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守平原郡:文人守城的歷史敘事

尋故史 發佈 2024-04-28T02:31:35.919162+00:00

天寶十四年,唐玄宗在位時期,在北境范陽、河東、平盧三鎮擔任節度使的安祿山,暴露狼子野心,突然率軍反叛。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天寶十四年,唐玄宗在位時期,在北境范陽、河東、平盧三鎮擔任節度使的安祿山,暴露狼子野心,突然率軍反叛。

安祿山組織了北方各族組成的15萬軍隊南下,發動了影響唐朝政局的「安史之亂」。這段堪稱中國古代史的分水嶺,也讓大唐從此由盛轉衰,繁盛不再。

因為對這場反叛毫無準備,唐王朝根本來不及調回在邊境的精銳部隊,內部駐軍又因為多年不曾有過戰爭,訓練怠慢導致戰鬥力銳減,無法抵擋叛軍的攻擊。

於是,黃河以北許多地區逐漸淪陷,守城的守令要麼叛變開門接應叛軍,要麼直接棄城逃跑。很快,安祿山率軍攻克了東都洛陽,眼看直逼都城長安。

面對這樣的景象,唐玄宗李隆基既氣憤又束手無策,只能哀嘆道:「這河北二十四郡,就沒有一個忠臣了嗎?」。

在關鍵時刻,本被叛軍團團包圍的河北境地傳來消息:平原太守顏真卿,已經和常山太守和朔方軍取得聯繫,有望聯手擊退敵人!

得知此事,李隆基高興之餘問道,顏真卿是何人?竟能在如此困境突破重圍?

丹心臣子的熱血書法家

顏真卿的家族名人輩出,著名的《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是家族的先祖。家族傳統就是:充實才學,端正操守,要做對國家有實際用途的人才。

顏真卿本人「有詞藻,尤工書」,寫得一手好字,在當時嶄露頭角。

但顏真卿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專職書法家。26歲時他考中進士,走上仕途,任朝廷監察御史,品級不高但權限很廣。

當時五原郡發生了眾多冤獄錯案,久拖不決,顏真卿到了當地立刻開始查明案情,不管背後有誰的勢力,都一律依法懲治。

如此,顏真卿得到了五原郡百姓的尊敬,但也得罪了朝廷權貴,尤其是楊國忠一派,因為顏真卿不願依附奸相,不出意外遭到針對,不久監察御史的職位被革。

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顏真卿被排擠出京城,去山東德州擔任平原郡太守。

朝廷發配他到這麼個「鳥不拉屎」的無毛之地,就是要他有去無回。畢竟到了這裡的人不是窮死,就是被困死。

當時的平原郡土地貧瘠,還有山賊匪患。另外因地處河北腹地,與能直入關中的河東等地毗鄰,戰略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不過,到了平原郡的顏真卿沒有太擔心自身的處境,他注意到了一個人。

此時的安祿山官任「東平郡王」,平原郡正是他的管轄範圍。經過長期觀察,安祿山勢力的種種反常讓顏真卿不禁多了防備之心。他判斷此人定要造反。

在平原郡,顏真卿不僅「廢苛政、黜奸小、除奸詭、進忠良」,百姓安居,道途不驚,造福一方。

另外,他還藉口防洪防災的需要,不斷命人疏通河道,高築城牆,統計城內壯丁,廣囤糧草,為之後要發生的戰事做好準備。

為了不引起安祿山的懷疑,顏真卿經常邀約文人雅客,吟風弄月或者編撰書籍,並不上心政事,打造一個「文藝太守」的人設。

同時採取防範行動的還有常山太守--顏杲卿。他是顏真卿的堂哥,同樣勇猛異常,非常具有才幹。開元年間本在魏州做錄事參軍,之後升任常山太守。

顏真卿很早就和在常山的堂兄取得了聯繫,以便必要時共同抗擊叛軍。

在兩兄弟的努力下,常山、平原兩郡被打造成河北重鎮。安史之亂爆發後,更是成為叛軍在後方安插的兩個難以拔掉的「釘子」。

安史之亂,死守平原郡

有了之前的準備,在安祿山反叛後,顏真卿馬上將消息傳給了唐玄宗,無奈的是,就算知道了這個消息,朝廷一時也無法做到積極防禦,更無法及時派兵支援。

顏杲卿和參軍馮虔、前真定令賈深、藁城尉崔安石等人暗中謀事,並秘密聯繫了駐守河東的太原留守王承業,準備到時阻斷安祿山的後路,拖延時間。

為了更好地協同作戰,顏季明,也就是顏杲卿的小兒子,顏真卿的侄兒做為信使,來往於平原和常山兩郡,傳達重要的軍事信息。

這時的安祿山正一心向西準備攻打長安,因為河北多地大多被攻陷,沒有遇到激烈反抗,就只派了個部將段子光前去「巡視」戰果。

顏真卿趁機抓獲了段子光,眼見河北日益淪陷,不能再等朝廷的出兵詔令下達才行動了,要立即出兵!

