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都是可見光嗎?| No.348

中科院物理所 發佈 2024-04-27T22:43:34.537486+00:00

雷射是受激輻射光放大的簡稱那麼除了可見光其他波段的電磁波是不是也能產生雷射呢?Q1分貝的大小是怎麼定義的?by AAA答:分貝的應用領域很多,在不同領域裡的定義也不完全一樣。當然,不同定義背後的邏輯是類似的,都是把一個物理量與基準值的比值取對數。


雷射是受激輻射光放大的簡稱
那麼除了可見光
其他波段的電磁波
是不是也能產生雷射呢?

Q1

分貝的大小是怎麼定義的?

by AAA

答:

分貝的應用領域很多,在不同領域裡的定義也不完全一樣。當然,不同定義背後的邏輯是類似的,都是把一個物理量與基準值的比值取對數。

我猜,問題想問的是衡量聲音響度時的分貝。衡量響度的物理量是聲強級,它的單位是分貝。所謂某個地方的聲強級,就是指這個地方的聲強(或者叫功率密度)與參考強的比值取對數再乘10,它的數學表達是

,其中

就是參考聲強,是人耳能分辨的最弱的聲音強度。如果某個時候聲強


,這時就是0分貝;如果,

對應的聲強級就是120分貝。研究發現人耳對聲強的敏感度大約成對數關係——聲強每高十倍,人耳感受到的聲音大一倍,因此聲強級使用對數。而前面的係數10,則是為了使用方便——聲強每高十倍,分貝數加十。

除了聲強級,我們還可以用聲壓級來定義聲音響度,聲壓級的單位也是分貝。它是以聲壓(或者說聲音波動的振幅)做物理量來求比值的,前面的係數也相應變成了20。這是分貝的另一種定義,這兩種定義並行,但似乎前一種更常用。

by 藏痴

Q.E.D.

Q2

為什麼滾燙的鐵鍋遇冷水不炸裂?

by 千厘

答:

鋼鐵器件的開裂是由冷卻過程中內應力引起的,這裡的內應力可分為熱應力和組織應力兩種。熱應力是鋼鐵器件在冷卻過程中,內外層冷卻速度的不同造成溫度不同,以至於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引起的。組織應力是器件在冷卻過程中,由於內部組織轉變時間不同而引起的。兩種應力相互疊加,當應力達到某一臨界值,就會產生形變,出現裂紋。

在這裡以低碳鐵材質鐵鍋為例,在生活場景中,普通家用燃氣灶燒鐵鍋中溫度在200-300℃之間,根據鐵-碳合金相圖可知,鋼在這個溫度區間不發生組織改變,所以產生組織應力可以忽略。再者低碳鋼的導熱係數較大,與冷卻介質水進行熱交換的速度快,從而內外層溫差小,熱脹冷縮引起的熱應力達不到足以發生裂開的臨界值,故滾燙的鐵鍋遇冷水不炸裂。

by 深淺

Q.E.D.

Q3

事情是這樣的,我用手機錄像,想錄下靜電起電機教具的靜電放電過程,然後我發現,每次肉眼可見的電弧,在手機里並不是每次都能看見,但每一次電弧擊穿空氣的「噼啪」聲,每一次都錄進去了。請問為什麼有些電弧沒能被手機拍進去呢?(這導致實際用肉眼看到的電弧比手機錄像拍下來的多得多)

答:

你好,這種情況大概是手機拍攝幀率不足造成的,可以通過調高攝像幀率的方式來解決。

我們知道,手機攝像是通過CMOS或CCD等傳感器來採集光信號,並將其轉換為數位訊號來成像的。一般來說單位時間內採集到的圖像張數越多,放映出來的錄像就越流暢,每秒拍攝的照片數被稱為幀率。目前大部分電影都是採用24幀率的設備進行拍攝和放映的,而手機設備在錄像時的幀率一般在30左右,即每秒拍攝30張照片,每張照片的拍攝間隔約為0.03s。當電弧的持續時間小於0.03s時,便可能在兩幀照片的中間被略過,從而無法被拍攝下來。

而手機麥克風的錄音的採樣頻率相比攝像的採樣頻率便要高了許多,一般在20000Hz到50000Hz之間,兩次採樣的間隔大約為0.00002s到0.00005s。因此,電弧聲基本是可以被錄音採樣到的。要想採集到電弧的圖像,建議把手機攝像的幀率調高一點,或者使用更加專業的高幀率攝影設備。

by 單身男青年

Q.E.D.

