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登基後,西漢國力達到鼎盛,卻遭到後人的批評!

情懷歷史 發佈 2024-04-28T02:53:41.343741+00:00

漢元帝登基之後,由於有漢昭帝、漢宣帝等幾位皇帝的勵精圖治,西漢的國力在漢元帝時期達到了極盛。特別是在公元前36年,陳湯率軍消滅郅支單于後喊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豪言,這句話也成為西漢國力來到巔峰的直接體現。

漢元帝劉奭(shì)(前74年-前33年7月6日),漢宣帝劉詢與嫡妻許平君所生之子,西漢第十一位皇帝。漢元帝登基之後,由於有漢昭帝、漢宣帝等幾位皇帝的勵精圖治,西漢的國力在漢元帝時期達到了極盛。特別是在公元前36年,陳湯率軍消滅郅支單于後喊出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豪言,這句話也成為西漢國力來到巔峰的直接體現。

不過,儘管漢元帝在位時,創造了消滅郅支單于、南匈奴投降漢朝、昭君出塞等一系列令歷史票友們津津樂道的歷史功績,但是,他在歷史上的評價卻是比較差的,甚至飽受批評。究其原因,在於他終止了西漢的輝煌時刻,促使其走向了衰落。

具體來說,劉奭出生幾個月後,漢宣帝即位為帝。兩年後,其母許平君被霍光妻子霍顯毒死。漢宣帝除掉霍氏家族後,挑選後宮中素來謹慎而無子的女子王婕妤,立為皇后(邛成太后),讓她撫養太子劉奭。史書上說漢元帝劉奭「柔仁好儒」,對此,在筆者看來,童年的經歷,尤其是親生母親的被殺,顯然是漢元帝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黃龍元年十二月甲戌(前48年1月10日),漢宣帝駕崩,癸巳(前48年1月29日),太子劉奭繼位,是為漢元帝。第二年(前48年)改年號為「初元」。 漢元帝在位期間漢朝比較強盛,但也是衰落的起點。豪強地主兼併之風盛行,朝廷權威逐漸削弱,而漢元帝雖然試圖改變,卻最終適得其反。

漢宣帝臨終前,已為漢元帝安排「三駕馬車」輔政,以樂陵侯史高領銜,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為副。漢元帝即位後,對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特別信任,卻冷落了樂陵侯史高,這導致三位託孤大臣之間形成了芥蒂。

於是,史高與宦官里外呼應,反對蕭望之的變法主張,而蕭望之憂慮外戚放縱、宦官擅權,也站到了史高與宦官的對立面。結果,蕭望之被宦官逼死。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從蕭望之死,能看出漢元帝空懷匡正理想,而缺乏戰略眼光與謀略。進一步來說,漢文帝想要推行變革,必須將儒臣作為主要依靠力量。但是,他縱容宦官胡作非為,無異於自廢武功,自斷臂膀,也促使其在歷史上難以獲得正面的評價。

對於西漢來說,外戚、儒臣、宦官三種勢力角逐,本應互相制衡,這能夠確保皇帝掌握大權。但是,蕭望之死後,漢元帝將朝政委託給中書令石顯處理。對於石顯這位宦官,貴幸傾朝,公卿以下無不畏懼他。石顯儼然一言九鼎,「重足一跡」。元帝雖為天子,權柄卻握在石顯手中,一切聽任石顯說了算。在此基礎上,漢元帝自然大權旁落了。

漢元帝特別寵信宦官,主要基於一種天真的想法,認為宦官沒有家室,不會和文武百官相互勾結。而這,自然是極為幼稚的,歷史上的著名宦官,無不和姦臣互相勾結,從而禍亂朝政。石顯擅權期間,綱紀紊亂,漢元帝始終未能悟察。對此,司馬光評述:「甚矣,孝元之為君,易欺而難悟也。」

竟寧元年五月壬辰日(前33年7月6日),漢元帝在長安未央宮去世,終年四十二歲。葬於渭陵(今陝西咸陽市東北12里處)。死後廟號「高宗」,諡號孝元皇帝。太子劉驁登基,是為漢成帝。值得注意的是,漢光武帝建立東漢後,去其廟號,也即漢元帝的作為,根本配不上高宗的廟號。

綜上,正如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所說:「孝元之優柔不斷,權移於閽寺,漢業遂衰。」 儘管漢元帝在位時,經略匈奴,管理西域,乃至於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壯舉,但他本人要為西漢的由盛轉衰負主要的責任。

關鍵字: