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邊評測】五百元價位播放器值不值得買?評海貝音樂HiBy R2 II

耳邊事 發佈 2024-04-27T13:54:55.463919+00:00

在便攜播放器這個品類發展到現在十多年裡,其外觀設計的風潮發生過好幾次變化。最開始,「便攜」的定義僅僅是和台機進行區分,實際上器材的體積普遍偏大,「國磚」之名由此而來。隨後,集成電路的發展、國外品牌出色工業設計理念的影響逐漸讓播放器變小,甚至顯得袖珍起來。


在便攜播放器這個品類發展到現在十多年裡,其外觀設計的風潮發生過好幾次變化。

最開始,「便攜」的定義僅僅是和台機進行區分,實際上器材的體積普遍偏大,「國磚」之名由此而來。隨後,集成電路的發展、國外品牌出色工業設計理念的影響逐漸讓播放器變小,甚至顯得袖珍起來。

到了小尾巴、藍牙耳機「橫行」的時代,入門級播放器存在的價值似乎被削弱了;為了追求更強悍的音頻性能、提高續航能力,不少播放器品牌又把開發重心放在大尺寸中高端播放器上,我們似乎又回到了當年的大磚頭時代……

在這個輪迴中,一度消失而讓我感到惋惜的,是那些體積控制得嬌小玲瓏,同時聲音表現有特色的器材。比起普通的便攜播放器,這些器材把「便攜」二字發揮到極致;並且,它們也不像小尾巴那樣在設計上受限,也不需要依託手機工作。我自己把這些體積小且有一戰之力的器材稱呼為「掌機」。

從去年底開始,「掌機」似乎又煥發生命力了,圈內接連有好幾款新品問世,比如海貝音樂HiBy R2 II。

我回想起了初代R2。剛問世的時候,它和身形基本一致的FD1解碼耳放一體機,以及Beans耳塞組成一套「小西裝」。這個入門三件套的聲音比較紮實,也吸引過不少那會兒剛入門的燒友的注意。時過境遷,進化到第二代之後,R2 II是以「單飛」的姿態和我們見面的。正巧我手頭也缺一個小型播放器可以讓我隨手揣兜里出門用,看到其售價不足600元,直接入手了一台。

借著把玩的體驗,我也和大家分享自己對於一款合格的「掌機」的理解~


使用

R2 II的包裝比較小,內部除了機器本體之外,配件並不多,也就是清水套、數據線、備用的屏幕貼膜而已。以R2 II的定位而言,給它配太豪華的配件可能性不大。我個人覺得,以透明塑料製成的清水套實際用起來折損率不低,如果官方能配矽膠套或許會耐用些;此外,如果有個背夾讓我們把機器夾在衣服上,那就更好了。

既然叫「掌機」,身材肯定不能大,最好能夠讓我單手掌控。R2 II整體的尺寸為71mm*63.1mm*12.4mm,比上一代略有所增大,但依然保持在可以單手完全握住的範圍內;重量也僅有大約70g

這台小機器做工還不錯,並沒有因為定位於入門級就顯得很粗糙。我手頭這台R2 II是白色的,細膩磨砂處理的殼體手感柔和,前後雙面玻璃的設計也把機器的顏值給拉高了不少。說起來,從海貝音樂第一台播放器——全不鏽鋼切割弧形機身的R6開始,他們家的播放器顏值和做工水平一直保持在線,哪怕是最便宜的R2 II,這一點也依然沒落下。

相比初代R2的外觀設計而言,R2 II最大的變化來自於按鍵:原本音量鍵是兩個微動按鍵,R2 II改成了一個突出右邊緣一截的銀色滾輪,並和「三大金剛鍵」位於同一側,實際體驗下來,右手握持時就可以用大拇指全盤兼顧觸屏、調音量、控制播放等操作了

採用HiByOS純音系統的R2 II,除了自身作為播放器、給電腦或手機當外接解碼耳放、用作數字音頻轉盤連接解碼耳放等音頻功能之外,還具備了學生複讀機、電子書閱讀器之類的功能。其續航時間倒是非常長,正常聽歌的情況下續航可以達到大約13個小時,兩天充一次電也問題不大。使用過程中,機身也沒有明顯過熱的情況出現。


