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是留給死人的,年輕人就要醒著拼」,可惜,可嘆,可悲

啊癡說 發佈 2024-04-27T17:53:09.290744+00:00

無所謂對啊錯啊的,各有立場,各有觀點。但在看到某公司的一篇「檄文」之後,阿痴整個人都不好了,心裡特別難過。

自從「躺平」這個詞在網上爆火之後,看過很多媒體旗幟鮮明聲討指責年輕人「躺平」。

無所謂對啊錯啊的,各有立場,各有觀點。

但在看到某公司的一篇「檄文」之後,阿痴整個人都不好了,心裡特別難過。

為什麼要說它是「檄文」?

因為在我看來,這是該公司在號召員工「躺平」思想宣戰的動員,稱之為檄文才合適。

摘錄其中的幾個片段,分享給大家一起看看:



以「她們」之口,說著無恥的奮鬥哲學:

舒服是留給死人的,年輕人就要醒著拼。

累一點有什麼?孩子生病就不上班了?

你請假,她休息,公司怎麼辦?

你們文化水平不高,但責任心和擔當都該有。

只要公司發展的好,一切都是值得的。

完全無法認同此種觀點,阿痴必須說上幾句。

現代年輕人中間為什麼會流行躺平的說法?

很多人其實都心知肚明,卻還要繼續假裝不知道。

我們無意指責,也無權指責,似乎也無資格指責。

但是關於躺平,阿痴想說,

迷茫之後,躺平才是對各方都有利的選擇,繼續奮鬥反而是不合適的。

因為:

有些躺平是無聲的抗議,有些躺平是養精蓄銳,有些躺平是失望過後的絕望悲鳴!

南轅北轍

南轅北轍的寓言故事,每個上過學的人都聽過,應該也都還記得。

如果有人不知道,不記得,那我就囉嗦介紹一下。

南轅北轍的故事,脫胎於西漢劉向的《戰國策·魏策四》。

說的是戰國時期,魏國大臣季糧勸阻魏惠王

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劉向·西漢《戰國策》

有人駕車從魏國大梁一路向北,卻對季糧說他要去楚國。

季糧問:你要去楚國,為什麼向北走呢?

那人答:我的馬跑得快。

季糧說:馬跑得再快,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

那人回:我帶的盤纏金銀細軟多。

季糧嘆:盤纏再多,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

那人犟:我的駕駛員技術好。

季糧知道,男人說的幾樣東西越多越好,他距離自己的目的地楚國,只會越遠。

這是季糧想要告訴魏惠王的,也是我想說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未來感到迷茫,逐漸失去了奮鬥的方向。

於是,「躺平」的思想開始活躍在年輕人當中。

這時候再一味地灌輸「年輕人就該醒著拼,舒服是留給死人的」這種思想,

能起到的作用,與南轅北轍並無二致。

陶淵明隱居

阿痴以為,如果要說躺平的鼻祖,非陶淵明莫屬。

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陶淵明給貴人做過幕僚,自己也當過官。

但後人知道他的名字,卻更多的是因為《桃花源記》,是因為他隱居後的田園詩。

陶淵明的躺平,是對當時南北朝各國混戰百姓罹難的時局絕望後的悲鳴。

期間,透著深深的無力感。

在陶淵明的心中,老百姓最渴望的就是過好自己的日子。

至於朝代更迭,是劉家宰了司馬,還是蕭家干翻了劉家,都與普通百姓無關。

這就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張居正丁憂

除了陶淵明,歷史上還有不少人曾選擇「躺平」,比如張居正。

張居正,被譽為給明朝續命百年的傑出政治家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走上宰輔之位以前,張居正也曾憤世嫉俗過,也曾躺平過。

張居正的躺平,是一種智慧,暫時的退卻是為了養精蓄銳。

而他的躺平,也符合其他人的利益。

等屬於自己的時代到來,張居正當仁不讓。

君不見萬曆五年,張居正父親病逝,連回家丁憂這種大事,他都「奪情」了。

王安石養望

有人說,張居正以養病為由躺平(休假)三年,或許是在效仿王安石。

王安石在變法之前,曾經養望三十年。

按照現在的說法,這三十年,王安石是徹底的躺平了。

慶曆二年(1042年),21歲的王安石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地方官。

王安石似乎是個傻子,一直堅守地方,多次拒絕朝廷徵召入京擔任要職,一點上進心都沒有。

在那些京官眼中,王安石這不是躺平是什麼?

但實際上,王安石是在忠於職守,做實事,積累實實在在的經驗。

所謂的躺平,其實是在養精蓄銳。

結語

綜上,阿痴認為,迷茫之後,躺平才是對各方都有利的選擇,繼續奮鬥反而是不合適的。

雖然現代的年輕人不是歷史上的陶淵明、張居正、王安石,沒有那麼遠大的抱負,

但也並不是痴傻愚笨之人,我們有自己的想法,也有選擇生活的權利。

不要再高高在上地,指責我們躺平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