Q4

為什麼說白矮星是恆星的屍體?

by 匿名

答:

白矮星、中子星確實可以看作是較大質量恆星的屍體,是恆星演化的最終階段。

這事啊,得從恆星開始講。眾所周知啊,引力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主角,各種天體都自願走上對抗引力的道路,恆星就是這麼來的。大質量天體在引力作用下收縮,這個過程中引力勢能轉化為熱能,天體中心溫度升高,點燃氫核聚變,釋放能量,與引力的收縮達成平衡,這就是恆星。但是,氫,是有限的,就像太陽,還有區區50億年,這個敗家子就要把氫燒完了。那時候,如果恆星中心處的溫度不足以點燃氦的聚變,那引力將再一次取得上風,迫使恆星繼續收縮,直至點燃氦核,這之後,氦聚變釋放出的能量將加劇外圍氫的燃燒,又使得恆星進一步膨脹並冷卻,成為紅巨星。

氦也用完後,天體就會剩下一個碳或氧組成的核心,如果恆星先天不足,質量太小,剩下的這個核心的引力勢能不足以點燃碳或氧的聚變,那他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成為一顆白矮星。這時的天體會在引力的作用下繼續收縮,密度不斷變大,直至另一種力量成長到足以對抗引力,這股力量就是電子簡併壓,它來自於天體核心處的電離態的電子。簡併壓只有在高密度下才足夠強大,因此白矮星密度很高。碳-氧中心球質量小於1.4倍太陽質量的天體(由於演化中會丟掉大量質量,其在恆星階段的質量大概是8倍太陽質量),死亡後就會成為白矮星,太陽顯然也在其列。

by 霜白

Q.E.D.

Q5

中子星是什麼?

by 匿名

答:

接上題,但如果恆星質量更大一些,最終的歸宿也有可能是中子星。

更大的質量意味著其可以進一步點燃碳的聚變反應,最終遺留下來的中心球,主要是鐵,這是最穩定的原子核了,便不可能再聚變了,這時,還是在引力作用下,中心迅速收縮,產生的高溫高壓會使光子具有非常高的能量,這些光子足以將原子核毀滅,電子與質子結合生成中子並釋放中微子,最終,整個中心形成由中子組成的核心,靠更強大的中子簡併壓遏制住引力坍縮,這就是中子星。其密度比白矮星還高,質量上限不太確定,只能說是約為2倍太陽質量,或者說是1.5-3倍太陽質量。中子星的體積一般不大,典型的中子星半徑在10km數量級,還沒有海淀區大,但質量就不可同日而語了,中子星還擁有超高的磁場、超高速的旋轉等奇特性質,一直是天文學的研究重點。

質量再大的天體,最終會形成黑洞,且看下題分解,前方,高能預警。

ps:這其實是一位讀者的一個問題,但答起來篇幅實在過長,故拆成4道題(原來只有三道,我自己加了一道),也順便加點工作量,四道題的參考文獻都是下面這個,就不重複寫了。

ps:把那幾個說我們不講物理的抓回來!這回這個算物理吧。

參考資料:

[1]梁燦彬. 從零學相對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by 霜白

Q.E.D.