聲音

在聆聽R2 II之前,實際上我已經做好了「聲音大概率向價格妥協」的心理準備。畢竟以往這個價位的播放器咱也聽了不少,能把聲音框架支棱起來我覺得就算基本成功了。

這次用來和R2 II搭配的耳塞是森海塞爾IE 200。這款千元檔「當紅炸子雞」聲音凝聚力較強,素質紮實,整體稍微側重下盤表現;其耳套可以調整到「標準位置」或「開放位置」,我這次調整到「標準位置」來進行測試。R2 II只配置了單端輸出口,我全程打開高增益來試聽。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R2 II具備了一個比較健全的聲音底子。它的聲音處於一個穩固的結構中,長短偏差並不大,各部分沒有嚴重的缺失感其音色偏向於素白,絲毫沒有一些同價位器材常見的諂媚與艷俗,而是以一種較為直接的方式,忠實還原音樂本身的風味。

三頻方面,R2 II整體上在不失衡的前提下加重了中下盤。其低頻在質和量上達成一點兼顧,有著不錯的彈性,收斂比較快,並不轟頭。中頻的比重和低頻比較接近,有一定的厚度,人聲的位置適中。

R2 II的素質給人最大的驚喜來自於空間感的塑造。作為一款入門級的播放器,R2 II的動態相當不錯,甚至不遜色於一些進階價位的器材;聲場雖然不算特別廣闊,但稱得上規整,尤其是許多同級別器材常忽視的縱向聲場也拉開了一定的距離。對比同價位小尾巴,R2 II的素質框架要更加穩固、紮實。

當然,如果拿R2 II和兩三千價位的播放器比較,差距顯然也還是存在的。首先在解析和分離度等方面,R2 II並不出彩;其次,R2 II聲音整體欠了一點潤澤度,這使其聲音感染力略顯得不足。但綜合來說,R2 II的表現還是超出了我對一款千元以內便攜播放器的預估。

時至今日,估計會有不少朋友在體驗過一些表現不錯的小尾巴之後,認為像R2 II這種級別的器材意義不大,理由是「掌機」再便攜也沒有小尾巴方便帶出門,聲音上也拉不開什麼差距。

這種論調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不過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論,我還是更傾向帶「掌機」而非小尾巴出門。一來,R2 II本就可以作為外接「大尾巴」來使用,功能上覆蓋了小尾巴;二來,兩者的聲音還是存在高下之分的,如果拿R2 II與同價位的小尾巴相比,在聲音的綜合素質、純淨度等方面優勢還挺明顯;三來,好的小尾巴某種程度上也屬於手機「電量殺手」,我實在不太願意給手機電池增負。


搭配

這次除了使用IE 200以外,我還選擇了兩款不同檔次的塞子和R2 II進行搭配,以測試R2 II的適配能力。一款是和R2 II價格比較接近的達音科Kima,兩者的價位也比較符合不少朋友初入燒時的心理預期;另一款是萬元旗艦級的V14,用來盡最大程度挖掘R2 II的潛力。

Kima和R2 II的組合所呈現出來的聲音是相當細膩的,聲音鮮活,其有厚度的中頻尤為抓耳。這套組合是我個人比較喜歡和推薦的搭配,儘管在硬素質方面的綜合表現不算特別突出,但其聲音表現力相當不錯,特色鮮明,聆聽聲線比較纖薄的女聲曲目是很合適的。

V14擁有四組可調音撥杆,可玩性非常強。在所有調音撥杆保持關閉的情況下,V14與R2 II的搭配走的是還原性較強的路線,在中低頻的表現相對更出色一點;素質發揮尚可,只是R2 II還沒法讓V14發揮出自身解析力強大、密度大而均勻的優勢。

一輪搭配下來,應該說,R2 II的驅動力足以讓這些塞子發出健康的聲音,比起那些大塊頭的「磚」驅動的效果也確實有差距。畢竟R2 II僅配備了單端輸出,輸出功率本身也不高,指望小馬拉大車實在有些勉強。

但R2 II難能可貴的是,在不出惡聲的前提下,它能夠把塞子的聲音框架和風格特徵給還原出來。在風格適配性上,聲底中正的R2 II並不「挑食」。如果用R2 II來驅動自己熟悉的塞子,基本上我們還是可以領會到其原本應有的強弱冷暖,剩下的無非是素質發揮出了幾成的問題而已。對於一款「掌機」而言,這可以算完成任務了。

話又說回來,R2 II這樣一台「掌機」,適合哪些人使用?除了像我這樣充分考慮便攜出行場景的發燒友之外,對一些剛入門、預算不高的燒友,以及學生黨、上班族等等喜歡聽音樂的普羅大眾而言,一台很大程度兼顧顏值、便攜、功能、聲音等要素,同時價格親民的小器材,顯然比很多中高檔器材更具吸引力。

或許這個級別的播放器,在一部分人看來還帶著一些「玩具」的性質,但對更多人來說,它承載了生活里音樂休閒的全部需求。某種意義上,R2 II這台「掌機」,其意義絲毫不比大塊頭們遜色。

以上。

耳邊燒友團閑雲散人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