顏真卿俘殺段子光後,宣布主動出擊,舉義討賊。管轄的地區內本來只有3000人馬,但在顏真卿的號召下也很快擴充到了上萬人。

顏杲卿也聯合部將,誘殺了安祿山派去常山的部將,抓住了其核心骨幹若干,控制住了常山的形勢。

顏真卿利用唐朝的朔方軍,打敗了叛軍高秀岩的部隊。朔方軍,被譽為唐朝戰鬥力最強的軍隊,長期駐守在大唐西北地區。

同時,顏真卿聯合將領郭子儀、李光弼,並遣派使者到河北各個郡縣散布「小道消息」,聲稱唐軍馬上就要收復河北,能響應號召參與戰役的,重重有賞!

民眾聽聞無不振奮,河北全境立即響應,十七個郡全部積極反抗安祿山勢力,奮起殺掉了安祿山任命的官員,與平原郡聯絡並全部回歸朝廷。

平原郡因為深處腹地,在戰略上應該第一個被攻陷。但可能因為安祿山長期管轄河北境內,以為各個郡縣已經是囊中之物,只需要集中精力拿下長安。

加上顏真卿前期的「障眼法」,降低了安祿山的警惕,沒有派兵駐守平原郡等地,只是派了部將前去巡視,也就是檢查當地有沒有抵抗活動。

長期處在安祿山管轄境內,顏真卿敏銳地覺察到了他的狼子野心,根據平原郡的地理和戰略特點,顏真卿採取了最得當的應對方式。

就因為在安祿山眼皮底下,反而更容易讓其掉以輕心!顏真卿表面喝酒寫詩,盡造假象,化解安祿山對他的防範,暗中建立防禦軍隊,為戰事做好準備。

同時為了不讓自己單一對抗安祿山,他不忘聯合周邊的反抗勢力,增加了獲勝的機率。要是顏真卿走錯一步,都不可能像現在這樣贏得轉機。

本是孤城堅守,生生靠著他的努力,逐漸點連成線,線連成面,在困境中扭轉了被動的局面,真可謂有勇有謀!

最終,顏真卿被推舉為義軍盟主,統率平原、清河、博平三郡,統兵20萬,在與叛軍的激戰中取得重大勝利!

幾場勝仗能夠振奮人心,卻無法挽回唐朝的頹勢,更無法救回在戰爭中犧牲的多位顏氏家族的族人。

忠義老臣,壯烈殉國

乾元元年,轉眼已是「安史之亂」發生後的第三年。這時安祿山的軍隊依舊四處作亂,平復這場叛亂仿佛遙遙無期。

這一年,顏真卿被派到河北指揮戰事。就在前幾天他得到消息,自己苦苦尋找的侄子顏季明和顏杲卿的屍骨,終於被找到了。

但曾經無限英勇的兄弟和侄兒,只剩下了森森白骨。想到在戰爭中折損的多位至親,顏真卿悲從中來。國恨,家仇,無數情緒洶湧澎湃,他提筆寫下《祭侄文稿》。

這位唐朝時期的書法大家,被尊為「顏體」的新派書法創始人,在這篇文稿中盡顯失態。

據後人的研究,《祭侄文稿》全篇230多字,卻僅僅蘸墨7次。悲痛的心情下,寫到後面,他甚至無法刻意經營筆墨章法,肆意揮筆,直至墨枯。

安葬親人後,顏真卿按朝廷之令,踏上去面見李希烈的路途。李希烈本是淮西節度使,也公然反叛還自立為王。朝廷之前已經多次派軍平叛,但連連失利。

當朝宰相盧杞想藉此除掉顏真卿,故意諫言,說顏真卿是三朝元老,正直忠勇,是去勸降的不二人選,於是顏真卿被任命為宣慰使。

因為李希烈的反叛非常明顯,朝廷派誰去勸降就殺誰。75歲的顏真卿深知這是一場凶多吉少的行程,但他安然接受了朝廷的命令。

面見李希烈不久,顏真卿果然就被扣押和囚禁,受盡折磨。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牢中已經知道此次再難脫離困境,提前準備好了遺囑和祭文。

貞元元年的八月,宦官帶來了一道諭旨,本以為是要李希烈下令放人,但在顏真卿跪拜接旨時,只聽到了冰冷的一句話:「宜賜卿死」。

這道諭旨來自大梁而非長安,李希烈竟猖狂到如此地步,以天子自居假傳諭旨!顏真卿怒罵逆賊!但終究還是被縊死在牢中。

顏真卿,在書法界獨成一派的書法家。他開創了一派新的書法風格,改古法,反初唐,化瘦硬為雄渾,書法作品氣勢恢宏,筆力遒勁。

大唐的繁盛風華,在他的書法作品裡能窺見一二。但顏真卿被後人所稱道的,除了「顏體」的筆法之美,還有他那家國大義,忠臣烈士的剛正品行。

在王朝的存亡之際,一位「舞文弄墨」的文人,在歷史長河裡,譜寫了一曲盪氣迴腸的悲歌。

參考:

顏真卿:文人守城的歷史敘事

顏真卿《祭侄文稿》背後的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