Q6

黑洞是天體嗎?

by 匿名

答:

如果恆星質量更大,在坍縮過程中沒能拋棄足夠的質量形成穩定的白矮星或中子星,那最後將形成黑洞。

黑洞是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種非常奇特的天體,擁有極高的密度,引力強到連光也無法逃脫,因此看起來漆黑,仿佛宇宙在那裡破了個洞,所以黑洞這個名字也很貼切了。當然,我們目前已經擁有了一些觀測證據,黑洞是存在的已經被絕大多數人接受。

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之後,史瓦西首先求得了一個靜態的球對稱解,即真空的史瓦西線元,這個解分別在r=0與r=2M處具有奇異性,後來我們證明,前者是真奇異性,後者是坐標奇異性,於是我們進行延拓。下圖就是史瓦西時空的克魯斯科爾最大延拓

這張圖很重要,下題還會用到,其中蘊含的信息也很豐富,我們挑用得到的講。

左圖中A與A'為兩個無因果聯繫的漸進平直區,B為黑洞區,W為白洞區。T為時間,X是空間,這張圖壓縮了兩個空間維度,陰影區外任一點都代表一個球面,陰影的分界線是兩條雙曲線,該雙曲線的漸近線正是兩條N線,分界線上r=0,具有真實的奇異性,因此,陰影區內的點並不存在。兩條N線與坐標軸夾45°角,其上r=2M,這兩條線同時也是兩條徑向類光測地線,在這兩條線上,時間沒有意義,是發散的(見右圖),這正是史瓦西線元在此處的奇異性的來源。其在非陰影區可見其不具備奇異性。

A區的r滿足2M<r<∞,正是史瓦西線元描述的時空,也是我們延拓的出發區。我們就在這一區域內。

在我們進行延拓後,我們正式證明了在r=2M處,不具備物理的奇異性,這就意味著發生在A區的事件可以簡單地穿過N線進入B區。反之,如果這裡具有奇異性,這樣的穿越可能有些未知的物理過程。

前面說到,N線是一條徑向的類光線,所以,A區的所有內向的(r值越來越小的)、指向未來的類時或類光曲線都將穿過N線,進入B區,最終落入奇點(r=0處),反之,則不可能,N線,是一條單向「膜」,事實上,這就是黑洞的視界。B區就是黑洞。

伯克霍夫定理,愛因斯坦方程的球對稱解必為史瓦西線元,所以球對稱坍縮的天體不可能進入W區或A'區,如果天體質量夠大,坍縮一直持續到r=2M,那就再也沒有挽回的餘地了,所有天體在越過N線後只會不停坍縮,直至被壓縮到奇點r=0處。

這張圖就是克魯斯科爾坐標系中恆星的坍縮。

這張圖對時間做了一次變換,可以更形象地向我們揭示了視界的奇特性質,可以看到,視界之外的物體如果是外向的,將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如果在視界之內,將永遠無法擺脫,最終只能歸於奇點。

根據延拓,還有一個蟲洞模型。前方,核能預警!

by 霜白

Q.E.D.

Q7

蟲洞是什麼情況呢?

by 匿名

答:

蟲洞也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提出的一種神奇的模型,不過同上題的白洞一樣,目前沒有天文觀測證據支撐。很多人覺得我們可以通過蟲洞實現時間旅行,但這種想法可能有些簡陋。

我們回顧一下上題中的史瓦西時空最大延拓圖,現在我們取T=0時,畫出它的嵌入圖,應該長下面這個樣子:

這張圖片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大家在相對論的科普中應該見過不少。這種圖被稱作嵌入圖,是我們在三維歐氏空間中用圖像表示四維時空的一種手段,上文提到,我們凍結了時間,其實我們還壓縮了一個空間維度,這張圖上每一個圓環實際上都是一個球面,四維時空在這張圖上便只剩下兩個維度,所以,在這張圖上只有面上的點才有意義,面外的點並不存在,我們只是將其畫在一個三維歐氏空間而已。

這就是史瓦西時空最大延拓在T=0時的嵌入圖,嵌入圖上半部分為X軸正半軸,下半部分為X軸負半軸,因此連接處r=2M,我們稱之為。不難發現,如果我們在上邊選定一個圓環(實際上是個球面),則下邊必有一個r相同的球面,二者之間的「線軸」就被稱為蟲洞,這兩個球面就是蟲洞的洞口。蟲洞洞口的選取具有任意性。由上題我們知道,上下半區分別處於A區與A'區,在遠處,即r很大的地方,時空是漸進平直的,同時這兩個區域無因果關係

所以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設想,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這兩個無因果關係時空在很遠處是連接在一起的呢?

