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的「三月三」會比往年晚一天?

千杯讀書 發佈 2024-04-27T19:08:58.772830+00:00

三月三,亦稱為「上巳節」「九九天」。《周禮》:「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上巳節起源於周代,屬於一種巫教活動,即通過水濱祭祀、沐浴活動,除災祛邪、祈求生育。鄭玄:「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

三月三,亦稱為「上巳節」「九九天」。

《周禮》:「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上巳節起源於周代,屬於一種巫教活動,即通過水濱祭祀、沐浴活動,除災祛邪、祈求生育。鄭玄:「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

漢代之後,上巳節除了「祛邪求育」的活動之外,也成為了王公貴族炫耀財富和遊春娛樂的節日。

到了魏晉,娛樂內容成為了節日的主要內容,主要活動有踏青、遊春、划龍舟、打鞦韆等等,齋戒沐浴、除災祛邪已退居其次,求育的儀式更是近乎消失。

這樣的節日通常都在三月三號,無論是農曆還是公曆都是這樣,為什麼今年的三月三會比往年晚一天,在三月四號呢?

這個原理和時間差有關,二十四節氣時間早晚與之同理。

一、公曆紀年法

公曆中說的一年,是指地球圍著太陽公轉一周所用的時間。

在地球自轉的過程中,因為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不完全吻合,所以有了晝夜變化;在地球公轉的過程中,由於自轉軸和黃道平面有一定的夾角,所以產生了四季交替。

用公曆紀年的時候,我們將地球公轉周期確定為365天,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

二、節氣確定原則

我們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一點也體現在節氣時間的確定上面,古代人民能夠根據地球溫度的周期性變化,來指導農業生產,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24節氣的概念。

民間還有一句耳熟能詳的歌謠,相信大家都知道:「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從現在看來,二十四節氣實質上就是地球在宇宙中的天體運行規律。

春分,太陽光線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的時刻,是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在這一刻,太陽正好處於黃經0度,古人每隔十五度確定一個節氣,由此360被劃分成了24份,這就有了二十四節氣。

三、公曆紀年和節氣之間存在時間差

準確的來說,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天48分46秒(隨時間流逝數值會有所不同),與公曆紀年的平年的時間相差了5天48分46秒。

所以在沒有採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流逝,二十四節氣每年都會向後順延5天48分46秒,大約4年就會差出一個「整天」出來。

四、如何調整

為了避免這種時間差所會導致的後果,古人引入了「閏年」的概念,凡能被4整除且不為100的倍數之年,就是閏年。這樣做了之後,誤差大大減小,但是還是有45分的差別。

於是在普遍閏年的基礎上,又引入了特殊閏年的概念,只有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才可以作為閏年,其餘的叫做平年,這樣的話,基本上能將上述的誤差補回來。

看完上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能夠明白了,為什麼今年的「三月三」要比往年晚一天了吧,就是因為有時間差,所以往後順延了一天

總的來說,就是每四年時間就會變化一次,比如2019年也是3月4日,但是2020-2022這三年,就變成了3月3日,到了2023年又變成了3月4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