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全解,要不要來一份?

鏡中影說 發佈 2024-04-28T00:02:52.539832+00:00

隔了好久,終於開始寫【應聘環節】第二篇了,上一篇講了怎麼寫出一份高通過率的優質簡歷(簡歷這樣寫,HR立馬就約你)。簡歷通過後,你就會獲得一個面試機會。緊跟應聘流程,第二篇就講怎麼準備面試,面試過程中該如何回答提問,遇到難題怎樣應對。01.

隔了好久,終於開始寫【應聘環節】第二篇了,上一篇講了怎麼寫出一份高通過率的優質簡歷(簡歷這樣寫,HR立馬就約你)。簡歷通過後,你就會獲得一個面試機會。

緊跟應聘流程,第二篇就講怎麼準備面試,面試過程中該如何回答提問,遇到難題怎樣應對。


01.面試前的準備

一般企業的面試環節安排有三輪,一般順序是直接主管—》二級主管—》HR,當然也有企業是HR—》直接主管—》二級主管,通過前一面才會有後一面的面試機會。

有時候企業老闆可能會加面,說明他重視招聘這件事,或者他重視你這個人。

面試預約一般會提前2-3天,儘量約一個對自己而言比較寬裕的時間。可以提前詢問下面試官崗位、職務、背景等信息,以便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最近很多公司第一面會採用電話會議、線上語音等方式先確認初步意向是否匹配,節約大家的時間,減少面試者的奔波。採用線上溝通的話,就不太適合選在馬路等嘈雜環境或信號不好的環境

如果面試到後幾輪,往往會安排在公司現場面試,就需要和HR確認, 以免跑錯地點。

面試前最好能提早十分鐘到達指定地點,或等待在線上。匆忙到達容易給人不守時的感覺,在後續作答時也容易出錯。面試官如果沒有準時到達,擺正心態不用著急,等待5-10分鐘後可以聯繫HR或面試聯絡者。不要因為面試前的小插曲影響面試發揮。

現場面試時最好帶有簡歷和作品集等紙質資料,不管是給面試官審閱,還是給自己查看,都會用得著。面試前要對簡歷和作品集中涉及的信息做一次全面回顧,確保內容準確、細節掌握,避免出現面試官指著簡歷中任何一個詞語提問時,你回答不出的情況。

02.面試中的問答

筆試寶典業內已經有很多分享,而且較為固定和生硬,此處略過不講。

主要講講問答型的面試過程。

由於我面試時以用人主管角色參與偏多,所以主要給大家分享用人主管面試時的展開思路。


快速進入正題,面試提問一般由以下問題展開:

1. 自我介紹

面試官會讓你先自我介紹一下。

千萬不要覺得「我已經提供簡歷了呀,不會自己看嗎?」

首先自我介紹是兩個陌生人之間剛開啟對話時,比較合適的引橋,通過這個環節才比較好進入後續的正式問答。同時讓候選人先做自我介紹,面試者也容易消除緊張情緒,進入到放鬆、正常的狀態。

自我介紹主要是暖場用的,所以不要長篇大論,只需要重點說出自己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歷程、當前就職狀態、求職期待這幾點就足夠了,時間控制在2-3分鐘之內


2. 工作經歷

成熟的面試官,並不會根據面試寶典逐條提問,也不會囿於自己所關心的領域,而是會將面試者自我介紹里提到過的關鍵信息作為線頭,挑出來讓你具體講一講這段工作經歷。

例如面試數據產品經理時,我會根據候選人自我介紹中提到自己曾在哪家數據公司就職,或曾負責過哪款數據產品,來展開講講他具體的產品設計工作:

1) 這款產品的客戶/用戶分別是誰?——》引申問題:什麼是客戶,什麼是用戶?

2) 這款產品核心要解決的是客戶在哪個場景下的痛點問題?——》引申問題:為什麼要選這個場景?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不是最痛的?痛的真實性表現在哪裡?

3) 這款產品的定位是什麼?——》引申問題:什麼是客戶需求?什麼是產品定位?這款產品的核心功能是什麼?核心功能是如何來解決痛點問題的?

4) 這款產品的價值是什麼?——》引申問題:價值如何衡量?如何證明客戶痛點被解決的程度?與競品相比競爭力在哪裡?

以上4個大問題是每個產品經理面試時都需要提前準備好答案的重要問題,這些問題沒想明白,不要冒然的去開始面試,只會成為分母。


3. 工作方法

第二部分的工作經歷如果回答的磕磕絆絆,那麼面試基本上會掛。因為過去的工作經歷說明了當前積累的技能現狀和熟練程度。

企業畢竟是一個商業組織,不是培訓機構,每個崗位都有明確的技能要求。

如果工作經歷部分能應答自如,就會進入到工作方法的問答環節。

工作經歷可以簡單視作過去的業績產出: 你的工種是什麼,你有哪些技能,產出業績是什麼。

業績戰功可以作為技能熟練程度的證明,來支撐說明你能勝任新崗位的技能要求。

應聘第一篇中提到過:企業招聘員工最核心的邏輯就是找到當下與崗位技能要求匹配最合適人選。當下:崗位窗口期一般只有一個月;匹配:要基本匹配但不是最匹配; 最合適:「最」要用在這裡,綜合考量穩定性、性價比、發展潛力等多因素後的最合適。

