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歷史上第一所中學——嵩英中學建校始末

河洛文旅 發佈 2024-04-27T23:37:06.292788+00:00

1930年4月,時任河南省主席的嵩縣閻莊人萬選才,提出願捐資2萬元銀幣在嵩縣籌建一所中學。1933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備案,成立嵩縣第一所中學,定名為「河南省嵩縣私立嵩英初級中學」,校址在縣城西門外文廟。


1930年4月,時任河南省主席的嵩縣閻莊人萬選才(字得英),提出願捐資2萬元銀幣在嵩縣籌建一所中學。倡議後未及實施,同年萬被蔣介石殺害,此事停滯。1932年,萬選才胞弟萬選傑尊兄長生前遺願,從萬撫恤金中捐資1萬元銀幣,嵩縣知名人士李遇春、范少松、王梅生、阮竹居、宋閣岑、宋天才、韓文英、史克勤及當時嵩縣籍軍官慷慨解囊,又捐資2萬元銀幣,作為辦學基金。1933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備案,成立嵩縣第一所中學,定名為「河南省嵩縣私立嵩英初級中學」,校址在縣城西門外文廟。萬選才胞弟萬選傑和宋天才各捐3500元(銀幣,下同),韓文英、史克勤各捐1000元,其他嵩籍軍官各捐100元至500元,作為學校開辦經費。同年招生1班51名,旁聽生10名。後發展為7班,學生420人,教職工22名。

首任校長李遇春,清末拔貢,北洋高等警察學校畢業,曾任陝西省財政廳廳長,主持嵩英中學校政7年,為嵩縣新式學校的創辦和新文化的傳播,立下了不朽功勳。首任教導主任李警堂。

第二任校長龐文仲,清末秀才,祖籍河南省葉縣,曾任陝西省周至縣、岐山縣縣長,河南省政府秘書長,第一屆國大代表,國民革命軍第六路軍指揮部秘書長,1940年接任嵩英中學校長。1942年,增設高中1班。1944年嵩縣淪陷,學校被迫停課。師生在教導主任李警堂組織下,走向街頭,進行抗日救亡宣傳。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日戰爭結束,嵩縣知名人士宋天才倡導全縣紳商捐款,修復嵩英中學設施,秋後複課。宋天才任名譽校長,李警堂任主教,主持學校實際工作,直至1947年嵩縣解放。
嵩英中學期間,先後由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生張宗甫、燕京大學研究生關祥、北京大學畢業生馬奎、南開大學畢業生張大壯等蜚聲中原的學者任教。當時的語文教師路百占有專著《楚辭微證》出版,地理教師李警堂有《河南鄉土地理》《警堂雜記》等專著問世。


嵩英中學開辦14年,畢業12屆學生,共800餘人,為嵩縣培養了大批人才,被譽為嵩縣人才的搖籃。
1948年,學校因戰爭一度停辦。 1949年4月,嵩縣人民政府依靠原嵩英中學的部分教師、學生為師資骨幹,利用原嵩英中學的部分設施,再度建校,學校易名為「嵩縣縣立初級中學」,校址遷城內二道街,校長梁貫初,副校長李警堂。該年春秋兩季招生共314人,有教師16人,學校教學工作進入正常狀態。

李警堂任嵩英中學教導主任10餘年,期間受中共地下黨員張大壯影響,思想進步,師德高尚,深受師生愛戴,成為嵩英中學的中堅人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