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北洋艦隊失敗,不是因為「炮彈摻沙子」

edenlf伊電 發佈 2024-04-27T14:24:44.181013+00:00

這種說法在上歷史課時想必就聽到過。不過最近「靖遠」艦水下遺址考古發現大口徑炮彈「摻沙」無實證——權威報導截圖首先明確一點,炮彈有沒有摻沙子,這不是關鍵。當時炮彈分為爆破彈、穿甲彈兩種。穿甲彈不裝藥或少裝藥,為了配平可能裡面會摻一點沙子,不算偷工減料。

這種說法在上歷史課時想必就聽到過。不過最近「靖遠」艦水下遺址考古發現大口徑炮彈「摻沙」無實證——

首先明確一點,炮彈有沒有摻沙子,這不是關鍵。當時炮彈分為爆破彈、穿甲彈兩種。穿甲彈不裝藥或少裝藥,為了配平可能裡面會摻一點沙子,不算偷工減料。事後諸葛亮看,應該大量使用爆破彈才對。這屬於清軍的情報工作沒做好,日本則是有備而來。

把北洋水師官兵貶得一無是處,這就極端了!甲午海海失敗固然跟清政府腐朽無能有很大關係,但僅就戰役本身而言,將士們總體戰鬥意志高昂,還有不少在英國皇家海軍實習,軍事素質也不差,比如命中率比日本海軍還高。

至於說日本間諜發現北洋水師的士兵在炮架上晾衣服,於是斷定其不堪一擊。也是編的,無中生有!事實上清軍水師軍紀沒大問題。

另外一種極端,則是無腦吹北洋水師的裝備非常厲害非常先進~可是奸佞當道,求和派多……仿佛只要慈禧變開明,李鴻章沒有私心,就一定能夠能打贏似地……

事實上,北洋水師的軍艦看著強大,但在艦艇的設計、建造質量、航速、射速方面並不先進~(定遠、鎮遠在排水量上占優)

比如「定遠」艦,主炮口徑是很大,但射速低、準頭差!首發一炮不但沒有擊中日艦,反而把自己的艦橋震塌了~充分懷疑其設計有缺陷,質量有問題。

至於炮彈,英國、德國方面肯定優先滿足自己海軍需要,賣給清軍的交貨不及時,導致清軍彈藥主要由天津製造局在負責,而且採用傳統的黑火藥,殺傷力偏低!日軍則是用黃火藥,威力大。

但如果談到根本原因,北洋水師戰敗是因為清朝在「管理和運行機制」上存在缺陷和不足。

這好比企業競爭,你的產品質量和研發、員工素質、營銷策劃並不差,但無法形成合力,跟競爭對手就有差距了~~

1.戰術指揮混亂,沒有發揮自己船堅炮利的優勢。而日軍沒有鐵甲艦,只有防護巡洋艦和穹甲巡洋艦,於是就發揮自己航速高靈活性好、火炮數量多的優勢。

2.清朝常備陸軍和海軍的軍事力量很分散很獨立,陸軍沒有打好配合,清軍的岸防部隊沒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3.無論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湘軍,實際已經私有化了!李鴻章只想求和了事,根本就沒認真準備打仗。而且你讓一支私人軍隊去打日本的國家軍隊,能打勝才奇怪了。

4.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恭親王、慶親王等)、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軍機處「三重」管理機制引起的內耗,戰爭指揮的低效!反觀日本,軍事、政治、外交是高度協調統一的。

5.還有戰後的處理,北洋艦隊損失慘重不假,但還是有還手之力,如果總結教訓再戰,結勝利不是沒有可能,可是打完之後「主戰派」喪失了繼續據理力爭的資格,被一鍋端了。

6.輕敵思想作祟~清廷那時候經過鴉片戰爭,搞了洋務運動,覺得自己迎頭趕上了,對日本發動的戰爭準備不足,加之缺乏實戰經驗,打時難免手忙腳亂。

所以說,中日甲午海戰的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雙方的運行機制是否科學、合理、高效造成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