在短短1小時的面試過程中,面試官需要高效準確判斷候選人真實具備的技能與崗位技能要求之間的匹配關係

否則將人招聘進來才發現並不匹配,會浪費更多的時間,對候選人而言傷害更大。

與績效評估相比,面試時的業績信息可信度往往無法核實。因此面試官除了詢問業績的細節來側面應證之外,還會通過提問工作方法來確認。

成績可能會有偶然的因素,今天雖然成功了但明天可能並不會成功。

而方法卻是實實在在積累下來的能力,當知識通過實踐+思考長期轉化為工作習慣後,就變成了一種內化的能力(關於能力的真正構建方法可以查看chatGPT的恐怖警示),具備能力而不是運氣才能保障一個人在工作中能持續成功

以數據產品經理為例:

1)數據產品經理的標準工作流程是怎麼樣的?——》引申問題:各個環節的產出物交付件是什麼?流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什麼?為什麼?

2)你是怎麼做需求調研的?——》引申問題:需求調研的目的是什麼?如何快速了解客戶業務情況?如何梳理調研提綱?判斷真偽需求?需求調研文檔包含哪些內容?有哪些常用的分析洞察模型?

3)需求是如何轉化為最終的原型圖?——》引申問題:各功能模塊之間有哪些組織方式?功能模塊細化為功能點的方法?原型互動設計規範有哪些?PRD文檔包含哪些內容?

4)數據產品經理到底對什麼負責?——》引申問題:企業為什麼需要這個崗位?產品經理的主要職責是什麼?產品經理要扮演的角色有哪些?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針對這部分問題,建議系統性的學習與崗位有關的技能知識,並將其靈活運用,得出具體的實踐體會。不必拘泥於某個答案的正確與否,關鍵是確有效果和言之有物


4. 專業理解

經過工作經歷和工作方法的考驗,面試官已經基本了解你的技能情況。接下來會再探底下你的深度在哪裡。

深度往往體現在對行業領域、或專精技術、或思維認知等方面的縱深程度

如果你面試的是偏市場類崗位,面試官很有可能讓你系統性的講講你對某個領域或行業現象的理解;

如果你面試的是偏技術類崗位,面試官很有可能讓你關聯性的講講前沿技術原理和應用前景;

如果你在面試中提及過一些學習思考,面試官很有可能讓你發散性的講講你對某個理論的理解和認知。

還是以數據產品經理為例,經常會被問到的專業理解問題有:

1) 談談你對數位化轉型的理解?——》引申問題:什麼樣的企業需要數位化轉型?數位化轉型的目的是什麼?應該如何設計數位化轉型的路徑走法?數位化轉型的經典案例有哪些?

2) 談談你了解的大數據技術?——》引申問題: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區別和聯繫是什麼?常見的資料庫、雲平台、計算引擎有哪些?數據平台架構一般分成哪幾層?

3) 談談你了解的數據產品方法論?——》引申問題:指標體系/標籤體系的構建方法是什麼?數據服務/數據應用有哪些分類?數據可視化標準和規範有哪些?優秀的數據產品有哪些?

針對這類問題,建議平時多看看感興趣的知識書籍或商業科技報導。在面試前也可以翻閱下之前比較有體會的方法論筆記。

如果確實積累較少寧願誠實說明,切記不要胡編亂造。


5. 綜合能力

在了解完專業深度後,需要進一步了解候選人的綜合能力。

因為除了專業技能之外,面試官也需要觀察面試者在橫向擴展層面的寬幅

包括時間管理、溝通交流、規劃取捨、執行管控、復盤總結等。

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我們不僅僅是一個人在孤立的工作。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經歷計劃、推進、總結等周期階段,最耗費精力的往往是溝通協調、執行力、復盤改進等關鍵事項,因此需要關注候選人的綜合能力表現,以確認其是否具有拿結果的能力。

考驗綜合能力的問題例如:

1) 你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如何保障自己可以在約定時間完成工作?

2) 工作中你是如何和其他部門同事溝通協調的?例如說服他們來支持你的項目?

3) 過去你做過的最大取捨是什麼?為什麼要做這個決定?

4) 工作事項很多的時候你是如何判斷優先級的?有緊急的事突然找到你如何處理?

5) 曾經做失敗的項目或工作,如果有再來一次的機會你會怎麼做?

回答這類問題的時候,不必在意內容本身,而要在意內容得出的邏輯。例如什麼時間做什麼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這麼分配;採用哪種溝通技巧不重要,關鍵是為什麼要這麼溝通;最大的取捨,舍什麼不重要,關鍵是為什麼舍它……

另外由於這類問題聽上去過於「輕鬆」,很多人都不太重視或沒想太多,隨便講講或泛泛而談。例如回答「如何保障自己在約定時間內完成工作」的問題,很多人想當然就說「我會工作得快一些,效率高一些,實在不行就加班」。這些回答說實話,都是簡單的廢話,或者說,是必要的假話。

那麼要如何回答才能體現出你真的可以高效處理繁雜的工作?

