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文化丨「人吞商史」甲骨文的前世今生

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 發佈 2024-04-27T18:22:36.198001+00:00

最開始的甲骨文並不是用來研究商代歷史的,在近代甲骨文的發掘研究過程中,有一段令人遺憾的甲骨文發現歷程,專家們稱其為「人吞商史」。

  你們知道嗎?最開始的甲骨文並不是用來研究商代歷史的,在近代甲骨文的發掘研究過程中,有一段令人遺憾的甲骨文發現歷程,專家們稱其為「人吞商史」。商史?商史怎麼吞?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疑問,接下來就為大家講述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程。

  商代晚期,人們無事不占、無事不卜。當時的商王常用甲骨來占卜吉凶,占卜後將所得結果刻在甲骨上,我們後人就稱刻在骨頭上的文字為甲骨文;當時的小屯村的農田裡就有很多奇怪的骨頭,隨後被人們當成一味藥材「龍骨」,許許多多的商代史料被磨成粉,當做中藥吃進肚裡,這就是所謂的「人吞商史」。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甲骨文最早被確認的時間是清朝末年,當時的小屯村還是一片農田。當時的農民伯伯在田裡耕作時,就會挖出各種各樣奇怪的骨頭,有的上面還有奇怪的符號,但沒人知道這些骨頭是幹嘛用的,於是他們隨手丟在了路邊或者就是用來填坑了。

  恰巧這時,有一位叫李成的剃頭匠,染上一身膿瘡,無錢買藥,無可奈何中把揀來的甲骨碾成粉末敷在瘡上,想不到瘡面的膿水被骨粉吸乾了。他把骨粉敷到流血的傷口上,血止住了,他驚奇的發現骨粉還有止血的功效。

  於是乎,骨粉的神奇功效在小屯村,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紛紛效仿。他們把甲骨收集起來,說成是龍骨(《本草綱目》裡面有記載,龍骨即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賣到了中藥鋪,藥鋪掌柜以六文錢一斤收購。

  自此,「龍骨」成為小屯村民的一項生計。大多數村民在農閒時都搜羅「龍骨」。碎的用鋼銼打成細粉,用做刀尖藥,醫治破傷出血等。

  彰德府藥鋪的「龍骨」積得多了,就派人把成麻袋的「龍骨」運到河北省安國縣。那裡是華北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又是近現代中國有名的中藥材批發市場之一。小屯「龍骨」就是通過這裡,發散到全國各地的。

  羅振玉

  羅振玉的《洹洛訪古遊記》也描寫了這種發現過程。文中說:「此地埋藏龜骨,前三十餘年已發現,不自今日始也。謂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數骨片隨土翻起,視之,上有刻畫,且有作殷色者,不知為何物。北方土中,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見稍奇之物,隨即其處掘之,往往得銅器、古泉、古鏡等。得善價……且古骨研末,又愈刀創,故藥鋪購之,一斤才得數錢。骨之堅者,又購以刻物。鄉人農暇,隨地發掘,所得甚夥,揀大者售之。購者或不取刻文,則以鏟削之而售。」由此人們認為,也許真的是小屯村的農民首先發現了甲骨,但是,這些農民並不知道甲骨的真正價值,只是把它視為「龍骨」賣到藥店裡去。(來源:殷墟景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