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人,在「油盡燈枯」之前,會給身邊人這幾個暗示

舒山有鹿 發佈 2024-04-27T15:55:04.422531+00:00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道:「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人這輩子,那是短暫的,一眨眼便是百年的時間,我們又何必論長論短呢?枯榮興衰自有定數,取捨得失自有命數。該得到什麼,該失去什麼,什麼時候走上坡路,什麼時候走下坡路,這都是命中的定數。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道:「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

人這輩子,那是短暫的,一眨眼便是百年的時間,我們又何必論長論短呢?枯榮興衰自有定數,取捨得失自有命數。

該得到什麼,該失去什麼,什麼時候走上坡路,什麼時候走下坡路,這都是命中的定數。而最大的定數,在人生的一前一後當中。

這最大的定數,到底是什麼呢?什麼時候來到這個世界,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界。此兩者,便是人生當中最大的定數,沒有人可以改變。

來到這個世界,很多人都覺得特別正常。唯一讓人恐懼的,那就是何時離開這個世界。生死,本就是人生的大事,又有誰敢輕視呢?

一個老人,在「油盡燈枯」之前,會給身邊人這幾個暗示,說明快走到盡頭了。

一、洗盡鉛華,人變得愈發真實。

漢昭烈帝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就跑到了白帝城,同時找來了太子劉禪和丞相諸葛亮,跟他們說說心底話。

史料記載,劉備跟諸葛亮和太子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劉備感慨,丞相有如此才華,堪當大任。至於劉禪,希望你能聽丞相的話,做個善良賢德的人。父親我是個德行淺薄的人,不要效仿啊。

一代梟雄劉備,沒有教後主劉禪任何的帝王之術,只讓劉禪做個善良的人。這,其實就是父親對於孩子最真切的希望。

人走到最後,早已變得不再複雜了。在洗盡鉛華當中,愈發活得真實。

或許,所謂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便是此間的真相。

二、逐漸接納了自己、子女和身邊人的平凡。

人這輩子,要接受三個人的平凡,首先是父母的平凡,其次是子女的平凡,最後是自己的平凡。

接受這三者的平凡,對於俗世之人來說,很難做得到。除非,走到了最後一步,人們頓悟了,把人生想清楚了。

年輕的時候,人們無法接受父母的平凡,因為每個人都想出生在富貴之家當中。對於子女,我們想他們成龍成鳳,自然不希望他們平凡。

哪怕對於自己,我們也認為自己是天選之人,命運之子,絕對可以爬得更高,走得更遠。當然,這都是自我幻想罷了。

只要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其實都是平凡人。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接受平凡。等人看透了,自然就覺得「平凡可貴」了。

但還是要說,當一個人完全「接受平凡」之後,那他就離歸去不遠了。因為年輕人、中年人,根本不存在這種想法,也沒有達到這個境界。

三、會經常談及已經故去的人。

鎮上的劉老伯,在臥病在床之前,根本就不會談及故去的人。等他臥病在床,差不多走到盡頭的時候,他經常跟家人談及故去的親朋好友。

一直照顧劉老伯的大兒子,感覺到特別恐懼,為什麼父親會談到這些死去多年的故人呢?難道說,父親撞邪了嗎?

過了一兩個星期,劉老伯就在絮絮叨叨當中斷氣了,兩眼一閉,兩腿一蹬,離開了這個世界。那一刻,家人才明白,老人念叨故人,是因為他也要走了。

人,越是上了年紀,越是對以往的人與事兒,記憶深刻。特別是在臥病在床的時候,那往日的記憶,會慢慢地湧現在人之腦海當中。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再怎麼絕情的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也會變得深情起來。

絕情,跟歲月磨平了人之稜角有關。而深情,則是生命當中最後的召喚。讓自己回憶起前人往事,從而在溫暖的回憶中,度此餘生。

四、病重的時候,突然出現好轉的情況。

有一戶人家的老人,患了絕症,藥石無靈,醫生也無能為力了,就讓家人送老人回家,能吃什麼,就吃什麼,把最後那半個月過好。

過了幾天,病重的老人家居然能站起來了,可以自己去廁所,不需要別人幫扶了。對此,家人都特別驚訝,認為出現了奇蹟。

再過了幾天,老人家突然就離開了,仿佛之前的奇蹟消失了一般。親人也疑惑,為什麼老人家在去世之前,會突然變得如此精神呢?

其實,這就是民間常說的「迴光返照」。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在人體崩潰之前,身體的腎上腺激素會大量分泌,讓人短暫好轉。

也就是說,迴光返照,是人體的正常情況。就跟曇花一般,一盛開,就立馬消失了,曇花一現。

每個人,都需要沉寂於歲月的長河當中,何必悲傷,何必憂愁,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珍惜眼前人,這才是真相。

文/舒山有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