多說一些提高效率的方法,具體實踐的總結,解除干擾的辦法,對執行力的理解等都比乾巴巴的言之無物要好。


6. 個人特質

最後,如果面試官對你真的很有興趣了,往往就會關心下你的個人特質。因為畢竟你可能要成為他團隊的一份子,當然要關心下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優勢劣勢、性格類型、興趣愛好、規劃理想等等都可以坦蕩交流。這個階段往往是「聞味道」,即看你和公司、團隊的三觀是否匹配的過程。無所謂味道的對錯,不會有人身攻擊,因此沒有必要遮掩,坦率得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即可。

不喜歡你的公司就讓他們快點從你的生命里消失吧,放過彼此。

你會找到喜歡你的公司,你也會非常喜歡他們。

人只有在做自己真心熱愛的事情時,才能迸發出超出想像的能量。

人生這麼短,當然要把時間用來做喜歡的、有意義的事。

一天到晚就想著掙點錢吃吃喝喝太沒意思了,怕這怕那低頭做人也太憋屈了。

瀟瀟灑灑活得肆意些,對得起自己活這一生。


7. 你有什麼想問的

在正式結束前,面試官最後還會問:「你有什麼想問我的?」

這個時候不管你有沒有什麼想問的,都要問1-3個問題。

問問題,說明你關心這次面試,關心這個崗位,關心這個公司。關心的背後是重視,對方才能感受到你對他的意向度。

當然如果經過前幾輪的討論,你已經失去了對這家公司的興趣,這個環節也可以直接放棄交白卷。簡單幹脆點,別那麼婆婆媽媽的。

如果想認真回答這個提問的,可以有以下幾方面的提問:

1) 與招聘崗位有關的問題:這個崗位要做什麼,崗位職業路徑是什麼,所屬部門是什麼,部門當前情況如何,主管風格如何等。

提問這類問題時,基層崗位切忌問的太細,例如部門的績效目標是什麼,組織結構如何,核心產品講解等。因為這些信息往往屬於公司的保密信息,問得過細會顯得沒有分寸感

2) 與公司定位有關的問題:認真點的同學,在面試前就會搜索一下這家面試公司的相關信息,可以問一些你查閱資料後感興趣或存有疑問的問題:包括公司的使命願景是什麼,管理風格是怎麼樣的,工作氛圍如何,福利體系如何等。

提問這類問題時,注意不要和主管面試官討價具體薪資,可以在與HR面試時討論。如果主管主動問你薪資期待,可以回答自己的期待範圍,但是不要把範圍拉的太大,因為你對自己在市場上的定價應該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不應該有很大的波動。

3) 與專業領域有關的問題:可以以請教的方式讓面試官講講他的看法見解:你有什麼建議給我?你對行業發展趨勢有什麼預測?你是怎麼看待XX現象的?你在XX領域積累的經驗和方法有哪些?

提問這類問題時,注意根據你和這位面試官溝通過程中,觀察到的他擅長的領域去提問,而不是單純的從自己關心、擅長的領域去提問。不要忘了你是來請教的,而不是來辯論的


03.面試後的復盤

面試結果一般不會當場公布,除非對方給你很明確的錄用提示。不過只要OFFER沒到手,都會有變數。

面試結果一般會在2-7天內給出,HR會通知你通過或沒有通過之前的面試。如果通過就會一併預約下一輪面試時間和地點。

超過七天沒有一點回應的,基本上就是掛了,如果不死心的可以再主動問一下。


每次面試結束後,需要儘快回憶並總結剛才整個面試過程中自己發揮得好的地方,發揮不好的地方,並分析原因。

根據原因,針對性的改進克服或儘快具備,在下一次面試中嘗試發揮,繼續精進。

不要抱著一蹴而就的捷徑想法,先找幾家意向度不高的公司練練手,經過幾輪的改進優化後,再向真正心儀的公司投遞簡歷參與面試。

同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自視過高也不要妄自菲薄,合理接收外界的反饋信號,將其過濾後變成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助益。

通過面試復盤,要有意識的培養掌控面試節奏和談話走向的能力。因為從自我介紹開始,成熟的面試官就會按照你的自我介紹開始切入提問,或者由你來篩選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工作經歷來證明技能掌握程度,並開啟後續一系列的對話。

掌握主動權,牽引力在你,面試過程中自然而然會進入到一种放松的、自由的、活躍的溝通氛圍中。遇到惺惺相惜的面試官,還能激發你超常發揮。

如果能在面試中進入到這種高能量時空中,就會產生心靈上的碰撞。好似找了有默契的好朋友暢快聊天一般,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當然,面試結果肯定也不會差。


囉囉嗦嗦講了那麼多,最後祝願大家都能面試順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