令人振奮的是,相對論不禁止這種情況發生,於是,我們有了下面的圖:

這就是史瓦西蟲洞為我們提供的捷徑。

但很不幸,史瓦西蟲洞是不可穿越的。

還是要看史瓦西時空的最大延拓,我們這裡的延拓並非靜態的,其中B區和W區是動態的,所以,史瓦西蟲洞並不是一直張開的,按時間順序來看,蟲洞先是完全不張開,這時進入洞口會直接墜入奇點,後來張開,並在T=0時張開至最大,而後又逐漸變小,最終完全關閉。更沮喪的是,我們永遠無法在蟲洞張開的時間內穿越蟲洞,因為從A區出發的任一類時曲線都只能進入B區,永遠無法進入A'區。

可如果我就是想要能穿越的蟲洞呢,那我們就必須要放棄真空條件了,甚至我們需要奇異物質來撐開蟲洞,而奇異物質是不被經典物理允許的,但根據量子場論,適當彎曲時空區域中被扭曲的真空漲落或許正是這種奇異物質,不過這些想法尚沒有肯定的結論。

by 霜白

Q.E.D.

Q8

理論上來說所有波段的電磁波都能生成雷射嗎?

by 匿名

答:

雷射是一種具有高能量,高相干度的電磁波束。相干性是雷射最重要的特點,這要求在光場中相距遠大於波長的兩點,仍保有穩定的相位差。原則上,任意波長的電磁波都能形成雷射,但實際上,部分波長雷射的產生有比較大的困難。

傳統來說,雷射的產生需要「激發來源」、「增益介質」和「共振結構」三個要素。激發來源驅動增益介質振盪,是雷射的能量來源。增益介質從微觀上可以看成是一些量子或經典的諧振子,其振盪激發了交變的電磁場,增益介質的特性決定雷射的波長。為了提高相干性,常常還需要讓產生的雷射在共振結構(例如諧振腔)中來回反射,起到同步相位,選頻和增益放大的作用。

從上面這三個要素,我們就能分析實現特定波長雷射的難易。對於微波頻率,可以使用天線,諧振電路等產生,且由於波長較長,受微觀熱運動干擾小,容易實現較好的相干性。對於太赫茲波段,波長在微米量級,難點在於缺乏合適的增益介質,而太赫茲又恰好是很多材料中集體運動的特徵頻率,因此開發高質量的太赫茲光源是目前的一個重要方向。

在紅外、可見光、近紫外波段,通常使用電子在原子(分子)能級間的躍遷作為增益介質的振盪原理,並且可以通過倍頻、差頻等非線性光學效應調整雷射的波長。這也是我們最熟悉的雷射器的工作波段。儘管如此,在這一波段依然存在諸多限制因素,例如,雷射的增益需要能級的布居反轉,這就對增益介質的能級結構提出了要求。另外,自聚焦等效應會對雷射器本身造成損害,限制了大部分雷射器的輸出功率。

從甚紫外到軟X射線波段,對應的是原子中靠近原子核的芯電子的電離能。因此,軟X射線雷射器的增益介質也通常選為高度電離的高溫高密度等離子體。除了增益介質的特殊屬性,這一波段電磁波還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因此需要利用多層膜的布拉格衍射構造反射鏡以及相應的光腔結構。隨著波長進一步減小,構建共振結構和尋找增益介質都變得十分困難。

不過,存在這樣一種雷射源,其構造和工作原理和傳統雷射器有很大不同,具有產生從微波到X射線各個波段雷射的能力,這就是自由電子雷射源(FEL)。FEL利用的是帶電粒子做變速運動時發出的同步輻射,其原理如下圖所示,一束高能電子束,從左至右經過一系列極性交替排列的磁體陣列,由於受到洛倫茲力作用發生橫向振盪,進而沿運動方向發出同步輻射。設相鄰磁體間的間隔為,電子運動的洛倫茲因子為

,則地面系中同步輻射的波長


,因此,只要調整電子束的能量,就能獲得從微波到硬X射線各波段的高相干度輻射。

by 樂在心中

Q.E.D.

本期答題團隊

藏痴深淺單身男青年霜白樂在心中

識別下方二維碼快速提問

編輯:牧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