疊代時,紅利期被打斷。

一部分台灣導演會像《回家的誘惑》導演林添一或者《啞巴新娘》的導演羅燦然一樣不再適合參與內地電視劇的拍攝;《惡魔在身邊》等經典台偶的導演林合隆許久不見新作,再見竟然已經是《師兄請按劇本來》這樣的甜寵微短劇,柯翰辰、許珮珊也紛紛執導甜寵分帳劇,這對他們來說無疑算是一種「向下」。

其實不僅導演在「向下」,更為典型的是曾經台灣兩大「偶像劇教母」級別人物柴智屏與陳玉珊的「入局」。兩人是同樣創造過很多快炙熱口的偶像劇製片人,也一手捧紅過台灣偶像團體,雖然2010年後台灣偶像劇逐漸式微,但兩人分別又製作了在內地引發熱議的偶像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時代》。

「這就是精品網劇時代平台需要的對口人才。」葉子笑言,只可惜《流星花園》已經成了一種時代印記,陳玉珊也並沒有發揮自己在現偶劇方面的優勢,而是利用和新麗傳媒的合作,實現了自己原創大古偶劇的夢,一炮不響,接著就是很長一段時間的銷聲匿跡,應該還是不如一直在內地務工的香港導演來得習慣內地的規則。

不過葉子也聽說平台對柴智屏和陳玉珊這個級別的製片人團隊給出的劇本,至今還是會「開綠燈」的,只要她們隨時想做了。

困局之外,台灣導演因為語言上和內地團隊溝通更為方便,所以無論是個人轉型還是跟上內地市場節奏變化,都會比香港導演更敏銳快速。

五年前經歷了《深夜食堂》翻拍劇被嘲落谷底的蔡岳勛,去年忽然以《鬼吹燈》系列IP新作《崑崙神宮》回歸大眾視野,成片效果竟然也不錯,後續更參與到《金庸武俠世界》系列劇集拍攝,與內地四位各有風格的導演分別完成不同故事。

此前還鮮少有台灣導演參與內地古裝劇拍攝,將近一半的台灣導演還在沿著自己最擅長的現偶劇「老路」在繼續向前,大S版《泡沫之夏》的導演張博昱,為「戀戀劇場」拍攝了開篇作品;2019年全民爆款的導演李青蓉也執導了去年「戀戀劇場」作品《我的反派男友》。都市言情題材的頭部大劇或許不如古偶劇多,這些A級「戀愛+」題材自製劇看上去就會和擅長細膩戀愛的台灣偶像劇導演更加匹配。

於中中是A級現偶劇和甜寵劇中的勞模,從拍攝搜狐自製偶像劇開始至今,幾乎平均每年都能穩定產出兩三部,雖然也有《從前有座靈劍山》這樣的修仙古偶劇,但大部分並不偏離自己主要的偶像劇軌道。

「台灣偶像劇導演拍現偶劇,首先不會自我否定,拍偶像劇就是要拍出讓人看了想做戀愛夢、想有戀愛腦的感覺,和很多內地導演拍現偶劇不承認、覺得不上檯面不一樣,這一點很重要。」編劇禧貝很感慨,她認為台灣導演對於偶像劇的認同感以及感受很深很細膩這一點很重要,即便都是男導演,也和後期剪輯總是情感連貫度不足的香港導演不一樣。

製片人葉子聽說於中中是韓劇愛好者,所以作品無論從劇情表達還是畫面展現手法都在向韓劇的風格靠近,這一點也確實能看出來,「我覺得平台對現偶劇的要求其實就是對標韓劇,所以於中中的風格其實是很討巧的。」

包括去年末優酷熱劇《點燃我,溫暖你》的導演劉俊傑和於中中一樣,非常擅長發揮自己優勢,他的台偶劇經驗是《薰衣草》《王子變青蛙》,在內地的前兩部作品就遇上了顧漫的IP改編劇《杉杉來了》與《何以笙簫默》,包括拍攝了匪我思存的小說改編劇《今生有你》也在去年播出,他算得上是在內地大熱現偶IP改編劇方面最有經驗的一員。

「跟得上變化最重要。」製片人翟牧認為,雖然現在平台還會根據大數據推薦一些同題材常用導演,但降本增效之後平台對導演成片要求和播放效果的要求一定會更高,行活兒的生存空間變小。

另外觀眾的點評也越來越專業,審美眼光也越來越高,雖然吐槽導演鏡頭水平的黑紅言論也是一種熱度,但幾次之後,平台和片方肯定都會在項目初期就將這些問題考慮進去,翟牧透露,「主要還是內地多了一批70後、80後甚至90後的年輕導演,對拍攝很有想法,個人風格化也很明顯,並且在網劇時代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製片人可以選擇的人選非常廣泛,港台導演已經不再是某一個類型項目的唯一選擇了。」

「當然,港台導演在和內地團隊合作的時候,也要多充分溝通,互相學習進步,不然像黃天仁一樣,在台灣拍9.2分的《想見你》和8.5分的《荼蘼》,在內地拍4.9分的《溫暖的你》,你說這究竟是誰的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